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珊娅子

在画里,在诗里,在桂林,在烟雨中,,,

[复制链接]

0

主题

9

回帖

12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0
发表于 2013-2-21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情调的烟雨江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传说关于象鼻山的传说,版本很多
dsc09302.jpg

      第一种传说传说玉皇大帝有一头坐骑大象,有一天玉帝带它下人间,待到要回去的时候,大象留恋桂林的美景,不愿回去,便到漓江喝水。玉帝很生气,拔出腰间的宝剑向大象刺去,大象化为石山,即象鼻山,宝剑的剑柄便成了象山上的普贤塔。
  dsc09303.jpg
 
     第二种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桂林有一只大象,在地上横行霸道,毁坏田地,使得民不聊生。玉帝知后,派人趁大象在漓江边喝水之时,用剑将大象杀死,后化为石山,剑变成了宝塔。
dsc09304.jpg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dsc09305.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3:25:18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百科)
dsc09307.jpg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2-21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美片一出,他处都要退避其下了,哈哈!
祝贺,新年好!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山水

作者/方纪 

摘自: 《人民文学》19627月号     

  到了桂林,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着它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于是众心里,羡慕起住在桂林的人们来了。虽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半年多;但那时候,一来年青,二来也没有看风景的心情,除了觉得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岩里还可以躲躲空袭之外,于它的胜美之处,实在是很少领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刚好过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写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画给我看,标题是《桂林画山侧影》。一下子,我就被画幅吸引了,画面把我带了一种可以说是幸福的回忆中——不仅是桂林的山水,连同和这相关联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那些先前不曾领会的,如今领会了;先前不曾认识的,如今认识了。桂林山水,是这样逼真地又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惊叹于艺术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惊叹之余,还诌了这样四句不成样子的旧诗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无,墨犹剥漆笔犹斧; 
  画山九峰兀然立,语意新出是功夫。 
  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间,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这幅画。于是就记忆,印证了画与山的关系,艺术与真实的关系;明白了它们怎样地从自然存在,经过画家的劳动,变为有生命的、可以打动人心灵的艺术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画,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诗人的意思,恐怕不止是说当时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少,还在说,即使李成、郭熙在,也还没有画出如桂林山水的这般秀丽来吧?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到清初的石涛,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带入山水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到了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便以能遍写桂林山水为生平得意,齐白石更说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了。所以看起来,桂林山水的入画,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该是不无关系的。 
  至于在文学上,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种形象,为人所公认,并能传之千古,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他把桂林山水拟人化,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确是有独到的观察。虽然这种形象,在我们时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来的。这次到桂林,登叠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东一转,穿桂林市,绕伏波山、象鼻山,向东南而去。正象一条青丝罗带,随风飘动。而周围的山峰,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各各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正象美人头上的装饰,清秀淡雅。 
  概括一带自然面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过分刻画,就是失之抽象。难怪后来的诗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黄庭坚、范成大、刘后村等等,虽都到了桂林,写了诗,但却没有一个形象如韩愈的这般概括而生动。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极力状写桂林山水的奇异,结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画了图附去。可见用语言文字,表现一些人所不经见的东西,是需要一点艺术手段的。 
  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是早有体会的。所以山水画、风景诗,才成为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柳宗元的遭贬柳州为摎人,终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结果是写出了寻些意境清新、韵味隽永的散文来。试读众《桂州訾家洲亭记》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十来篇,在描写桂林一带的山水上,真是精美无匹。这些散文虽只记述一次出游,或描写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长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观察之细微,体会之深入,描绘之精确,文字之简洁,在古代描写风景的散文里,可以说是少见的。柳宗无在这些文章里创造了一系列前人所无的境界,到最后,却自己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对这样的山水得出一个字的境界来,这于他那个时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确切的。但当他概括地写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八个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的真实性、具体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拟,但却忠实而详尽。读起来你不免要为他的游兴所动,为他的辛勤所感,为他的具体而生动的记游所心向往之。不过你要想从他的记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也不易。他自己就说: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似也。他是另一种游法,另一种写法的。他记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记,不独是好的文学作品,而且留下许多有用的科学资料。所以看起来,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个最会游历的人。他的不辞辛苦地游,倾家荡产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处,如实记载,即兴发抒,不拘一格,不做规拟,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胜的特色。 
  所以从古以来,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又创造了崇高意境的,则无论是绘画、诗、散文,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富丽山河,赋予了种种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启示了和发展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3:42:56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色扑进房子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当然,这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云里边。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这时,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在这层分明、重叠掩映的峰峦里,忽然现出一座树葱茏、岩石堎增的山峰来。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它象一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为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着,便可以看到,漓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太阳把漓江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 
  这时,你可以出去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时是坐在树下,透过茂密的枝叶,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你刚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如果站在湖边,它那粼粼波动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 
  这样,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如果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象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象在绿色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鲜艳的花朵。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象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错,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静极了。这时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这时,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着,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就象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这些轮廓的线条,层次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所以画山又称画山九马图。九匹骏马,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漫饮,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画山侧影》,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 
  画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整个画面,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山岩象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而山岩石壁,直如斧劈斩一样,棱嶒峻峭,粗涩的石灰岩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于是整个画山,现出一种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时,在我面前,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 和情感的物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但是,这只是一刹那间事。等到画山过去,印象消逝,在我记忆里,便只剩下一种雄奇的意境,奋发的情思了。…… 
  坐在船头,我木然地沉思着,并且象是有所领悟地想到:人的劳动,人的精神的创造,是这样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神话中的桥梁;又象是一门神话中的金钥匙,打开了神仙洞府的门。人们通过这桥梁,走进这洞门,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蕴,自然的灵魂。 
  桂林山水,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不过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炭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区。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质上所谓的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够美,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而这美丑的观念,正是人对自然界施加劳动和意识作用的产物。人对自然的这种劳动和意识作用,已经是历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阶级,不断地改变着人对自然美的观点,而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起来。 
  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从古以来就成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美,进而帮助人们按照美的法则,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深刻,而且描写具体;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结果,就使你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无论是雄伟,无论是壮丽,无论是种种可以使你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这时,你会感觉到,你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有力量的,是饱和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内的激昂奋发的情绪。于是,画家的劳动,也就在这时得到了报偿。 
  可染同志近年来画了不少写生作品,他把自己这种创作方法叫做对景创伤。在这些作品中,当然没有凭空虚构,但也没有临摹自然。他总是描写一个具体对象,并且把所描写的对象放在一个具体刻画中,去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这样,就在这些叫做写生的作品中,产生了那种人人可以看得见,感觉到的祖国河山具体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许正是在这一点土吧,《桂林画山侧影》成功了。它透过对桂林的石炭岩质的真实而大胆的刻画,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对观众,对我,产生一种能以根据自身经验去进一步认识生活的艺术的力量。 
  

19624月,桂林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这篇文章写的很唯美,把桂林山水描写的淋漓尽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2 15:50:59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鼻山景区集奇山、秀水、异洞、美石于一身,还有丰富的摩崖石刻、佛像及诸多历史文化遗迹,不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说,都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dsc09316.jpg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中的“桂林八树”,晋人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桂林的名称来源于“桂花成林”。早在夏、商、周时期,桂林属“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徒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朝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百科)
dsc09319.jpg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的纬度比较低,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有着“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在桂林市街上到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春花随处可见!桂林市内的风景区相距很近,可以暴走。。。
dsc09322.jpg
dsc09323.jpg
dsc09331.jpg
远眺七星岩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620
发表于 2013-2-21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珊娅子姐的照片拍的越来越棒了 家人同游 羡慕啊
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清秀、甲山矗立
dsc09327.jpg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415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44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2-21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尽染丹青色,漓江放步春意浓!

——祝娅子MM新春快乐!

大道至简,大美归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9345.jpg


欢姊: 抢个沙法坐着看!
磨山樵夫:这沙发应该是我的,多打几字被你抢先,哇牙牙!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明年春节大家一起同游,你们二人一同坐前位我坐地上,祝二位春愉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4:42:15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9341.jpg

以下是引用南溪在2013-2-21 12:33:00的发言:
好有情调的烟雨江南!

谢谢,春节烟雨锁桂林!最后好景点没有去成,雨下个不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4:47:52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9327.jpg
dsc09328.jpg


以下是引用三流匠心在2013-2-21 13:35:00的发言: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美片一出,他处都要退避其下了,哈哈!
祝贺,新年好!

那有你们玩的嗨,那“漂流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4:48:52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36

回帖

10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2037
发表于 2013-2-21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内涵,只是漓江的水位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退了很多。
2010.4-5湖南长沙-天津-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内蒙古呼和浩特磴口沙金 套海-宁夏上沙沃-甘肃景泰县永泰古城兰州-西藏可可西里拉萨唐古拉-青海西 宁-贵州-四川广元成都德昌凉山彝族自治州傈僳族村西昌攀枝花-云南昆明-湖 南绵阳-浙江杭州嘉兴嘉善西塘-江苏苏州虎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所以我们在游玩时,不能理解为漓江只在阳朔一带!漓江穿行着整个桂林市!
dsc09350.jpg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玩了象鼻山后,沿着漓江又暴走一段到了伏波山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远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 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

dsc03298.jpg
dsc0933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1 14:54:15编辑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5 17:43 , Processed in 0.14194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