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的晨曦、、悬臂长城的峻秀、长城第一墩的厚重。
话说天下驴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两车队因目的地相同而同行,又因车辆维修耽误行程而分道扬飙。亏了有这个变故,我车缩减了敦煌一行;事后证明,这样劳命奔波的出行方式不足可取:游玩匆匆忙忙,绝大部分都在汽车颠簸受罪了,人太受苦,景致也玩的不够深切。不如减少景区,劳逸结合更为恰当。
与洋娃娃车队分别后,我车一路向北,夜奔嘉峪关。十几个小时颠簸,道不尽百般辛苦,终于到达嘉峪关市。风餐露宿已几日几夜,队员有要补给有要洗浴有要为相机、手机充电,领队安排我们在某洗浴中心歇宿修整。(注:因不曾做笔记,俺对行程有些颠倒模糊)
第二天集合的太早,清晨6点钟出发,第一站到天下第一墩。寻到景区大门口,黑古窿冬的,守门人根本不让进,好说劣说都不行。想想,既使逃票进去了,黑灯瞎火的也啥也看不了。只能调头先去嘉峪关(外地人到此,终究道路不太明了,一路上免不得多次下车寻问当地人)。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嘉峪关。
城廊半厥在晨辉下金光灿灿。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进关出关的必经之地,遥想当年车来人往,汉回杂驻,多种文化交集,当是热闹非凡。清真古寺,驼玲叮当,礼拜声声,足令今人神驰遐想!
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见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雄关”。
三流自小向往军旅生涯,尤其对:“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金鼓动地,战旗猎猎扬烽烟。”的场景无限羡慕。在嘉峪关参观的时候,看到城楼上、议事厅和将军住所、戏台上的几联对子颇有男儿气概,书生壮志,抄录下来,草成一诗:
百营杀气风云阵,九地藏机雳豹韬。
效忠社稷酬壮志,寄情书剑慨平生。
此二句,古时西北兵凶战危,峰火连天可见一斑。遥想大明宋国公冯胜英勇无敌,西城吐鲁番、瓦刺闻冯胜名丧胆,百年不敢越嘉峪关—步。猪皇帝杀戮功臣,才使大明朝渐渐暗弱。自古帝王短视,以一己江山之私而暴虐,深为可叹!
三流诗曰:
诏列勋臣非凡人,居功至伟是冯胜。
大漠三胜定北边,西域百年怕长城。
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在首墩和山脊城墙上修筑了台阶式漫道,沿漫道而上,虽只有四百多级台阶,但也足以使人心生踟蹰,然而只要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关外大漠的荒凉尽收眼底,仅有极少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显示出这里还有生命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抗争。
关内关外,两边分明。关内尚有许些林木郁郁葱葱,关外峻岭西北莽莽戈壁,一望无有尽头。“现在只存750米”,大都是今人仿制的旅游产品。虽说景致不错,三流也看不出这750米存于何处,对这些假玩艺不大上心,匆匆上山照了几张,又匆匆下山。
中午路餮后又返回天下第一墩。
天下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南讨赖河岸,距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三年)是原肃州西长城的南端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段第一墩台,故名: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
万里长城烽燧墩台无数,讨赖河墩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气势险峻,巍为壮观。万里长城雄浑龙脉之于祖国西部的真正发端,因其依形就势而筑,扼首讨赖河天险而得名,故又得嘉誉:“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除司屯兵、烽火、传递军情、保护屯耕和保障通商、通讯外,由于其形威严高耸,其势雄壮险峻,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威慑作用。
它的存在及其完整保存是构成现在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完整性的重要依据。第一墩为黄土夹沙夯筑而成。其下,讨赖河水流湍急;望北向南,巍巍黑白两山环抱;东西一线,水天相接——万里长城第一墩宛若关城之铜墙铁壁,与关城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两者交相辉映,合成“西襟锁钥”,共享“帷屏西极”。
“第一墩”与悬臂长城景致正好相反,河川山地一览无余,嘉峪关险要的地理位置便一目了然。除外,自然风光略欠,珍贵处就在于历史感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历史凭证!在这里可以凭吊雄浑博大的古代文明,并领略戈壁的浩翰和大漠的奇异风光,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