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的班车是6:20从菖蒲溪发车,大约8:30可以抵达渔关,正好上班。
为了不至于赶丢这每天早间的这唯一一班班车,茬整晚上的瞌睡都是断断续续的,即使是设置了两个闹钟,还是不停地醒来看看手机上的时间。
早上,迎来天亮的声响不是清晨清脆的鸟鸣,而是整夜不息的山溪流淌的声音。
准时发车以后,班车司机沿途不断和早起搞事的人们打招呼,有人不断要他帮着带点小件货物。
有的货物还是需要他在路途转交给其它线路的班车司机带到他不去的地方。
更有甚者,甚至交给他100元让他在渔关帮着充话费。
茬感叹说:你除了赚钱,还干着很多雷锋做的事情呢!?
他说:做乡亲的生意,这些小事怎么好意思收别人的钱呢?!再说,他们有时候给我包上一包山里刚熟的果子或新鲜蔬菜送给我,也从来都不收我的钱,也是很感人的。
交谈中知道,其实,班车司机是渔关三房坪人,这样一来,他每天都不能住在家里而要住在菖蒲溪,为了这条通往乡村的客运线路,真的是很辛苦。
国家为了不让乡间客运线路因为油价等因素随时涨价,除了控制客运价格以外,还给这些线路的司机每半年发放一次燃油补贴。据说2012年的燃油补贴总计超过两万元,刚好是司机上缴各种规费和购买保险的钱。
而每年,只有在春运的时候加价10元,因为是雪天,防滑链和速度开不快增加了运营成本,但有时候被乡亲误解为商人关键时候谋取暴利,也让司机觉得很冤。岂不知,农忙的运输淡季,他也一样可能放空跑完全程。
车开车菖蒲溪不久,接到一个电话,有两个岔路里的客人需要弯一脚接一下。
岔路的尽头是一处山坳,再也没有道路通往更深的山背后了。
一对山里老夫妻,回家住了一星期,过了大端午又出去打拼,一个在昆山,一个在广州,天各一方。
路上,她们谋划着怎样乘车可以省下几十元的路费。
可是,他们并没有忘记离开之前把村里修路时别人帮垫付的集资款交给垫钱的人。
看着他们离去时一路和每个熟人道别的情景,温馨感人。
一路走来,看到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坪,坪里有郁郁葱葱农田,养育着田边的农家。
正是他们,世代守望着这些田园,传承至今。
即使不断有人走出深山,但是,他们都会将自己的家园交给信得过的人守望。
他们深深知道,这里有他们的根,流淌着他们的血脉,世代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