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作为世界长度第十二、流量第十的河流,流到老挝顶南端时,腰身突然变得臃肿起来,50来公里的河段,浩浩汤汤,雨季时最宽竟达14公里。但就像贪吃的女人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忙着瘦身一样,湄公河每年也要减肥。旱季来临,这一段肥腰竟然苗条了不少,几百座小岛、洲渚借机出头,波光潋滟之间,绿茵茵生机一片。老挝人夸张地把这一段水域称为四千美岛(Si Phan Don,don就是岛的意思)。
但为什么这一河段会如此变化,所有介绍四千美岛资料都没有解释。通过我这次旅行的观察和查看当地的岩石状态我认为它的成因为:大约在几十万年前,在当地地心中岩浆顺着地壳的裂缝上冒,冷却后在地壳中形成沿湄公河方向宽20公里长50公里发育良好花冈岩板块,然后随着地壳的变化而上升到地表面。在地表面形成花冈岩和沉积岩的平面。当湄公河流到此断面时,由于花冈岩质地致密坚硬,水流不能切割花冈岩只能在花冈岩平板上平铺流过不能形成主河道,而使河流变宽,花岗岩上残留物发育成小岛。当水流经过花冈岩后到达花冈岩与沉积岩断层时,因沉积岩比较酥松被水流切割水流有了落差而在这一断层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最后又汇流一起完成湄公河的最后一段。
这样一段给人们美好享受的河段,也给湄公河黄金水道带来致命的缺憾,湄公河被分割成两段而上下游老死不相连。在法国殖民时期,浪漫的法国人想把湄公河连起来在东德岛和东阔岛上修建了一条10公里的铁路而遗笑天下。
荒岛间完美的5孔桥,法国人的杰作。东德岛与东阔岛连接桥,现铁路已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7 19:56: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