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滴多。 转贴 七藏沟穿越经验总结 <DIV align=center>当归 发表于 2005-8-5 </DIV>七藏沟穿越,离现在尽管过去已有数日了,但是回想起来,犹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有几点体会: 一、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一座雪山山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这次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垭口后,对登高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海拔的地方,空气稀薄,供氧量少,心脏负荷大,更容易使人感到疲劳。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本人喜欢流汗,经常把里面的衬衫打湿,登山时不能多穿衣物,穿多了登山时更热,里面也同样会被汗水浸湿,穿少了汗湿后,站一会又感到非常寒冷。这次,我翻越垭口都是只穿了一件冲锋衣和一件T恤衫,冲锋衣是BLACKYAK,应该说质量还是不错的,里面是夏天穿的一件普通T恤,翻山时内衣总是湿漉漉的。那天费力地翻越高海拔的垭口后到达迷人的海子时,正飘着漫天雪花,还不时地刮风,寒冷得让我呆了最多半个小时就受不了严寒只好下撤。大汗淋漓,衣物尽湿,风寒袭人,在从海子下来的路上,天公不作美,先是雪花,后是大雨如注,到处都是湿润润的,让我身体感到不适,住在帐篷里的最后一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呼吸变得很急促。这还是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那如果在海拔五六千米的地方情况会更恶劣的。不说其它方面,单是每天内衣湿漉漉的,登这样的高山无疑于自虐,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L。一个北大女生,长眠于海拔只有5588米的雪宝顶,这样的海拔就能夺去人的生命,那更高海拔的山峰的攀登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本人历来不喜欢用什么护肤品,出去就是要接受紫外线嘛。在川甘交界的郎木寺,那里煮熟的食物不易变质,除了早晚温差大以外,恐怕紫外线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吧。去年到甘南,一个JJ在途中给了我一支全新的防晒霜,可我一次都没用,回来只是觉得嘴唇有点干燥外也没什么的。可这次,紫外线好像要强烈一些,皮肤变化也大一些。有一个队友,皮肤变化更明显。看来,以后到高原还是得准备这些物品。墨镜是带在身上的,但因为近视眼镜上再架一幅墨镜,有点沉一直没戴。 三、对户外装备有了更深的体会,装备质量差了在严酷的环境下简直是受罪,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户外,帐篷的防风性和抗风性一定要好,内衣不能用棉织品,上衣和登山鞋的防水透气性要好,裤子和雪套能保证防雨就可以了,睡袋最好是羽绒的,睡不好可要影响白天的行走。登山杖用处很大,理论上可以节约体力20%以上,平时出去还可以当打狗棒,年轻时做登山用,老了还可做拐杖,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嘛。一副手套的质量也不能忽视,我的手套这次出去被磨穿了,左手手背被冻伤了好几处。这次出行前,花了1500元买了一个睡袋和一双登山鞋,让我这次出行舒适了不少,再不会为晚上因寒冷直打哆嗦而睡不着觉,也不会为双脚长期泡在湿鞋里面而懊恼。如果是在低海拔的原始森林,双脚可以套在十多元钱一双的高帮解放鞋里,虽然不防雨,但轻便;如果天不下雨,那就再好不过了J。还有,登山时最好有一个冲锋包,这次如果有一个冲锋包,我就能在路上解决吃的和内衣被汗水浸湿这两个问题。不下雨时就把冲锋衣放在冲锋包里,下雨时就取出套在外面,这样就能保证少出汗了。在寒冷的地方,饮用热水不但能补充体内水分,而且还不象凉水那样很快就带走体内的热量。我这次用的是军用水壶,不保暖,喝的水冰凉冰凉的,所以,有条件时最好能带一个保暖的水壶,一个字:值! [此帖子已被 老树昏鸦 在 2006-10-4 22:01:5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