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原上在2010-3-1 8:42:00的发言: 盛世太平的时候诗人才有观察细琐日常事的心情.生活还是平淡的好。战争\灾难总是让生活充满悲伤。
诗歌摹写琐细生活跟太平盛世与否无关的,开元盛世以前诗歌写得好的要算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李颀、高适、岑参、李白等,以边塞一派为主导,所以我不记得是哪里看到说唐诗写得好的要数咏史怀古、塞漠古情了。——那时候可是典型的太平盛世呢。
到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杜甫在颠沛流离的社会动乱中所创作的诗歌恰恰向现实回归,细腻而厚重,这是宋代诗人推尊模拟杜诗的原因之一。因为宋代一直是积贫积弱,深受外敌的侵扰,历经南渡的社会大动荡。但宋诗普遍追求“平淡”,远溯陶渊明,以白居易、张籍等中晚唐诗人为宗尚的呢。
希望草哥的诗作越来越好,顺致新年快乐!
提一个小意见,我以为诗歌创作本来与天赋性情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它不象别的散文或者论文写作,写得越多越文从字顺。作诗需要很高的悟性和禀赋,宜多看多思,不宜多写,可以写成散文的不要写成诗歌。尊重诗歌的灵魂性,否则我们根本不可能超越前人,甚至是超越自己的心灵,而那样的诗歌写出来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意思是除非真有难言之意、必显之情,可以写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