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纪行》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灵”!
自古以来庐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闻名天下。本月18日我随着瑞昌的“鱼游天下”等驴友观赏到了庐山的瀑布群;那是秀峰的瀑布,她赋予庐山以雄奇秀丽的姿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让人心旷神怡!
18日的天空,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天气,我们一行五人一路风驰电掣从瑞昌风驰往秀峰脚下,“鱼游天下”又给我们介绍了当地几个文才子,他们幽默风趣,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在游玩秀峰的全程中,他们以他们的博学娓娓而谈了秀峰的美!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百度)香炉峰的紫烟缭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峰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记载南唐中李璟少年时曾经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光兆之意,名为开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引后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
那天,秀峰山上大雨连连,山间里薄雾缭绕,秀峰寺里古木参天,建筑挺拔,风景优美,而且古迹繁多。几弯回曲的山道,也增添了秀峰的几分灵巧;在山上俯瞰山下,秀峰峻岭滴翠,在薄雾中感受到秀峰好似有着一种立体而朦胧的姿韵。山涧里鸣潭幽泉、溪流蜿蜒,泉瀑交替在秀峰的臂弯里漂亮的一呼而下,飘然地而去。
走过一段段弯弯曲曲的山道,我们在大山的腹部里解读着秀峰美,在泉瀑的起伏中观望到了秀峰的雄浑。 爬上山上,向山顶仰望,一条宽敞的瀑布高悬,像一条玉带一样盘在秀峰之中。宽敞的瀑布是由一条“开光瀑布”和另一条称“马尾水”组成,由于大雨连连泉瀑自成组合成了一条大白条,此处就是大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
望天兴叹,山高瀑宽,如琴如瑟、飞瀑似练主带空悬。远眺群峰俊秀、层峦叠嶂、绝壁千仞、巍峨瑰绮。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真的是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施其妍。
回路转下山,大雨也收起了疯狂,沿着山谷的山径我们又一路饱赏瀑布、潭水风光,也重新的观看了山峦丰富的植物,也观看清楚了山涧里那些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置于亭中环顾峡谷,苍崖古树,虬杖横空,潭碧水绿,明沏见底。群峰竞秀,泉瀑溢趣,真是秀峰自然美的主旋律。
俗话说:庐山六大教,名山找不到。我们游玩了秀峰,峰回路转的来到了东林寺和西琳寺。当我们走进寺庙的时正是阳光明媚,从车窗向两寺望去,庙宇四周掩映在远山之中,红墙碧瓦特别的耀眼。
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麓,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系东晋名僧慧远于公元386年创建,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将东林教义携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现寺内诸殿及聪明泉等名胜均已修复。
东林寺胜迹如林,著名的有出木池、三笑堂、虎溪桥、聪明泉、上方塔(据说供奉着佛驮跋陀罗带来的五粒佛舍利)、下方塔(又称雁门塔,即慧远墓塔)等等。古寺里古树参天,著名的有罗汉松、樟、佛手樟、宋代柳、元代古檀树等等。
西琳寺距东林寺一华里,是一座具有1640年悠久历史,比东林寺建寺还早17年,是庐山佛教之始的历史名寺。唐天宝十三年(754),唐玄宗下诏在西林寺后敕建千佛塔一座,以示敬崇。
2005年底才重新修复千佛塔等等,现在整个寺宇重放光彩,金碧辉煌,香火旺盛,名声远振,当年的鼎盛又重现了。
感悟庐山:她的秀文化都是来源自然的变迁与包容着人间沧桑。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而名独在自然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30 23:55: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