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力量——记2009年第二届50公里毅行 2009年11月1日晚,在青山武钢宾馆,在路上论坛《漫步三镇》版主“大何”,在庆祝青山徒步200次庆典上庄重宣告:“今天的庆典,同时也是昨天第二届50公里毅行活动的庆功会总结会”,并特别地为走过第二届50公里毅行的同学颁发“强驴证”。大何版主将我们的毅行活动上升到在路上的活动,并亲自出马担任志愿者,同时举行毅行总结会,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和毅行者们同时站在领奖台上,看着熟悉的群友和路网的朋友,我和大家一起激动着,兴奋着,自豪着。我再次领会到毅行50公里,真是终身难忘。一个人是渺小的,人生的路上,能有多少值得难忘的事呢? 这两天,在静静地休息,淡淡地回味,抽空看着毅行的相片,理顺着思绪。当庆典众多的掌声,当论坛里铺天的赞赏,当现场敬佩的眼光,都会悄然过去时,我的记忆里还应该有些什么值得保留,值得珍藏呢? 50公里到底有多长?去年毅行我是组织者和志愿者,一路在风雨里奔波着。结束后,看到不少毅行者在总结贴里说:“终身难忘”。我一直还纳闷,为什么如此难忘呢。从那时,我就一直决定,今年我一定要亲自走完50公里,用自已的亲身体会来和毅行者们沟通。 正如今年毅行的志愿者和协调者飞扬所说:50公里是必须用脚一步一步地去丈量,是必须靠意志和毅力的坚持。无论路程的长远,无论时间的长短,都是一次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无论成功与否,无论是否坚持下来,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团队力量]去年首届毅行,我个人其实要参与。由于志愿者车辆不够,我最后放弃毅行,亲自开车担任志愿者。今年纸戒指、飞扬两位管理员先后购买了私家车,为我们举行毅行活动直接提供了底气。为了今年的毅行,我、一直向北、小阳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了计划,商讨方案,确定路线,斟酌细节。我、老巴、娜时花开先后两次开车去现场勘察路线,设计签到点。不少群友都要求做志愿者,但是路线长、车辆有限,我只能婉拒,并约他们来陪走,为我们加油。一介、珊哥、金佛手、云水等摄驴不辞辛苦,在风中忙了一天。我们的团队如纸戒指、飞扬、傲剑中华、忘忧草、山卡拉、娜时花开、想飞,加上我们的朋友,如大何、海女、大海、三趟、聪明的笨笨、晚轻风,胖狗车队,还有去年的摩托车行者水手,今年依旧为我们而忙碌着。大家都看事做事,各尽其责,共同努力,才完成我们组织的这届距离最长(实际53公里),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毅行活动。正是因为有团体,我才能放心地毅行,傲剑中华个人还自费买了三箱矿泉水,分给毅行者。由于距离较长,许多地方超过对讲机的范围。大多临时、机动的事务,都是团队们自已商量解决。今年的毅行主角,还多了路网的许多团体和群体,有的群管理员、群主亲自带队,亲自毅行或陪走,真正践行着毅行的内涵。中山公园这次徒步,派出了三个队,队容整齐,全程不分散,集体到达,实在是真切领悟了毅行的精神。中山公园徒步群派出了三个队,队容整齐,全程不分散,集体到达,实在是真切领悟了毅行的精神。 [对比两年的数字]2008首届毅行活动共127人参加,其中83人参加了起点的庆典,80人到达第二签到点,从起点出发走完终点的毅行者有46人,毅行时间从7到11小时左右。有33人参加了15公里徒步。志愿者11人。当天基本下雨一整天。 2009年第二届毅行活动共有218人参加了起点的庆典;到达第二签到点21公里处的有132人;到达第三签到点35公里处的有104人;到达第四签到点47公里处的有85人;到达最后终点50公里签到处的有82人。志愿者21人。尤其是最后的路程刮起了5、6级的北风,那份艰辛如果没有超强的毅行和相互之间的鼓舞是如何能够支撑走完。 [活动总结]今年的活动在11个半小时前结束,比预想的12小时提前了。而且在11小时前到达者占80%,比2008年的首届速度提高了许多。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天气,只能是风雨无阻。去年毅行全程下雨。今年天气更加复杂,前两小时很热。11点后风云突变,下午风越来越大,5级北风挟着寒潮。走在夜色中的湖色,波涛拍岸,遥望终点,总是很远。 网络报名,总会有人报名而不来,甚至不打招呼。在毅行前的一天,有五、六人说不能参加,前一天晚上,也有人临时退出。这给我们组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幸好,我早有准备,在名单中保留了空白位子,有的队特地多报一两个人,就是为了对付这些意外情况。 今年起点签到处,由于广告公告制作的签到表失误的,给我们的签到工作造成了极大麻烦。毅行报名有92人,毅行证只准备了100份,有些毅行者没有毅行证。当然,我也要自责,毅行前一晚的9点,我在制作点还没有看到制证实状,就提前离开了。没有最后把关,造成了一些失误。 对比事故,去年发生一起小小交通事故,今年没有。其实,意外事故无论何时都客观存在,我们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把意外想得更多,把预案准备更充分,才有信心继续毅行下去。 对比起点和终点,去年起点较远,今年在华工,交通较方便,客观上陪走的队员也增多。去年终点在东湖,今年先是梅园,风太大,原定的宽敞的场地,只好临时撤退,变为十字路口,只有志愿者那挥动的红旗,迎接着所有的到达者。 对比线路,起点和终点的变化,其实也是路线的变化。当我毅行到团山路时,又见夜色中的大浪,如果我们不更改路线,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环东湖,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真是庆幸,我们吸取去年的教训,适当更改路线真是明智之举! 对比陪走,去年陪走15公里的同学从第四签到点出发。今年陪走的同学全部从起点出发,增加了他们参与毅行的兴趣,不少第一次参加的同学都徒步了21公里,走到第二签到处。 [个人体会]这次,我选择了亲自毅行,分在第8队,包括小徐共有五人,结果小徐帅哥没有到达,我们四人,一男三女,正好符合毅行组队。小青是剑友,一位80后的MM,平时一起环过东湖,参加过30公里拉练,我对她比较了解。“朱六六”,也是一位80后的MM,毅行报名结束前几天才听说,找我报名要求参加。“树”,一位旅游爱好者,曾经去过西藏三次,按说体力也应该没有问题,毅行群群友。毅行37公里后,“树”的小腿出现了强烈的反应,不舒服,经常要求停下休息。48公里后,她走路动作更是变形。好在我们一路鼓励,一路共进,共同冲刺到终点。一路上,我一直在前面带路,她们紧追我的步伐。由于我的包放在志愿者车上,他们一直在忙。我只好在路上买了两瓶绿茶,同时分享着她们带的水果和面包。在最后的十公里,“小李菜刀”也汇入我们队伍,增加一个帅哥,更感有力。 [感动着我]我们尊敬的拂晓大姐,去年挑战了35公里没有成功,今年终于在11个半小时后,最后一位到达。陪同她的有维他命和无所谓。我的同事大姐,慧姐、格格一行也是倒数第二到达,虽然她们都是50岁以上的大姐,但是,她们是自已的实际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我。朱七七,这位坚强的才女,连着两天生病,也来突破性地走过21公里,以自已的诚信践约着一年前的诺言。“乐山乐水”在贴子里说:“极限是一种境界,超载自我,挑战极限,赞毅行者。灵魂的出征,生命的坚强,赞老年毅行者。”我不能说是挑战极限,因为50公里和百公里相比,不仅是数字上的差距。当其他的省份百公里都进行几年时,我们才起步。我敬佩那些老年毅行者,当72岁、68岁的大山深处、老孔长者还在健步如飞时,我汗颜,我追逐,我也因此有了更多在路上的豪情。火、帅哥王、柳公子、冬季浪漫等连续两届参加毅行者,更令我佩服。 我知道,作为毅行者,我个人是成功的。我知道,组织毅行活动,我们的经验还很欠缺,我们的实力还很弱小,我们的团队还很不足,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了,我们仍会经历风雨,一生一起走! 让我们期待相聚第三届武汉50公里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