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古建筑奇葩——利川大水井 忘了是谁说的,精美的古建筑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如果要再加上一条,我想说她更像一本书, 一本承载世事沧桑、家族兴衰荣辱以及人生悲欢离合的书。 大水井古建筑群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书,仅仅走马观花匆匆掠过是不可能读懂她的。所以,在这里只能求助于百度,给有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介绍资料----
大水井位于利川市区西北47公里的柏杨坝镇,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大建筑组成,分别建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大水井古建筑群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在欧式建筑的大门上方写着“业绍龙门”四个大字,下面横框内写着“大夫第”三字。入其内,犹如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中堂右为花厅,左为帐房,丹池“忍”字两旁楹联为:新知涵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加遂密。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逐台升高,楼道互通,而彩楼迂回高矗,可观整座大院,有数门可供出入。
院内的窗棂有雕花和石刻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中的防火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更奇的是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24个天井,174间房屋竟然没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回廊彩檐吊脚楼,按“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互为衬顶,布局随心所欲,恰到好处,而又不乏严谨,下雨天,到庄园每个房间都不会湿脚。该处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相传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坚守宗祠,因水源被断,不得不投降讲和,后来才建起了这座坚实的城墙。当我们看到这口水井时,不禁有些失望,因为它太小了,而且水已经变得有些污浊不清了。文管部门在这里放了几只木勺,让游客舀一勺子井水尝尝味道,喝出那段历史的悠远回味。
其他关于大水井李氏家族的兴衰,当地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它们像是诡秘的影子,令人难以捉摸。也许,一切秘密都隐藏在了墙头屋瓦之间,但是三百余年的风霜雨雪与兴亡更替,房子已经垂垂老矣,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的风尘,大水井古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土家人固有的心智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8-26 11:29: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