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竞一在2014-6-14 10:25:00的发言:
丙中洛过溜
怒江大峡谷往里深入,丙中洛镇所辖范围的石门关、四季桶、茶马古道、雾里、秋那桶、青那桶等景观是非常迷人的,但凡驴友来此,这些景点是必要去的。
而怒江上一个原始的、历史悠久的交通道却容易被人忽略,这就是横空凌架在奔腾怒江之上的那一线钢丝溜。
一条狭窄的公路通往峡谷深处的景点,从峡谷深处吹来的风是温热的,山隙里有一片片的庄稼地,地旁路边散落着一些简陋的木楞屋、石片顶房和高吊在陡坡上的千脚竹楼,我们徒步在这条能通向景点的公路上,不时可碰到几个骑摩托车的山里人,偶尔会碰到一些过往的车辆。
沿途,顺流而下的怒江,急浪狂涛犹如万马奔腾,这一带的江面大约百米,江水撞击着岩石激起几米高的水注,发出轰鸣的响声,湍急的冲浪,搅出一个个旋涡,鼓起浊黄的泡沫,奔腾向前。
沿途,我们观览了临江绝壁石门关、古朴原始的四季桶村落、恬静悠然的雾里以及历史悠久、连接东西方各大陆最重要的通道——茶马古道。
在秋那桶,我们有幸拦到了一辆面的,谈好价格,司机直接将我们载到了我们心仪的青那桶前方的峡谷溜索处。
怒江峡谷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勇敢的民族最引人赞叹的是他们的溜索。
怒江峡谷两岸壁立,水流湍急,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多少年来,溜索就成了当地人特有的渡江工具。现在怒江上已建有好几处铁索桥,但山里人为了便捷,往往还是选择这种最原始的交通工具。
据说,怒江的男女老少都敢过溜,妇女们还能带上孩子或背着山羊、肥猪过江,牛、马也习惯乖乖地让人拴好,从空中溜过。
司机很热情,主动给我们找来了两个当地青年,他们带来了结实的绳子和过溜工具。
看着脚下湍急的江水,我们有点胆寒了,一向胆大的现代城说,你们先上,我最后上。
她这一说,我们越发心怯了。
还是假小子猪猪胆大,她自告奋勇第一个上。
当地青年用结实的绳子,一头兜住猪猪的臀和腰,一头系好自已身上的绳索,然后将两人牢牢的固定在一起,最后再将挂钩拴挂在钢丝溜上的滑轮钩上,做完这些后双脚往石上一点,两人就悬空而起,仅靠着腰间那点牵挂,从江上飞掠而过。
看着猪猪在溜索上还笑,大家胆壮了,一个一个跟着飞过了江。
我也将自已挂上了溜索,双脚一点,身子倏地悬空,耳边一阵风声飕飕,一刹那就飞过了水急浪高的怒江。
很早就知道怒江溜索,这次如愿以偿
就是一根帆布带,托住腰和臀,开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