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 科举考试制度的兴盛使得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云集南京,也带来了贡院街上的市井繁荣。仰视那巍峨高大的明远楼时,令人顿起怀古遐思。它始建于南宋,到了晚清时期,与当时北京的顺天府贡院并列为全国考场之冠。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始于隋唐,止于清末,延续了1300多年,一直是用来选拔政府官吏的主要途径。每到招考之时,各地的学子书生纷纷汇聚,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考取功名。江南贡院是省级考试的地方,江苏、安徽附近的秀才都在这里参加乡试。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了清代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明清两朝的名人,如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张謇等都出于此。无论是怎样的"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当年“范进中举”的悲哀。 
 号舍里面的蜡人,放在里面还是满可怕的  号舍每间无门,要应试者自带门帘来保暖。答题时伏案写作,夜晚就拼起桌台,蜷曲而卧。号舍内阴暗狭窄,三场九昼夜考试下来,秀才们免不了面黄肌瘦。但这窄窄的巷道是读书人实现抱负,达成理想的唯一途径,再艰难也得熬下来。 中华门 历代都城的建造必然最注重城门,大都高大雄壮,固若金汤。中华门由一道城门、三道瓮城、27个藏兵洞、两条登城马道和一条坡道组成,占地16512平方米,虽然顶层的镝楼已经不见了,但仍透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走进中华门,顿觉城中有城,门中有门。中华门因瓮城而得名,也是是明代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中最大最雄伟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 如今,那些战争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只有城墙上留下的累累伤痕还在低声讲述着曾经的风雨:洪秀全率天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的一次次激战;辛亥革命江浙联军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可歌可泣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南京的城墙啊,你拥有过更多的荣耀与繁荣,也曾为整个民族承载过更多的苦痛和伤害,岁月将这一切留在了城墙的身上,也留在了人们的心底。 
南京保持最完整的古城门--中华门  
南京的城墙,岁月将整个民族承载过的苦痛和伤害这一切,留在了每一块的石砖身上,也留在了人们的心底。 [此帖子已被 天一生水 在 2007-10-31 22:14: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天一生水 在 2007-10-31 22:20:3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