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倩

野花集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5-2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写得不错。赞一个!

 

看贴图,巩俐与我心中的冯婉喻有点不一样。不过,也不必要求太高。毕竟巩俐是北方女人,而且上海女人,本就是所有南方女人中最难饰演的一类女人。

 

我也去把曾经发在《诗意人生》一贴中关于《陆犯焉识》的博文找出来,再次贴在自己的主贴里,与你呼应一下,并且自己也对着过去回顾一下。那是我很久都未涂鸦后的一篇涂鸦。有些痛,一旦哭出来了,反而就好受一些了。我依然记得那天我在书房边读边嚎啕痛哭,然后一气呵成了那篇涂鸦。文青或文中们,可以用文字释放自我,也是上帝的一个赐福呢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巩俐是北方女人”, 就是为了配合陈道明和巩俐这两个北方人,把书里的上海也改成北方城市了。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5-24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连城市也改了?会不会不伦不类呀?不过,等我去看过,就知道了。既然你可以看哭,应该不差,即使收获不了别的,至少哭一哭也可宣泄一下,平时我经常是哭不出来的(虽然我的泪点也很低的,但总是鼓励自己“不哭不哭”,尽力笑对人生的,呵呵)。

 

晚安!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没有不伦不类,因为根本就摆脱了原著的限制,也不必非联系起来看。整个影片里氛围、人物倒是统一的。


...我的泪点肯定比你高,平时我基本上是不哭的,有点“流血不流泪”那种,别看长得柔弱;我只在看电影时,或者担忧小生灵的时候会心痛落泪。


我今晚大概会晚睡点,没关系的,晚安!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页既放了一支国乐交响,就顺道再附点有关国产片的,自个的随笔。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箭穿心》


影片《万箭穿心》(2012)根据武汉作家方方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王竞,主演颜丙燕陈刚焦刚赵倩等。真的不错,近年国产片越来越少好看的,难得偶尔出来一部。


在看《爱情的牙齿》时,就带点惊讶地看见颜丙燕——原来她还在,而且演得这么好,是作为一个出色的演员来说的,而不是红地毯或娱乐事件里争奇斗艳的女明星。《万箭穿心》里她演得更入神髓,是把自己打碎了揉进角色里去的那种感觉,只除了,虽然努力学习,但方言说得还不够标准,仍带普通话尾音。


早说过颜丙燕是有美艳却随随便便就往旁边一丢的人,仿佛全不在乎,此剧中也是十分不修边幅,但前半场,即便没打扮也能看出底子好,属于漂亮的,然而这个女人却并不讨喜。不但不讨喜,反而具备了许多让人反对的理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同情一个男人而不满一个女人了。


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帮卖袜子的李宝莉有一个蛮洋气的名字,宝莉,叫人想起十里洋场那些莺莺燕燕,作为菜贩的女儿,街巷里长大的她,自小就熟悉了这样的生活环境,也习惯了泼辣直接的生存之道,然而,她的丈夫,由乡入城求学就业,从国企车间里升任厂办主任的马学武却与她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年轻的时候,这些差异也许可以被青春的热情还有女方的漂亮脸蛋所弥补,然而随着生活庸俗琐碎的消磨,女方变得更加泼横无度(一方面也的确是能干,家里什么出力的卖力的活儿都被她包了)而男方则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呆滞,毫无幸福可言。也因此在分了新房刚搬进去的头一天,马学武就对李宝莉说要离婚,他净身出户都行。李宝莉傻了。日子就这么过着,老公儿子守在身边足已,她不是一个会去思考什么叫幸福的女人,但她决不允许自己的男人想要逃开更不能允许这个家散伙。这种女人有时叫人烦躁也令人感到悲哀,她不需要琢磨什么道理,但她自有一种天赋与本能即“把老公攥在手心”,像砧板上没剩几口气的的将死之鱼---不管你到底是死是活,只要还在她的砧板上就行。


这是爱么?不完全这么认为。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也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但,不少女人也许就是这么过的。她其实是不尊重马学武的,平时她对马学武那种人前私下都吆喝来去的态度,还有她跟一起长大的女友小景的聊天就看得出来,多少年过去了她仍不屑地叫老公马学武乡里人,令小景也为马学武打抱不平,说李宝莉对他太不好了,如果马学武有什么不对那肯定也是被逼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在需要笼络人心需要讨好的时候,她又会小心殷勤,甚至跪地帮他脱袜子——也是真心害怕失去)。再加这时马学武的母亲因老屋拆迁,不得不前来投靠唯一的儿子,她也几乎把孤身老人赶出门外,叫人觉得这个女人真是有些讨厌。然而,她将要做的还不仅于此。


得说颜丙燕演得真是不错,像一幕透明的戏剧,而观众可以从这边看到其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乃至于内心纹理。原来一个男人的生命热情以及对生活的憧憬真的会被一个既泼又不乏心眼(她或许没什么深刻头脑,可一样不乏心眼——不过总体说来她人还是不错的,心不坏,有同情心又肯帮助人;后来供她儿子那更是没话说)的女人扼杀殆尽,更可悲的是,她自己却全然不知,还以为自己跟他勤扒苦做的过日子就是对他的恩惠恩赐。


觉得婚姻中的女人尤其应该看看这部剧,因为也许李宝莉所犯的错误,不少婚内女性都会犯下,尤其在失去理智的时候。公平客观地说,马学武和李宝莉真的是性格不合,人生观价值观皆不合,不适宜做夫妻,正像李宝莉在最后说的,如果当时我跟他离婚了,也就没有后边的那些事(悲剧)了吧?但是没有,她不能容忍马学武离开,更不要说以被他人夺走的方式。马学武在厂里跟一个名叫周芬的温柔少妇好上了,这似乎很难免,重点是婚姻濒临死亡,而外面那人总会出现的,只看他能否遇上。然而更致命的一击是李宝莉跟踪马学武和周芬去了旅馆,她看着平日对自己冷淡至极乃至于性无能的老公细心地为另一个女人挑水果,在车过时揽住那个女人的肩生怕她撞到,捂着心口跌坐在地。


然而我竟然不为所动,因为她还有一种令人反感的多余的所谓倔强其实就是刚愎自用又嘴硬的顽愚;小景没劝过她吗?如果你不要这个男人了,那就争取财产让他滚蛋,如果还要,那就好好对他把他拢在身边。但其实小景劝的也没多少用,因为马学武,早就不爱她了。他们夫妻二人在彼此眼里都没什么可爱,更别说什么闪光之处,马学武是凭借最后的一点求生本能提出离婚,但李宝莉决不答应。这时,她打电话报警,说某旅馆的某房间有人在卖,淫嫖,娼。她告发了自己的丈夫。于是,马学武名誉扫地,厂办主任的职务也丢了,并且因此丑闻,原本有文化又技术过硬的他成了第一批下岗的人。马学武在死前去见了周芬最后一面,告诉她自己是真的喜欢她,然后给老母亲和儿子留了封遗书,跳江自杀了。给李宝莉,他只字未留一个字也没写,没有爱也无须谈恨,他根本就是直接漠视,无视她,甚至连蔑视鄙视都不必,根本当她不存在。就像是一个误会,他的生命里没有,也没有过这个人。


李宝莉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情?马学武死后她似乎并没有撕心裂肺,而是不愿意去想“这个没良心的男人”,同时她也来不及去想什么,便开始挑起了养家的重任。一个女人做麻木挑扁担,这样劳苦的体力活,她一做就是十年。就像是赎罪(哪怕她自己不这么认为,也像是上天的安排),这十年,把她从一个不打扮也会自然流露出风韵的少妇变成了一个头发夹杂着斑白,容颜大变近似于老妇的女人。这十年她成天在外,儿子小宝一直跟着奶奶,马学武的母亲原是中学老师,她把孙子教管得很好,成绩也总是第一名。小宝十八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大学,就在别人都说李宝莉可以享享福之时,小宝却告诉她,自此与她恩断义绝。


原来,这孩子从父亲的一本书里发现了周芬的相片(因为知道李宝莉从不看书,所以马学武把相片夹在书里,这点,孩子也知道,唯有李宝莉不知道,这又是多么大的讽刺),于是小宝悄悄找到周芬并得知了父亲自杀的真相,他怒斥母亲李宝莉,是她毁掉了父亲的整个世界,也使他自幼失去了爸爸。这孩子的心从小就偏向他爸,也难怪,在每次马学武试图反抗李宝莉之时,李宝莉总是拿小宝或拿马学武对小宝的爱来哀求或威胁,那时孩子虽小,却并非全然不察。也因此送葬马学武之时,小宝第一个冲向李宝莉,冲她哭喊你还我爸爸。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一声叹息。还好的是,十年的劳苦,够了,李宝莉搬出了马学武留下的房子让祖孙俩居住,这笔债也算是还清了。何况还有个虽有点嘴贫其实还蛮重情痴情的建建等着她,可以陪伴她笑笑骂骂地继续把这烟火人生过下去。而有的情比如血缘之亲,是需要罪孽还清雾霭散尽之后方能再谈的,就像奶奶说的,小宝不会真不认亲妈的,不必太担心。过好自己。

 

万箭穿心.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4 0:43:18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女情深


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2002)是根据张洁作品拍摄而成。黄素影与斯琴高娃扮演母女,十分朴素,完全是真情流露。数次落泪。这发自灵魂深处的情感乃至于锥心泣血的悲恸与追悔来自于她们的经历,以及一生的母女缘际。


看长篇小说《无字》时就常哗然泪下,几乎都是为三代女人而哭。张洁自幼随母姓,二人相依为命,母亲饱经苦楚,她成年后也是情感命运坎坷,又因为倔强的性格,于是她上刀山母亲便陪她上刀山,她下火海母亲又陪她下火海---还有她那一场历经半生风雨末了却满纸荒凉的爱情。


影片也映射出其真实经历。曾令她焚心似火不顾死活的爱,到头来看穿了其中的冷漠与自私,而一直默默爱着奉献着的母亲,却先离开了她。大爱又生大"恨",于是在母亲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她急切地盼望着术后的母亲为了自己,为了对她,对外孙女深沉的爱而努力康复,甚至会怨怼向来比她更清醒的妈,这次怎能这么自暴自弃,放任自己衰败下去---她没有也不愿意想到,一起遭受了那么多苦难走过千山万水的母亲,毕竟是八十岁高龄又做了脑部手术,到底是力不从心了。


《无字》一书也是献给她母亲的,而张洁因此说自己是,五十四岁成了孤儿。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jpg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有点累了,其实看国产剧真的比较少且越来越少(主要是滥片太多),追英剧最多美剧法剧其次(如今滥片连续剧也不少)。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学森》


看了今年的新片《钱学森》(2012),还是喜欢的。当然首先因为钱学森与其夫人蒋英都是我内心所敬重的人。在这世界上,那些深挚的情怀与崇高的追求永远是值得人尊敬的,如果不能够理解也起码能够做到缄默,这也是为什么我一贯反感对那些对真正理想主义者的冷嘲热讽或轻佻谈吐。


轻佻,是我非常讨厌的一种习惯,直白点说,这还是和个人修养以及家教有关。我们做不到的事太多了,但也因此,更应该对那些能够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甚至为此做出毕生贡献与巨大牺牲的人致以敬意——无论是“将”还是“兵”。


说说电影吧,作为一位演员,陈坤的确是在逐渐成熟中,从《金粉世家》时的初出茅庐,如今的陈坤多了沉稳沉思之气,扮演钱学森还是不错的。扮演蒋英的张雨绮,在片中差不多担任了花瓶角色,但这个花瓶尺寸拿捏得还算恰当,只是她的声音稍有点怪,从《白鹿原》里初次听到就印象深刻了。另外毛周乡音也配得有点怪,角色略嫌僵硬,不如聂帅扮演得挥洒自如。


影片的结构是依据事件发展的时间推进式,偶尔穿插回忆镜头,这样也好,免得把一部传记弄得乱乱的看得晕头转向,平淡朴实点好。画面是恢弘漂亮的,导演张建亚,才知道是演员张瑜的前夫,在那时也算是才子佳人了。如果这部片子能去掉一些缺憾拍得再好点,觉得可以在校园内为少年公映了,美好而富有尊严的民族情感(不是狭隘、暴戾的那种),以及对脚下这片广袤又充满苦难的土地的爱,是永远值得肯定且尊重的。


钱学森1.jpg
钱学森2.jpg
钱学森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4 1:15:56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之白华》


昨晚上看了今夏出的《秋之白华》,导演霍建起,拍得不怎么好,或说是原可以拍得更好看些的,董洁扮演的杨之华也表现得没有董本人漂亮,除了少数几个特写镜头。但曾经的“老三”窦骁所扮演瞿秋白还可以,也许是因为他看来依然气质干净温良的缘故。


在我印象里,瞿秋白也就是那么一个书生气的人,斯文儒雅的。感觉他和徐志摩略有点像,本性偏天真,所以并不大适合投身并从事真正的政治工作——所谓政治,大概总是会成为政治家们的一种本能生命活动或说是“游戏”社会法则的工具,原本就是不乏残酷血腥也不乏虚空计算的。


在过去并未过分注意到瞿杨的故事——早年读丁玲的书,知道她与王剑虹是好友、闺蜜,也就先知道了瞿秋白与王剑虹的热恋,只可惜新婚七个月后王便染上肺病过世了,那时丁玲提及,说不久之后看到秋白房中纪念剑虹的相片已换上了杨之华的,她多少还有点不满之意,似乎是怪瞿秋白不擅照顾人,于旧爱也放下得太快......


但其实这也寻常,若说瞿秋白与王剑虹是初初纯情之恋,他与杨之华的感情则更为成熟稳健,风雨坎坷中相伴十来个春秋,有过一次婚史及一个幼女的之华大概不但是瞿秋白的爱人情人,也同时担任了战友同志母亲姐妹等多重角色。瞿秋白有位美丽刚烈的母亲,在家境落魄时宁可自尽以托孤,而王剑虹、杨之华似乎也是勇毅且不乏烈性的女子,爱起来都是胸怀热情却沉默隐忍的。


在我看来,这先后两桩情事并不因此就要排斥彼,但凡深沉真挚感情便值得尊重,尤其二人相爱在剑虹离去之后。较为离奇的是杨之华的前夫沈剑龙即沈定一的公子,倒也真是个率性之人,与瞿秋白一见如故结为好友,三人几番长谈后沈退出成全,并在报上同发三则启事:杨与沈脱离恋爱关系、杨与瞿结合恋爱关系、沈与瞿结合好友关系。


三十年代瞿秋白被捕牺牲,此后杨之华终身未嫁但命运多舛,她生命中的那些光芒似乎都集中在了与瞿秋白相爱相守的十年之间。据说赴刑前瞿秋白面无惧色,他留下的那部《多余的话》却是真心,从字句间可看到一片坦荡——虽说其间也饱含着差不多每个生命都会有的矛盾痛苦疲惫疲倦还有期冀与留恋。


秋之白华1.jpg
秋之白华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4 1:14:35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扯到这些人,再附点纪录片观感。我看片有时是出于了一点“责任感”,随记也是尽量简洁省字的。



[民国风花雪月]之随记一

要赶紧把这部讲述民国情事的纪录片看完,要不老风花雪月的都有点厌烦了。

都是蛮熟悉的故事了,补充几句。(顺序是随意的)

一、高君宇与石评梅
“你的所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
你的所不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不能这样
我怎能说是爱你”——高君宇致石评梅
定情物:一对白色象牙戒指,如二人纯洁冰莹的感情;合葬陶然亭

二、鲁迅与许广平
初次上课女学生们戏称衣着随意的他为“满天星斗的教授”,却为他的学识倾倒、吸引
许广平回复鲁迅对爱的犹豫以及准备牺牲掉自己的幸福:“神未必这样想”(勃朗宁诗句)
鲁迅复:“我可以爱,你胜利了。”

三、徐志摩与陆小曼
陆小曼当时的风采今日读者可能还低估了。

四、张爱玲与胡兰成
按说不该喜欢胡兰成,既然张爱玲爱过他,便也接受了。何况他的确有才情。

五、巴金与萧珊
他俩的感情很美,也很好。是难得在风流人士中如此恬淡却又深情专一的。萧珊从一个十几岁的女中学生与巴金初识到27岁正式成为他的妻子到风风雨雨相伴到老,如后来巴金在《怀念萧珊》中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六、郭沫若与安娜
原本就不喜欢郭沫若,再看一遍就更有意见。安娜(佐藤富子)是忍辱负重的伟大女性,可是不幸。跟郭沫若沾上的女性都颇不幸,比如他第一任包办婚姻里被取笑的“黑猫夫人”,原本出身名门望族却因嫁给郭而被家族驱逐、后又被丈夫遗弃孤苦一人带大五个儿女的日本太太安娜,还有才貌出众的于立忱(情人)、于立群(他的第三任妻子)姐妹,相隔几十年,二女都是自缢身亡。另外郭沫若的诗集我好像就没喜欢过,不喜欢那种过多感叹还有直接喷发情感的文风,觉得缺乏节制,但写信倒有几分动人之处,在给田汉信中他描述在医院初次见到当时的安娜,“我初见我安娜的时候,我觉得她眉目之间,有种不可思议的洁光。”只是他爱上谁就说人家是他的“圣母玛利亚”,然后让别人来为他奉献与牺牲,且一牺牲就搭进整整一生。

七、胡适与曹珮声
胡适是有他的好处的。且不说他在文学与思想方面的影响与成就,起码他不讨人厌也体贴,不像郭沫若似的。爱过他的女子多半痴情,都守了一生。曹珮声原还是汪静之的亲戚(辈分高,年纪相近)兼“梦中情人”,发妻威猛胡适不能离婚,曹珮声与胡适分手便出国去了胡适母校,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农学家。去世后葬在了胡适家乡的小桥边,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路。对于二人在烟霞洞隐居共度的时光,胡适记,“我这三个月在月光下度过了一生最快活的日子。”还有那什么山风吹不散我心头人影之类的。

八、徐悲鸿与蒋碧薇
大概因蒋碧薇乱世中抛下一双儿女随张道藩去了台湾,蒋徐之女徐静斐回忆起孩时所见父母争吵,态度多半是同情父亲的。另闲扯一句,徐悲鸿是巨蟹,有点优柔寡断,没看出强势精道有姿态的蒋碧薇是一贯最梦幻的双鱼嗳。

九、文绣与溥仪
皇后婉容长得很美又受过新式教育,苦了淑妃文绣十三年。离婚是应当的。

十、丁玲与胡也频
无论何种身份,丁玲都是不让须眉男儿的。感情里她同样有主见,爱人都是弟弟型的。

十一、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劝王映霞不要接受包办婚姻而与自己自由恋爱时曾对她说:“你是想做家庭的奴隶,还是愿做自由的女王?”但当生命力旺盛的王映霞后来真不顾家庭羁绊而做“自由女王”时,他崩溃了。

十二、沈从文与张兆和
当时沈从文半年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信,有时一天几封,那是怎样的温存仔细啊,何况每封都写得那么美。可惜这些信大多在战乱中遗失了。

十三、费孝通与王同惠
王同惠是可爱的女子。与志同道合的新婚丈夫费孝通去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一次二人迷路,费孝通掉入陷阱伤了腿,王同惠下山求救却不幸跌下山崖。纯真的感情令人尊敬也永远值得纪念。费孝通去世后家人遵遗嘱将他的部分骨灰与王同惠合葬。

十四、戴爱莲与叶浅予
戴爱莲二十多岁作为华裔回国,她娇小热情,叶浅予有点像个大哥哥。抗战期间,马思聪作曲《思乡曲》,戴爱莲的舞蹈动人。她的舞,他的画。两人婚姻十年。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风花雪月]之随记二

  

我怎么觉得这部纪录片好像越看越多呢。不过也是,那年代各领域的出色人物的确不少。只是战乱苦难场景总难免令人悲哀悲愤的。想来读者观众多半还是因为先喜欢这些人才喜欢看他们的浪漫史的,要不随便哪个一般人都可能折腾出比这些更花哨得多的风流韵事来。
(顺序随意)

十五、冰心与吴文藻
这是一对佳偶。都是优秀人物。在写给冰心父母的恳请长辈同意二人婚事的长信中,吴文藻道,“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

十六、苏步青与松本米子
松本米子是数学家苏步青曾在日本就读的东北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爱女,远近闻名的美人,其容貌气质如后来她女儿所形容,“淡淡的,又美又幽静,如冬天的腊梅花,却并非不可亲近。”性情则是外柔内刚,富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据说追求米子的男生要从学校所在的仙台排队到东京去,松本教授笑称那得看谁能考第一名。还好苏步青正是其中佼佼者。因米子弹一手妙筝,原本只知道钻研学科的苏步青当时为追求她便声称自己酷爱音乐,以此为由天天上门拜访听她弹琴。后来米子跟随丈夫回到中国并相伴一生,即便是战乱离乱之中也是那句:“你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松本米子.jpg

十七、傅抱石与罗时慧
大画家傅抱石出身清苦,他的学生罗时慧却是富家大户,两人相爱后,为了征得家人同意结婚,聪慧的罗时慧拉着傅抱石想了不少点子,依次收买大妈、二妈(即罗父罗鸿宾的大太太、二太太、罗母是三太太),最后是攻克罗父。后终成眷属。

十八、戴望舒与穆丽娟
戴望舒的初恋情人是好友施蛰存之妹施绛年,两人相恋八年,后戴望舒出国留学,施绛年变心,戴望舒很受打击。这时穆时英就说“施绛年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妹妹比她漂亮十倍”,遂把妹妹穆丽娟介绍给好友戴望舒,戴穆相见,互生爱慕,结为夫妻。戴望舒曾为穆丽娟写诗,“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迢遥的潮汐升涨,玉的珠贝,青铜的海藻。”(《眼》)但婚后二人渐渐出现了一些疏冷矛盾,一方面戴望舒的工作很忙又痴迷于读书写作,总把小自己12岁的穆丽娟当小孩子,很多事都不跟她商量,一方面穆丽娟总觉得戴望舒始终没有忘情于他的初恋情人施绛年,戴望舒曾为电影《初恋》谱词,其中写难忘初恋,并把前后两位爱人比作幽兰与蔷薇,穆丽娟每次听到这首歌就郁郁感伤。结婚五年后,23岁的穆丽娟坚决与戴望舒离婚,后另嫁他人。

穆丽娟.jpg


十九、曹禺与郑秀
郑秀是位端丽的大家闺秀,其父郑烈是南京政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郑秀考入清华法律系后,立即成为校花,追求者甚众。当时外文系的曹禺虽已崭露才华,郑秀也很欣赏他,但她那时的择友理想是想找个高大英俊的理工科男生做男朋友。曹禺率真热情,眼睛很亮,有天分,硬件却并不大符合。但曹禺日夜徘徊在郑秀宿舍门口,人人都知道那时曹禺追郑秀追得发疯,直到郑秀终于被他打动,与他结为夫妻。走过13年后,二人于1930年离婚。郑秀没再另嫁。



二十、朱自清与陈竹隐
朱自清的初次婚姻虽是包办,但妻子武忠谦温柔贤惠,与朱自清恩爱有加。所以武忠谦因病去世后,鳏居的朱自清过得凄凉又清苦。这时年轻秀丽的陈竹隐出现在他的生活之中,也为他带来一抹生命的暖阳。陈竹隐是个比较开朗活泼的人,随着二人感情加深,朱自清给陈竹隐信中的称呼也依次由“竹隐女士”变成了“亲爱的宝妹妹”之类,恋情平稳后又再恢复为“隐妹”,陈竹隐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但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这爱情婚姻,同时也成为六个孩子的后母。朱自清曾在给陈竹隐的信中道,“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光似的,谢谢你给我的力量。”

二十一、张恨水与周南
周南原名周淑云,周南此名是张恨水根据《诗经》头篇给她起的。张恨水有过两任妻子,那个年代,第一任是痛苦的包办婚姻,张恨水离家出走,并在作品中发出控诉,旧式的婚姻是可以杀人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是他在平民习艺所里找的,但夫妻也并不琴瑟和鸣。直到一次偶然,他在舞台上遇见周南。此时的周淑云正在读春明女中,是位16岁的天真美丽的少女,又以甜美娇脆的好嗓子闻名。她读过张恨水的《春明外史》与《啼笑因缘》,早就十分崇拜他,张恨水也身陷爱河,却又担心自己的婚史而心生踌躇。周南知道他不能不忍抛弃前两任妻子,却更坚决地要和他在一起。二人终于成婚。周南先丈夫过世,张恨水一直到去世也不许儿女们把他床头的周南的相片给摘下来,哪怕是动乱时候。早年张恨水有一阙词写道,“十年湖海,只剩一肩风月”(《念奴娇》)那时他的千字是十元大洋,郭沫若的是千字四元。


二十二、刘海粟与成家和
刘海粟当时开办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担任校长,在他出国期间,自小酷爱绘画的少女成家和考入学校并很快成为风云人物,校花、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刘海粟回国后,在一次学生运动中偶见台上演讲的成家和,不由得看呆了,因为成家和长得美,刘校长诧异自己的学校向来多无盐怎么这次却来了个西施。而早就仰慕他的成家和也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二人相恋了。刘海粟有过两任妻子,一是包办婚姻,新婚之夜他就离家出走,第二任妻子张韵士是刘海粟在上海相识相爱的,二人当时也是一见钟情,且张韵士为人温柔又知书达理,是很好的贤内助,所以面对女学生成家和的热情刘海粟曾有过逃避与迟疑,之后刘海粟与妻子张韵士长谈一夜,张韵士决定退出,于是刘海粟与成家和离开上海低调结婚,相携出国。十年后,二人离婚。

刘海粟与成家和.jpg

二十三、吴晗与袁震
他俩的爱情有点离奇。因为史学家吴晗是在袁震常年卧于病榻时爱上她的。袁震比吴晗大两岁,算是他的学姐,原也是名声在外的校花兼才女,却不幸染上肺结核继而发展为骨结核,由此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就在清华园里,吴晗常来照顾袁震,并对她感情越来越深,不管袁震如何拒绝如何不想拖累他,吴晗都痴心不改此志不移。后二人终于结合。文,革时双双被迫,害致,死。

二十四、金焰与王人美
三十年代金焰曾有电影皇帝之称,但他个人很不喜欢这个称呼。他是朝鲜人。代表作有《大路》,《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等。王人美有一种比较明朗、健康的美,与胡蝶、阮玲玉都不同,代表作有《野玫瑰》、《渔光曲》等。两人相恋,结婚十年后,1944年离婚。1947年金焰在香港与秦怡结婚,1955年王人美与叶浅予结婚,叶浅予的前任妻子即舞蹈家戴爱莲。

二十五、周璇与严华
金嗓子与“桃花太子”。严华有点似兄如父。
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开办的明月音乐社、联华歌舞班。王人美黎莉莉周璇皆出于此。

二十六、胡蝶与潘有声
胡蝶当得起电影皇后之名,她的美正符合国人审美的富丽团圆。潘有声也是难得的踏实诚恳有教养的商人,值得托付终生。胡蝶与初恋情人林雪怀解除婚约,有“雪蝶解约案”,后经胞妹胡珊介绍认识当时做茶叶生意后任上海德兴银行总经理的潘有声,在胡父的期望下结为终生夫妇。戴笠支开潘有声,在准备和胡蝶成婚之前,坠机身亡。胡潘团聚。

二十七、朱湘与霓君
朱湘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霓君原名刘彩云,是朱湘包办婚姻的妻子。当时朱湘之父是湖南道台,霓君之父是盐运使,二人关系很好,于是为孩子指腹为婚。起初朱湘是坚决拒绝这门婚事的,因27次不参加早点名又不愿意与校方妥协,朱湘从清华退学开始以诗文为生,这时刘彩云也因为家庭变故来到上海,在一家工厂里做工。由同情、恻隐之心到真心相爱,朱湘与刘彩云结婚了,并为她改名为霓君。之后朱湘去美留学,给霓君写了大量情意绵绵的书信,后有《海外寄霓君》集。但因朱湘性情孤傲不容于世,生活日益疲困,襁褓中的幼子也因此夭折,夫妻关系产生裂痕。家庭事业两失意状况下,朱湘于一个寒冬日踏上驶离上海的航船,并在安徽采石矶,传说中李白捞月落水之处,跃入江中自杀身亡。据说之后霓君出家为尼,渐渐不闻消息。朱湘有一首诗《葬我》:“葬我在马缨花下/永做芬芳的梦/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 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

二十八、潘赞化与潘玉良
潘赞化时任芜湖海关监督,怜其聪慧又身世不幸,遂用二百大洋把陈秀清从妓院里赎出来,改名潘玉良。二人结婚,潘之好友陈独秀是证婚人,在上海就住在陈独秀夫妇的隔壁。邻居,也即画家洪野教了玉良一段时间的画画,叫她去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虽获得第一名却因其青楼出身而未被录取,校长刘海粟知情后,提笔在公榜上第一名位置补上潘玉良的名字。共同生活八年,玉良出国学习七年,回国后先在上海,后应徐悲鸿之邀去南京教学,流言非议总不绝,玉良再赴海外,这次再没能回来。第一次远行潘赞化送她一条鸡心坠的金项链,其中刊有二人相片,第二次走,潘赞化送她一只蔡锷当年的怀表,以作纪念。潘玉良思念故国,不得成行,在给丈夫的信中她写,“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子潘牟是潘玉良促求潘赞化与发妻方氏所生,潘玉良视若己出,感情很深。

二十九、朱生豪与宋清如
朱生豪32岁便因肺病在穷困潦倒中去世,其中有十年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工作。战乱中其间几次手稿毁失,又得重译。与宋清如在之江大学相识,两人十年长恋,婚后二年朱生豪便离世,宋清如写《招魂》诗。当时肺结核需用盘尼西林,而这一支药的价格相当于一百斤大米的价钱,他用不起,病情不断加重延误,无力回天。朱生豪可说是莎剧译作第一人,谢谢他的才华与功德。

三十、顾维钧与唐宝玥(及黄惠兰、严幼韵)
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年轻时才学出众一表人才,与梅兰芳、汪精卫并誉美男子。当时内阁总理唐绍仪、大总统袁世凯还有黎元洪都想把女儿嫁给他。顾维钧有过一次包办婚姻,他十分抗拒,被迫成婚后从不与妻子张氏同房,带她赴美留学后与她协议离婚,说“我们应各自寻求幸福”,“要一种自然形成的爱情。”回国过,经过生活里的接触,他与唐绍仪之女唐宝玥产生感情并结为伴侣,进入外交部后顾维钧出任驻美大使,唐宝玥随夫同行,却染病早逝。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所率领的外交团拒绝在不合理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显示出国人骨气。1920年顾维钧再娶南洋富商“糖王”黄仲涵之女黄惠兰。黄惠兰通六国语言,多金善交际,宋美龄曾说黄给了顾维钧的外交事业以重要帮助。1956年二人离婚。晚年顾维钧与已故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冠泩的遗孀严幼韵结婚,时年顾维钧71岁,严幼韵54岁。

黄惠兰.jpg
严幼韵.jpg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配合推荐点不错的书——华人,中文。




我的随笔:《回首已是百年身》



这两日看了一本很棒的小说,蒋晓云的《百年好合》,由十二个故事组成。转念想想,今年手上读过的小说有一些,金宇澄的《繁花》与蒋晓云的《百年好合》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首先,我们还是要注意华人小说不是,其二,又是新出来的,既有古风也毫不落伍于当前时代。


胸有丘壑,所以大手笔。又有深厚的情感蕴藉---人生走到一定的年纪,阅历,一切真味况味,渐渐水落石出,所以尽管淡,却足以使人“看至呆怔”。


我不能不尽量简单的“细述”一遍,因为它的好。开头虽有王安忆的序,但最好读完后再来看,免得弄不清人物关系。


觉得作家如果走现实主义路线的话,还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比较好。这也是为何张爱玲是无法模仿的,而于战乱动荡中穿过了内地-台湾-美国的聂华苓才能写她的“三生三世”。无疑蒋晓云写的正是那些她熟悉的人物与故事,也因此才能写得这样好。

 

故事一、百年好合

主角:金兰熹。世家金家的长女,金八爷早逝原配的独女。精明能干,待字闺中时已是府中管家,声名响亮,没人敢娶这位王熙凤。苦于无亲母倚凭,她用自己的手段寻觅良婿,适时嫁给侨商后代陆永棠。后富贵高寿。

摘锦句:“人人羡慕她命好,不知道诀窍就是心淡。心淡说起来容易,可是人生要不经过些事先把心练狠,哪儿就能淡得了?”

 

二、女儿心

兰熹的大女儿陆贞霓,跟母亲一样做了一辈子的阔太太。只是当年她中学才毕业就被安排嫁入富裕的黄家,丈夫是大她二十岁的黄智成,她十八岁就成了“黄陆贞霓”,从此一直做黄太太,从未真正做过自己。直到丈夫去世后,她才来了个大爆发,抑郁症严重,一度想要轻生。贞霓孩时有个伙伴叫亚发,花匠的儿子,成绩很好,后来在美国做医生。只是私生活有点麻烦,有前妻后妻还有一个带孩子的外室。原本不过是故人重逢聊聊天,哪料亚发的妻妾竟到贞霓家里来捉奸,气恼的贞霓强作镇定,叫秘书结账令他们走人,扶着门把的手却抖个不停。

 

三、北国有佳人

讲的是商淑英的故事。商淑英是谁?是《二》里面陆贞霓的丈夫黄智成的初恋情人,曾经的没过门的未被黄家承认的爱人,妻子。淑英和母亲商大娘是战乱里逃到上海投奔亲戚的。为贴补家用淑英做了舞女,卖艺不卖身,绰号“小北京”,后来表妹雪燕女中毕业也做了舞女,比表姐风头更劲,“小北京”这名号就给了雪燕,淑英改叫“大北京”。当年淑英最红的时候,有两位最热烈的追求者,都是世家子弟,即黄智成和张二少张汶祺。一番竞争之后黄少胜出,淑英成了黄智成的枕边人,小两口恩爱有加且有了女儿爱芬。只是黄家不可能同意这门亲事,将少爷遣往海外的同时,也派亲眷来与淑英谈判,给她一笔钱要她离开。战乱中淑英绝望又无助,便收了补偿,恰好遇上往日的追求者张二少,遂带了小女爱芬与二少搭船去了台湾。然而生活并不安稳,张二少冷淡隐瞒,淑英与来历不明难以捉摸的管家老贾发生一段私情,后怕卷入政治危机而逃离,再嫁美国。这次婚姻也不如意,基本上就是帮丈夫的餐馆打工,还好丈夫意外去世她争得一些权益,此后一步步做成女老板。

 

四、凤求凰

《三》里的淑英冒险远嫁美国的时候,女儿张爱芬就留在好友翟古丽与韩国清两口子家里认作干女儿,爱芬容貌清秀,安静懂事。韩家还有个女儿韩琪曼,才上高二,十分青春美艳,正做着明星梦。有一个叫许志贤的年轻人,那时喜欢爱芬,常来店里帮忙,哪料一天见到琪曼,顿时惊为天人,从此视其为自己的女神,爱芬也被他抛之于脑后了。爱芬不悦却不说,古丽看出端倪,不愿他打小女儿的注意,志贤备受冷淡,便也回家接受了家族订婚。

与子女辈故事交替讲述的,是翟古丽与韩国清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原来也曾是荡气回肠。

 

五、珍珠衫

讲的是爱芬。一段朦胧的少女情愫却变成背叛的记忆后,爱芬遵母亲淑英的安排,嫁到美国,做了大她十几岁的华人杜大伟的妻子。潘朔平是杜大伟的朋友也是同事,但比他有才干,升迁也比他快得多。有过一任洋妻又离异的朔平对杜大伟有这么一位美丽又贤淑的过埠新娘不乏羡慕。这天朔平以亲戚身份去参加黄智成的葬礼,爱芬也去了,且背着人痛哭失声。朔平安慰陪伴,这才知道黄原来是爱芬的生父。情感决堤之时,两人发生了一夜情。此后各自怀念。几十年后,杜大伟退休回国旅游,竟遇上自己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虽都是老人了,仍不能割舍。于是大伟回来与爱芬离婚,同时也成全了爱芬与朔平,两位老人手挽手走上结婚红毯。

摘锦句:“虽然五六十岁了,严格说起来,两老这回能算初恋。没有眼泪、猜疑、误会、小心眼、冷战、思念到心痛,哪怕小孩都生了两三个,也不能算谈过恋爱吧。”

 

六、昨宵绮帐

讲的是金家小女儿金舜美的故事。前面的金兰熹和陆永棠是她的大姐、大姐夫。虽是说舜美,读者却很难不特别注意到其中的应雪燕。雪燕前面也提到过,即淑英的妹妹,当年顶班出来做舞女,红极一时的。陆永棠是雪燕的恩客,将她收了做私房宠爱有加,又把她和小妹舜美以及弟弟安政一家先从内地送到台北住下,哪料局势吃紧而他又和一大家子困在香港,于是不得团聚。这时雪燕舜美常和帅气的空军出去玩,其中有两位:东川和至仪都爱上了雪燕,而雪燕爱的是东川,舜美却爱至仪。

喜欢这段:“雪燕和东川的二人世界也是这样的没有旁人。……小小的一间眷舍,几样简陋的家具。雪燕脂粉未施,眼睛却明亮如剪瞳秋水,脸上藏不住闪烁的是爱情光辉。”爱得如此明了,干净。属于青春的爱情。幸而她有过了。

而后东川战死,至仪来找与他订了婚的舜美,说要退婚,说他要娶雪燕,要照顾她。舜美简直气昏,最终还是雪燕拒绝了至仪,舜美与至仪结婚。多年后,雪燕开了家应公馆,算是私人娱乐会所,至仪时常光顾,他依然爱着她。舜美知情后大怒,上门来捉奸闹堂,至仪心脏病发作粹然去世。这回舜美吃了个大教训,从此守寡一人把两个孩子带大,不曾再嫁。

 

七、红柳娃

讲韩琪曼的故事。当年还做着小职员的许志贤后来平步青云不断高升,又遇上了曾经的梦中情人琪曼。这时的琪曼已稀里糊涂地嫁过一次人有了一个女儿宝宝,后来丈夫跑了,她又上了一回当,摔打过几回终于撞到志贤怀里,从此倒也坐稳了外室。志贤参加政坛竞选的时候,为挽回妇女选票,上演了一出韩宝宝当中落发,替自己的母亲向志贤原配赔罪的热戏,只是琪曼根本没参加,她坐在家里看她的电视连续剧。

 

八、朝圣之路

金舜蓉也是金家女儿,嫁到安家做了安太太,生了两姐妹:安静与安心。姐姐安静性格果然安静,遵照母亲旨意嫁到美国,和从事科学工作的先生在美国一个荒漠小镇上一住几十年。她信天主,耐得住如此平淡甚至缺乏色彩的生活。

 

九、人生若只如初见

讲安心的故事。安心与郭银俊是彼此初恋。那时安心条件好又出身好,家里一直不同意她和银俊来往,哪料银俊后来越来越发达,生意越做越大,同时外遇也不断,只是始终要安心看家做大房,安心就这样守了多年活寡,成了一个守着豪宅的寂寞无比的阔太太。

 

十、独梦

讲金舜蓉丈夫安居圣乡下前妻辛贞燕的故事。大老婆在他心里是早就不存在了,这才娶到了金家小姐。不料安家老人都爱这个儿媳,不同意儿子休妻,又一起携伴着逃难。就在海边村子里暂居时,贞燕这个再老实传统不过的妇人,竟半是被强迫半是甘愿的与一位壮实的渔民阿海发生了关系,生下一个儿子亦嗣。公婆也替她隐瞒下这段私情,对外只说亦嗣是同族认养的。后安家二老带着儿媳孙子乘船逃到台湾,投奔儿子。舜蓉这边自然不乐,但也每月派女儿去给“大姐”那边送应有的生活费。贞燕所居之处犹如孤墓冷宫,然而她竟高寿活至百岁,夜夜都梦见与阿海低语,那恐怕是她唯一的美梦与安慰吧。

 

十一、落花时节

讲贞燕之子安亦嗣与初恋情人关榕嘉的故事。榕嘉当年出类拔萃,亦嗣热恋却不得,几十年后重逢,都已年老色衰,就算是一个热吻也有心无力了。于是各自回归家庭与人生。

 

十二、蝶恋花

讲安心的丈夫郭银俊早年情人郭宝珠的故事。宝珠当年还是个进城投奔亲戚的无知少女,其青春美令工厂少东家银俊难抗诱惑,遂与其发生关系,后有了女儿郭小美。银俊肯定是要娶正牌女友安心的,郭家便给宝珠厚备嫁妆让她另嫁了个好人家。多年来宝珠一直替郭家管帐,而心心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年银俊曾昵称她的,“小蝴蝶”。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火之中,水之上》



读到王蒙的旧文《行板如歌》,作为曾经的小读者,好像才想起来或说注意到他毕竟果然是老前辈大作家,行文大气而漂亮。我好喜欢那句——“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太美啊!


作者说后两句是一首苏联革命歌曲的名字,我查了一下,有可能是源于一句印度谚语,如果要补上填空,那补足这句原话后则是“真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但,何谓真理?整个人类饱经风霜磨难的一路走来,为这个“真理”付出了多大多惨重的代价?!真理与谬误往往仅隔一线,甚至可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强施“真理”可能会造成暴行,而自命真理往往是愚昧的开始……但,只有美,宽广的美,博大的美,可以仁慈的光辉照耀这一切,的确,美是化解尘世苦难的光明……因此在“真、善、美”三个定义之间,基本上我也认为广义的“美”是至上的,因为它应当是综合了前两者的更高阶段,即包含了“真与善”。


延伸来说,广义的“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狭义的美,它其中也包括了苦难、残酷、甚至丑陋---如果这一切都将成为“上升汇流”的一部分。譬如有繁花盛开就有枯枝败叶,有风和日丽就有凄风苦雨,而这一切不是都构成了自然界惊心动魄的大美吗?

 

——再来看这句“真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我认为这里“真理”也并非人们平常所理解的狭义的那个真理,或是任何貌似正确的东西,它应该是一种道,即老子说“万物有道”的那种“”吧!用西方哲学语言来说,是不是就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呢?我不确定,心里想说“可能还是不大是,不大像;起码不完全是”,我说过我在信仰上可能已是“唯心唯物混合体”,感觉还是用东方哲学的“道”来表达更宏观,更能传其微妙!

 

虽然文学艺术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但我还得说,有他们真好。能够懂得他们,能够热爱他们,真好。每当我可以直接与那些最伟大的心灵默默交流,每当我独自漫步走入这丰富而美妙的世界,我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怀着随时可能燃起的兴趣与好奇心,静静穿行在这幽长无尽的辉煌画廊,或是进入了一个总也不会厌倦的古老森林,又神奇又神秘——虽然自幼已在其中穿行好多年,但它太广袤,拥有太多风景与色彩,几乎是没有尽头的……“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生命之碑,生命之言。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心(1927-2011)是个可爱的人。


我的小随笔:[木心]


木心博学,爱玩,有情趣。像小孩儿玩泥巴,把所学尽为活用。

看《文学回忆录》里他说:“我爱老子,但我不悲伤、不绝望、不唱反调、不骂、不出鬼主意——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说说俏皮话。”

俺悄悄儿擅自篡改一点点,曰:“我爱老子,但我不悲伤、不绝望、不唱反调、不骂、不出鬼主意——我自有归途,所以不必悲伤;我尚有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发完再说说俏皮话。”



书摘:“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 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 我爱你’。”


“耶稣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他深深理解人性:有起誓,就有背誓。这样地看到底,透彻,而且说出来。可是世间誓言不断,耶稣归耶稣说,人类归人类做,也是一种景观。”


“全世界的理想主义都有目标。耶稣的理想主义毫无目标。”


“善之可爱,即因无报偿。”


“艺术家能以自身的快乐来证明世俗的快乐不是万能的。”


“耶稣、老子、乔达摩,都是极度真诚敏感,感于人类的自苦,他们悲观,是一想就想到根本上去。悲观是这样来的。”


“最美的东西超越艺术。所谓归真反朴,那真和朴,必是非宗教、非哲学、非艺术。神奇极了。”

——木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4 2:04:56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就到这里吧。一休哥说:休息,休息!

祝快乐!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28

主题

74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602
发表于 2014-5-24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一口气看完,等到现在还是值得的。

 

《万箭穿心》是一位现当代的老师在班上给学生放影片及讲解,正好被我路过,知道这么一部电影。直到现在才真正有兴趣在网上搜索浏览并看了开头。。。

《无字》早先听说过。读研的时候,宿舍里住着四人,其中一位是学现当代文学的,她每次自习看书归来有意无意的言谈中都会给我们普及常识。可惜我并不珍惜这种免费教育,全都过眼云烟了。还是形成文字的东西比较能够留存在记忆中,这些年从这里受教的东西太多了。

另外,对唐宝玥也蛮有兴趣,如果有唐的照片就好。因为唐德刚的口述历史才知道了顾维钧,他对自己包办婚姻的处理实在比胡适、鲁迅要高明且有人情的多。

回复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玛雅,楼上突然冒出来吓我一跳,呵呵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4 15:27 , Processed in 0.1283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