回味了2天,我还是没有找到太贴切的形容词来描述我的太行山。美、雄伟、大气、险峻、艳丽、多彩、巍峨、刚毅……似乎都可以用上,但,都不是我的太行。 昨日在太行,今日若隔世?明天还要去---看晨曦照耀太行之颠,听自由之神纵声歌唱! 南太行就在新乡西北部辉县市境内,是河南和山西的界山。我第一次到这里,看山高谷深、林木茂盛,听泉瀑叮咚、流水潺潺,感受民风淳朴、环境幽静。同时能看到当地人民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在悬崖绝壁上开凿的盘山公路、穿山隧道、登天步梯。 第二天我们进山游览,与山水融为一体,领略悠闲的韵味。比起峨眉,南太行少了那种潮湿;较之泰山,它又多了灵气。尽管它个头不高,春天遮挡不住从西北沙漠过来的沙尘暴,冬季难以阻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我依然爱它。因为,它是我的南太行! 大自然的洗礼我们还看到了南太行最为壮观的抱犊沟。走到瀑布的上游老龙口,我们尽情享受了大自然的洗礼,让天然之水洗净凡间的尘埃... 抱犊村---这里只有7户人家住在这美丽的人间仙境.不可想象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除了有照明电灯和电视,这里公路,通讯.和邮政三不通,依然是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但是相信这样纯净美丽的地方世上似乎绝无仅有了. 一路走来,翻山岔,下沟谷,过崖壁,走公路经已开发风景区,过羊肠小道穿原生态自然森林无人区...大山留下了我们的足印,山风带走了我们的气息,而那壮美的南太行千山万豁似乎也掠走了我们的心! 就是这样,我的太行就是这样了。进入我们眼里的每一场美丽,都是我们腿脚劳顿“追”来的,磨着脚掌弯曲着膝盖甚至四肢并用着“求”来的,是忍耐着夜的沁冷和食物的匮乏“讨”来的,也是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睁着双眼“贪”来的。这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山崩地裂风蚀浪打形成的这一小方山谷陡崖,算是被我们的双脚扎扎实实地丈量过了;被我们的双眼片甲不留地扫荡过了。尝了点缺乏咸味儿的白水面条、吃过裹着面粉的红烧茄子之后,我们带了些如梦方醒的现实感了——该回到城市去了。 我一直在想,这样走过的太行山,这样感受过的太行,会不会更接近于当地人——真正的太行的儿女们的感受?太行留给我们的印象,会不会更接近它的本身?结论很模糊,我们似乎都在凭着自己童年对自然和乡村形成的记忆去刺激和唤醒人类最初始最本真的美和快乐,随着这山风和山涧将自己推入到自然中去,成为它的一部分,就像人之初与自然不曾分离的一部分一样。但这个过程不断地卡壳,关节噼啪响动,味觉与胃也时不时扭动不畅,皮肤与汗水也似乎有些轻微的过敏,思维也时不时、有时候又是不得已漂移到一切都已经深加工过的城市。所幸,这样的过程很值得,尽管磕磕碰碰但毕竟我们还是在大自然中着陆了。这一趟旅程,并不是航拍的地质画卷,也不是长焦镜头挑三拣四的透视,这就是让我们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 在高山的台地里,你只能看见玉米地,这里只出产玉米,山民们靠玉米生存着,世世辈辈。他们曾经通过悬崖上雕成的“天梯”相互联络,通过绝壁上凿成的“天河”取水,如今通过悬崖上的绝壁公路走出去,到城市去谋生。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生命的最初和最后的时光,始终要与这大山和黄土,相依为伴。相较于他们,我们,太匆匆。
[此帖子已被 亮哥 在 2009-4-7 19:00:5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亮哥 在 2009-4-7 19:07:5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亮哥 在 2009-4-7 19:19: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亮哥 在 2009-4-7 19:24:0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亮哥 在 2009-4-7 20:17: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