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 再续古门情(二)
从柏叶山顶下行有多条线路,灯队建议走一条难和险的路,尽管大家有些疲惫,但皆热烈响应,于是整理行装,沿山脊向与峰顶高度相差不大的另一外制高点进发。行进中美年达说了一句“这山怎么有点怪啊”,她一提醒,我们环首四顾,果然发现了异象:山脊右边是高大的松柏毛竹,道路崎岖,而左边则是大片的青芜和碧草,坡度平缓,两边风格迥异,各具特点。“龙生九子,子各不同”,山也是如此啊。这段路比较好走,我以为所谓的难和险不过是灯队说说而已,哪知真正的艰辛也是今天最难的路程就在后面! 不多时,我们登上了这个由奇形怪状的山石构成的制高点,此刻阴霾已尽,太阳露出了头,能见度很好。踞于峰巅,但见我们走过的路蜿蜒起伏,相距遥远,看似不可及然而我们又真真切切地量了过来,内心非常有成就感;而不同路段又有不同的风景,因形而异,因时而异,唯有立于此处方能纵览全局,一收眼底,驴行之乐应缘于此。王安石当年讲“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深信之。 这片山石零碎突兀,不成体系,我们在山石之间闪转腾挪,依靠工具互相扶持才越过它。山石后面阴翳繁茂,灌林疯长,无路可走。灯队在前面用器械开路,我们一个接一个猫着腰,紧随前行,颇有点地道战的架式。由于无人行走,荆棘丛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大家基本都被划伤,可想开路的灯队会如何了,老大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林中光线幽暗,脚下是厚厚的沉积的落叶和尖锐的石块,加上衣服不时被荆刺挂扯,我们不得不打起一百个小心,防止摔倒和挂伤,这段路走得漫长且痛苦。下得半山腰,在昏暗林中突听得灯队大叫,“有路了”,果然发现了一条人为的道路,我们精神一振,沿着路走,速度马上提高了几倍。一番急奔,猛然眼前一亮,我们冲出了“亚马逊”,重见了天日! 丛林后是静谧的村落,安详的小桥流水,恬淡的老人小孩,忙碌的采茶农妇,四处可见的鸡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好一派田园风光!求田问舍,我们获知此处为卢家冲,在村里我们还发现了村中房屋朝向的几个特点,收获甚大。 几经周折,回到汉口已近晚上八时,幽幽和美年达有事先走了,剩下我们五人意兴不减,决定FB,又是一轮战斗,待回到家时已十一点多了。回想今天的行程,感触相当深,线长,坡陡、刺多、雾大、景美、酒香、人强,特别是幽幽、美年达及晓晓,战斗力之强令我辈汗颜。更重要的是此次古门之行证明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战斗的集体,一个能克服各种困难的集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4 13:56: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