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沧海之水

于无声处忆惊雷——走进硝烟散尽后的黄才畈——

[复制链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7: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沉痛地写到:“河口战斗中,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同志牺牲了,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负重伤,第二天也牺牲了。牺牲前,我去看了他。那天正下雨,他躺在床上,疼得没办法,要人补他一枪。我对他进行了安慰,就急忙指挥部队去了。蔡申熙同志是(原)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敢,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在河口镇地区作战中,他身负重伤后躺在担架上仍指挥战斗,直至坚持到胜利,充分体现了一个杰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大家都很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帅文中所说的大家,自然也包括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大家长——张国涛。
在张国涛《我的回忆》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在我的同僚中,蔡申熙是具有战略见解的人才。他是老同志,在没有进黄埔第一期以前,就和我一起干过工会工作了。我知道他的头脑冷静、精细,此次我们在这里重逢,他的手臂已在作战中残废了,但仍任军事学校校长,工作十分积极。他厌恶军阀土匪习气,主张红军正规化。在军事指挥方面也许不如徐向前,而在军事见解上则往往有独到之处”。
、、、、担负掩护任务的的蔡申熙,就在这次阻止敌人截击的战斗中阵亡。他是我军公认的一位老谋深算的战略家,他的死亡使我们大为震悼。” “、、、、这对我军西向行动,是莫大的损失。”

得到徐帅、张主席如此之高评价的蔡申熙,有着怎样不凡的经历和贡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申熙.jpg
(1906——1932)
蔡申熙,原名蔡升熙,1906年生,湖南醴陵人。1920年入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春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第20军团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第24师参谋长,南下途中参加了会昌、三河坝等战斗。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转赴广州。
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曾促成吉安靖卫大队大队长罗炳辉率部起义,罗炳辉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著名战将、红九军团军团长(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主人公罗霄的原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之水 于 2013-1-5 14:55 编辑

1930年初,蔡申熙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他来到阳新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当地分散游击的武装力量,于同年10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任军长。红15军组建后,蔡申熙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后经英山、罗田等地,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被动”参加了鄂豫皖第一次反“围剿”。为何说是“被动”参加?
原来,红十五军来到鄂豫皖是想找红一军赞助一些弹药补充的,不料由于情报闭塞,在敌军对鄂豫皖苏区开始第一次围剿时,红一军竟浑然不知、开到皖西作战去了,苏区只剩下了一些分散在各处的地方武装。形势紧迫、新任的特委书记曾中生心急如焚。恰在此时红十五军误打误撞来到了苏区,真如天降救星一般。可此时的红十五军也难,虽有二千人枪,可每支枪只有两三发子弹,要不然怎会从鄂东绕行千里来找红一军拉赞助。蔡申熙从大局出发,率缺乏弹药和心理准备的红十五军在曾中生指挥下担负起反围剿的重任,战至弹尽粮绝时才突围到豫东南与红一军会师,之后一起杀回了苏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之水 于 2013-6-13 13:14 编辑

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第4军后,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率部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他指挥机智,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双桥镇围歼岳维峻师的战斗中右臂被敌机枪子弹击中,负伤致残。
1931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蔡申熙为分局委员、军委参谋长、并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他言传身教,贯彻教育训练与实战要求相结合的教学方针,主持办学4期,为鄂豫皖苏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连战皆捷,发展到全盛时期时,蔡申熙头脑冷静地对鄂豫皖的前途作了好坏两种预设,而且偏重于局势不利时退路的考量。他认为鄂豫皖苏区过于狭小,在敌人优势兵力压迫之下,没有回旋的余地,不易实施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主张必要时红四军应该向京汉铁路以西行动,这虽是退却行动,却是必要步骤。就在蒋的第四次‘围剿’前夕,蔡申熙更认为非这样做不可。为了未雨绸缪,蔡申熙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京汉铁路以西的情况,派人到鄂北、鄂西北和豫南、陕南搜集情报,与鄂、豫、陕边区党组织、游击队取得联络。可蔡申熙将凝聚心血编成的报告送给军委会核心层讨论时,却没有引起头脑发热的领导者们的足够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2年7月初,当红二十五军在霍邱遭到挫败时,蔡申熙临危受命赶赴皖西出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带领红二十五军余部在南起英山、北迄霍邱的广大地区,与各路进攻之敌展开激战,初步稳定了皖西岌岌可危的局势。
1932年9月底,“燕子河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返回黄麻老区后,蔡申熙率红二十五军一路担负掩护、断后任务,直至10月9日负伤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14: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鄂豫皖红区当时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的南京上海一线,打开地图可见一斑!距离南京上海多远?汉口就不说了!以前都钻了国军中原大鏖战的空子!一旦国民政府缓过劲来,首先就是将洪湖苏区剿灭!贺龙部立即做散,因为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鄂豫皖根据地失败是料想当中的事情,必然的事情而不是张国焘什么机会主义,和什么没有执行正确的路线,什么路线都要失败的!
    这就和江西苏区一样,说什么第五次反围剿,是因为李德错误路线,就是神仙来,也照样要出走!道理很简单,力量的对比,如果是在一个等量级的可以!如果是绝对的悬殊,那就必败无疑!只有另谋出路!也就是以前说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看云横夕阳,望浪迹天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14: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的现象很有趣的!47年刘邓大军回攻大别山,刘邓部里面有很多的都是原四方面军的官兵,当时他们想得是:我们回来红安麻城一线,鄂豫皖一线,都是当年的我们的根据地,老百姓一定会提着鸡汤,夹道欢迎!
    那里想到大错特错了!32年离开,47年回来,已经不是当年的情景了!黄安等地那个时候已经是全县村村民团、保甲化,都是保镜安民!所以不但没有提着鸡汤夹道欢迎,反而是处处冷枪冷炮,袭击掉队人员,搞得形式异常紧张!风声火气。最后在一次围攻宋阜  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最大的 宋阜 事件,千里跃进大别山基本上后来的评价就是很低的!

     历史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点评

哈哈!本人就在寻找。不过找得很累,还无人支付报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5 15:30
看云横夕阳,望浪迹天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5: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首夕阳红尽处 发表于 2013-1-5 14:44
红安的现象很有趣的!47年刘邓大军回攻大别山,刘邓部里面有很多的都是原四方面军的官兵,当时他们想得是: ...

哈哈!本人就在寻找。不过找得很累,还无人支付报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6: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件发生在黄柴畈的大事是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了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新的斗争方针。
当时的形势是,红四方面军大部和鄂豫皖苏区的主要领导都集于河口镇以北、黄柴畈至四姑镇方圆十几里的狭小地带,而此时国军的围剿部队正从四面包围过来,真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万分危急时刻,何去何从?鄂豫皖领导层面临生死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0日晚,张国涛在黄柴畈驻地召开鄂豫皖中央分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涛、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王平章、吴焕先等二十余人。会上对红四方面军下一步行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红军将领认为国军势大,苏区要点均被占领,红军主力在苏区已无回旋余地,应立即跳出包围圈、向平汉线以西转移,伺机消灭追击之敌后再打回根据地。而以沈泽民为代表的少数人则坚持认为红军应留在苏区分散游击、保卫苏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月以来反围剿作战的经历使张国涛头脑清醒了,他向与会者阐述了蔡申熙生前制定的向应山、随县、枣阳地区转移、与红三军会合的方案,坚定地支持了会议上大多数同志的意见。
(这位不被王明路线把持的党中央信任的鄂豫皖大家长,要作出脱离根据地的决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果然,擅自逃跑或者逃跑主义的帽子至今还扣在他头上。其实据现已披露的电文,黄柴畈紧急会议的决定和以后的行动都曾事后上报给中央、并经中革军委复电同意的。只是后来张国涛党内斗争失败、又不争气地叛逃后,很长时期没人敢出来说清此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急会议最后决定: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10师、红11师、红十二师、红73师、少共国际团共两万余人转移到平汉路西,寻找机会再回鄂豫皖苏区。沈泽民、王平章、吴焕先等率鄂豫皖省委、红74师、红75师及各独立团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一条老巷子.jpg
图十二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旁的一条巷子
一座老屋的门口.jpg
图十三   巷子中段的一座门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才畈会议旧址.jpg
图十四      193210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

窄窄的乱石巷路当年走过多少鄂豫皖风云人物.jpg
图十五      窄窄的乱石巷路,当年走过多位鄂豫皖风云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议结束后各部立即行动,10月11日黄昏,西行大军从四姑地区分两路出发,12日夜在广水以南跨过平汉线,跳出了国军的包围圈。
红四方面军主力到达随县南部洛阳店一带预定目标地区后,发现情况已经变化,红三军所建立的根据地已被国军摧毁,满目残垣颓壁,根本无法立足。只好继续西行,指望到枣阳南部原红九军活动区域立足;不料红九军已败走、而国军追兵行动迅速,在枣阳吴家集一带将红四方面军团团包围。红四方面军在陈昌浩、徐向前带领下苦战数日、拼死冲破重围,进入豫西境内。经此一战,红四方面军主力元气大伤,再也没力量按照原定预想返回鄂豫皖苏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1 03:19 , Processed in 0.0783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