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谷幽兰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清)智永.写兰石有寄]
深夜,读到《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的隐士》,作者是一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匆匆浏览,简单寻访流程加稍许议论,说不上有多大吸引力,但真诚而执着的探寻,令一些话语静静打动人心:
“我能够理解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和竺麻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修道意味着孤独的生活;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意味着入世生涯。然而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一泓泓『纯粹的思考』和『纯粹的生活』的源泉,迟早会找到合适的渠道,流向人间。”
“人的本性与天的本性是一致的。天生万物,而万物都朝不同的方向运化。但是迟早它们会回归于同一个地方。这个宇宙的目标,它的最高目标,就是“无”。“无”的意思就是回归。“无”是道之体。不仅人,动植物和一切生物都是这个“无”之体的一部分,都是由这个“无”之体所构成的。一切事物与“无”都是一体的。宇宙间再没有第二个东西。实证这一点,不仅是道教的目标,也是佛教的目标。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道教徒和佛教徒寻求的是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他们不追名逐利的原因。他们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斯、回归于斯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
“我们(弘道)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难以找到真正信道的人。道教导我们要清心寡欲,过一种宁静的生活。愿意清心寡欲或者习静的人,在现在这个年头,真是太少了。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现在人们学道要慢得多了。他们的心不再单纯。他们太复杂了。”
“基础的东西你在哪儿都能学到。有书。要学更深的秘密,当你的修行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遇见一位师父。但是你不能着急。你要有终生献身于修行的准备。这就是宗教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付出金钱的问题。你必须付出生命。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道教是非常深奥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不可能一蹴而就。道是不可以言传的。悟道前你必须修行。老子教我们要自然。你不能强求,包括修行。悟是自然发生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主要是要清心寡欲。修行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你必须保持身体健康。如果你有很多念头和欲望,你就活不到实现目标的时候。”
“我们想怎么修行,就可以怎么修行。我们可以在山里修行,也可以在城市里修行。在道观里,在家里,都可以。”“重要的是要过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不一定非要出家。如果你不持戒,出家没有任何好处。持戒很重要。但是任何人,只要他过着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修行的基础。戒律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为可能。如果你对自己不作要求,修行就会一无所获。”
“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如果人不静,那么他们就是在这里也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80年如云掠过。我们出生了,然后又死掉。但是在我们得到人身以前,我们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只能用智慧去了解它。”
“为了修行,你不得不找一块与世隔绝的地方,至少开始是这样的。但重要的是要学会静心。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可以住在任何地方,甚至住在一个喧嚣的城市里。”......
香火鼎盛的喧闹寺庙早已不是修行者的净地,[终南捷径]亦成谋求功利的代名词,真正的寻道者,不为人知。这些隐者,或许生前逝后都无人知晓他们姓名,他们亦无意于此;无声安居于山林之中乡野之间,看起来毫不起眼,与身边任何樵夫、农妇没有任何不同。
一位独守陋观多年的道姑,说她为了禅定,甘愿一个人生活。后来,她放弃半山腰的居所,独自去了更高更遥远的太白山峰,在那里,她可以有更多的地方种菜,以及拥有更多的孤独。
不知为何,在流水般乐声里,为着[空谷幽兰]这四字,为着那种不觉令人心疼的淳朴、寂寞与坚持,落泪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木槿花
[木槿花的花语是:温柔的坚持]
在黄昏,独自步行了几站路。
冬日的街头熙熙攘攘,风掠过人群,去了更远的地方——一个人在路上踢踏踏走着,双手插在兜里,经过红绿灯,穿过呼啸的车龙水马,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擦身而过......
她的心里,总会涌起浮生若梦之感。
“留他如梦,送他如客。”
一盏盏的灯开始亮起来,夜色降临了,街边小吃店打起红灯笼,蒙胧的光给晚幕染上一层如烟的色彩,而她,一个浅浅微笑浮现在嘴角,“勇者无惧”,此时此刻,还是记得这句话的。
不知为何,想起那个名叫卞玉京的女子,孤标艳绝秦淮,在明末清初战乱之中,携一张古琴,孤身至江边,乘舟东下......命运如此波折,她先是寄情于才子吴梅村而被负,后流离中嫁入江南一前明世家,但这婚姻并不如意,于是由她的侍女柔柔以身相代,而玉京则乞身下发,幸而后被一良善之人收留,予她衣食与安身之所,感其恩德,女道玉京,遂用三年时间刺舌血书《法华经》,作为对他的报答。
也有多年后的重逢,一身道服的玉京,为梅村鼓琴而歌,物是人非,一切都回不去了,梅村作长诗《听女道人卞玉京弹琴歌》,中有“月明弦索冷无声”之句,凄凉之至。
嗯,你瞧,又扯远了......
这红尘缱绻,一直一直无法归去,原来,还是因一些些的“舍不得”吧......
娃娃式黑色小西装呢外套,深蓝大喇叭牛仔裤,配个齐眉童花头会更好吧。但,半辈子没剪过那种厚刘海,怕要把一张巴掌大的脸再遮去一小半,脑门是一定是要露出来的——光洁的额头,多少代表着明智。
仍去修理成林道静式。晚风吹起发,在颊边拂动,柔柔的,又清清泠泠。在熟悉的小店里要一杯香芋奶茶,想在夜色里安静走走。路灯,闪着光亮,笼了一层薄雾,梦一样。
忧愁吗?是的,忧愁。一日也未消失过,如生命的伴调。可是也不,心如一空月色,并不知,该为什么忧愁。
俗世间的事,当叫做烦恼;而人生的底色,那叫苍凉。
然仍是忧愁。哪怕什么也不为,哪怕心都空灵,哪怕,走着走着,连泪水也不再轻易滑落。
文字也许不能最直接地抵达真相;何况,像她这么谨慎的人,能说出来的,本身已不够完整。
似曾多情,总是放纵自己的敏锐去感受别人的寂寞与忧伤,或是要别人的温暖来填补自己的欠缺,可是现在,不这么做了。不纯粹的故事,就让它们远去吧。不是没有试过,重新地忐忑地涉足尘海只会收获更大的缺失与虚空,关于灵魂与情感,辗转再辗转,却不得不承认,除了自我圆满,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忧伤吗?
足尖轻轻踏在地上,静默,踯躅,彷徨。一只狐狸应学会在丛林中灵敏地奔跑,而天鹅披着轻蔑的寒梦,它眷恋的是永远的长天......你要的是什么呢?
情到深处人孤独。这副皮囊的存在,是为护持这颗心吧,它们亦彼此作着呼应。一生的战争。
还是爱人间的吧。哪怕谁都不念,什么都不因为。有的爱无以言说,有的泪水无缘由而落。
夜已深,寒气开始沁骨了。
月亮静静照着。
[曲:乱红/陈悦,马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3 19:08: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