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壶口之行,惬意满足之余,也有些许遗憾:如果不是如此大的洪水,我们可能就可以看到瀑布跌落时最震撼人的状态。所以翠微在路上说:如果有机会,他会组织一帮哥们再次来壶口;

遗憾之二是我们行色匆匆,竟然把孟门山给漏掉了。当然,这次在壶口观瀑时因为来往于山陕两边的黄河,耽误了一些时间,像阎锡山昔日的指挥部克难坡等地都没去看,但那毕竟还有十几公里路,而孟门山就在我们所住的旅店正对着的黄河里。我昨晚散步时还仔细俯瞰了它好半天。

 

    孟门山在壶口瀑布下游四、五公里处,这里的黄河谷底河床中,有两块梭形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之中,河水至此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 又合流为一。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这两座小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后人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

 

    网上说孟门山“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其雄伟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

 

    第三个遗憾,也是最牵动良心的遗憾是没来得及和山西这边景区里的张国宝老人道别,拍照,并表示一下心意。人家昨天满脸微笑,任凭我们找他借道具、和他合影,我们就这样毫无表示、无声无息离开了,心里很是不安。

 

    早知今日有如此际遇,昨天就应该给钱他的。此时只好遥祝这位善良的老人健康长寿。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wkgb3fco3wcap8lgaainzofm-ie89_groupinfo_w600.jpg

 


  在壶口看瀑布,如果想看到瀑布中飞起的彩虹,也就是壶口瀑布中著名的景观“霓虹通天”。
  “霓虹通天”就是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

  要看到“霓虹通天”,就一定要在晴天有太阳的日子;同时,在山西一侧,必须是在上午;在陕西一侧观看,则是在下午。

  由于我们看到的瀑布是上午在陕西一侧,所以遗憾地无法目睹这一景观。

  上面是网络照片“霓虹通天”景观。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62dbedceadc87e89a598a560e5ca6959.jpg

 


  我们在壶口时就住在与孟门山景点遥遥相对的黄河边。可惜因重点关注壶口瀑布去了,最后都没来得及仔细目睹它一下,也没拍下一张照片。(这是孟门山的网络照片。)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华夏民居第一宅”

 

    从壶口到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距离大约280公里,大部路段为高速。我们打算下午赶到那里,参观完毕后,当天去平遥。

 

    吉县到临汾虽然通了高速,但这段高速估计开通时间不长,GPS没法导航,整个路段又不断出现弯道,沿途服务配套设施也很少,开起来还是很忐忑的。

 

    中午12点多钟,车子开到临汾服务区,吃了30元一份的自助餐,菜的品种花色和味道都不错,服务区里还有一个老者免费散发服务区温馨服务卡。卡上有关于临汾到周围各景点的距离、以及在哪个高速出口驶离等信息的介绍,使人看时一目了然。这让人对这个服务区很有好感。

吃过午饭,我心中颇有些纠结地离开临汾,驱车前往王家大院。

 

    说有些纠结,是因为如果慢悠悠地游山西,临汾则是应该停留的。

 

    网上不是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吗。四千多年前,中华始祖黄帝的五世孙----尧,就是定都于山西平阳,就在今天的临汾城一带。从西晋以来,当地就建立了包括尧庙在内的一些历史建筑。虽然后人附会搞了许多包括华表、大牌坊之类很丑陋的建筑,但如果要发思古之幽情,到尧舜昔日建都治国之地,感受五千年文明史的源远流长,也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how_mop.jpg

 据说这就是像天安门一样的尧庙。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纠结之二是从临汾下高速,到30公里外的洪洞县看看大槐树,本来也是我所想的。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祭祖文化是非常有名的。据说那里的祭祖园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洪武三年(1371)至永乐十五年(1417),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共计554个姓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

 

    如今,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据传说,迁徙时,官兵为防止百姓途中逃跑,往往采用反绑形式,然后用一根长绳连接起来,押解上路。由于路途遥远,时间长了,背手成为习惯,以后迁民仍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个习惯。

 

    还据说,现今常用的“解手”一词来源于当时的大迁徙:在长途跋涉中,人们需要方便时,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语言就简略了,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双方就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此后,解手成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名词。

 

    虽然有点纠结,还是过而不下。毕竟,这两地历史的传说比较多些,现实存留的东西并不多,(大槐树据说也是第三代的槐树了)只好舍弃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5001217fg7522cd28861d&690.jpg

  
  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在下午两点半钟,我们下高速,来到王家大院。

 

    远远望见王家大院静静地屹立在一大片山坡上。如果不了解晋商的历史,不知道山西人的克勤克俭,很难想像,在一个并不是通都大邑的小镇上,怎么会出现一座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大院。

 

    自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后,乔家大院一下子闻名于世,游客蜂拥而至。接着山西又推出了一大批规模更宏大的大院,如祁县的渠家大院、长治的申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这样一来,山西的大院名扬天下;这样一来,人们重新认识了山西:原来山西在历史上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不是像“走西口”里唱的那样地穷。

 

    明清时期的一些朝廷政策促使晋商快速崛起,商人实力增强又是山西大院群落出现的直接原因。

 

    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看到康熙南巡时的谈话,他说:“夙闻东南巨商大贾,号称辐辏,今朕行历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良由晋风多俭,积累易饶,南人习俗奢靡,家无储蓄。”

 

    从康熙的话里我似乎体会到了 眼前这座宏大、静雅的大院崛起并存留下来的原因。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院的门票为66元一张,半票则为33元。记得壶口一张票91元,我不知道这些景区把这些票价弄成零头是什么含义。看起来好像是在告诉游客:我这票价是精确计算了成本,没多收一分钱的。实际上,国人对国内景区的高票价早已气愤得麻木了。

 

    两点四十分,我们进入这久负盛名的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其距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的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绵山4公里。

 

    大院由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资料介绍:昔日的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在仅开放了红门堡 (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在古建范畴,它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包。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95.jpg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其距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的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绵山4公里。

  大院由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

 

    尤其是“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已经在旅游界经口口相传而成为共识。我们这次不去其他大院参观,直奔这里,也可以说是受了这句口号的影响。

 

    王家大院开放以后迅速闻名海内外,其 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朱镕基、尉健行等当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这里参观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不顾年迈,曾六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他说:“百来不厌,百看不厌”。 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还是倍受关注的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先后有《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熬年》和《吕梁英雄传》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在此拍摄。


    我对于民居和建筑可以说不甚了解。但既然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归来不看院”,那也还是应该看看的。高级建筑师、旅游专家杨乃济先生曾说过,“外国人住的是房子,中国人住的是院子。”作为中国人,我虽然只是住在一间小房子里,但我还是非常愿意感受一下中国人传统居住的院子氛围和文化的。

 

    进入大院,我们跟着团队听导游讲解。像这样的地方,没有专业知识,很可能只是雾里看花,什么都没弄明白就出来了。

 

   看了王家大院的导游平面图、高家崖、红门堡的模型图,首先就被这个大院的规模之大镇住了。导游说:目前开放展出的王家大院只相当于昔日整个大院的四分之一,整个王家大院总面积原来达25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还多9万平方米。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4.jpg

王家大院的导游示意图。

 

 

2.jpg

 

3.jpg

 

      王家大院的模型图。

  昔日的王家大院总面积原来达25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还多9万平方米。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进入东大院高家崖参观。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看上去像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的住宅群。其因地布局,顺势而建,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

 

    我们沿着主院前的青石铺成大通道,首先进入敦厚宅,门前高大的照壁、门楼精致的木雕向人们展示着王家的富贵、地位。

 

   进入院内参观,只见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

 

    据说,管理者们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院落中,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王家当年的本来风貌。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5.jpg

 


  首先进入东大院高家崖参观。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看上去像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的住宅群。其因地布局,顺势而建,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

  这是敦厚宅。一般参观首先都从这里进入。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6.jpg

 

还没进门,光是从敦厚宅门楼上精美的木雕,就能看出主人的富贵和地位。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7.jpg

 


王家大院敦厚宅前的照壁显得大气而富丽堂皇。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8.jpg

进入院内参观,只见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院中的水缸既是装饰品,又有防火功能。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9.jpg

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年间,晚于红门堡,建筑工艺及水平比起红门堡来说更显高超一些。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8 18:31 , Processed in 0.11206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