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沧海之水 于 2017-7-10 23:09 编辑
当年新集机场修成后,飞机又从仁畈运到了新集。在1931年下半年,“列宁号”至少执行了三次飞行任务。 第一次是在1931年7月10日。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闭幕后,为了扩大红军影响,振奋苏区军民信心,列宁号进行了首航。起飞的那天上午,新集机场聚集了大群前来观看飞机起飞的军民。得到起飞命令后,龙文光驾驶飞机,载着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少共国际鄂豫皖书记陈昌浩冲上蓝天,飞往固始、潢川、光山一带侦察敌情,投撒传单,震慑了当地国民党驻军。之后返回新集、安全降落。 第二次是在1931年9月8日。刚刚在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联席会议上被任命为红四军政委的陈昌浩乘坐“列宁号”赶往金寨宣布任命、接管部队(因严重路线分歧,联席会议决定撤消原政委曾中生职务、调回新集。部队当时已北返至英山以北)。由于新修的金寨机场雨后遍地泥泞,飞机无法安全降落,只得返航。此时豪气干云的陈昌浩命令龙文光转飞华中地区敌人的心脏—武汉,进行侦察和示威。飞机飞抵京汉铁路南段和汉口郊区上空,投撒大量传单后安全返航。红军的飞机飞临武汉郊区上空,震动了敌巢,敌人发布命令实行灯火管制。反动的《扫荡报》上,也刊登过这样的消息:共军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有关军方,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第三次是在1931年12月22日。当时红四方面军重兵围攻黄安县城,守敌六十九师赵冠英部一万多人,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固守待援。我军围困黄安一个多月,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增援,但县城仍是久攻不下。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用“列宁号”飞机进行轰炸,配合攻打黄安县城。接受命令后,龙文光连夜赶画出飞机挂弹架图纸交兵工厂赶制,并提出了炸弹制作要求。12月21日,陈昌浩、徐向前与龙文光登上黄安城南高地观察敌情、制定了飞机作战方案。次日上午,“列宁号”挂着两颗“集束迫击炮弹”飞临黄安守军阵地上空,当困守孤城的守军还满以为是国民党飞机前来支援时,“列宁号”俯冲投下炸弹,在后座督战的陈昌浩也接连投下集束手榴弹,顿时弹片横飞、硝烟四起。意想不到的袭击把守军炸懵了,直到“列宁号”再次飞过、撒下大量传单,才弄明白这是红军的飞机前来轰炸。而红军阵地上则是红旗招展、欢声雷动,趁势又是一轮猛攻。黄安守军遭轰炸后军心动摇,加之援军无望,第四天傍晚赵冠英率部弃城南逃。红军乘胜追击,在长轩岭全歼逃敌,活捉了赵冠英。 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空军”配合的战斗。
2012年12月6日,我在新集完成了这次对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之路的追寻之旅。写到这里,关于红军第一架飞机诞生的过程也应该算讲述完了。
后来呢?“列宁号”和驾驶员龙文光后来的命运有多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湮没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