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茬子

[裹脚布帖]茬言茬语,微言耸听;知道有人坚持在看,所以有人继续会演。

[复制链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玩无类!

 

只是觉得你未必做爱就只喜欢一种姿势,仗剑兄!?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茬子在2011-10-24 13:02:00的发言:

有玩无类!

 

只是觉得你未必做爱就只喜欢一种姿势,仗剑兄!?

 

 

岔兄

 

你不会已经开始从磨砂到姿势研究的转变吧

 

俺真的是信了你的邪哟

 

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跟书生一起来做了少女们的楷模哟

 

真是有损你老兄在路网那么强大的气场啊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学术界关于“罗斯福与美国进入二战”的研究概述
点击数:1081 次  录入时间:2008/3/4 11:35:00  编辑:金子明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为何放弃长期奉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而进入二战,并积极参与、领导世界事务?福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为给国内学者了解美国同行在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提供方便,本文特选择美国学者若干年来一些较有代表性和重要的观点作一简要概述。
      
   (一)
  
  二战中,美国的大部分作家和历史学家都站在官方的立场来诠释美国是如何进入二战的。[1] 这个“正统”的解释,也曾以“国际主义者的解释”(Internationalist Interpretation)名噪一时,其要旨归纳如下: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政府把轴心国,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视为美国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真正威胁,担心轴心国征服欧洲,仅仅是其称霸世界的一块基石。美国政府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考虑,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试图运用美国的国际声望与势力来制止这些凶残的轴心国实施其侵略政策。然而,罗斯福的这一计划由于受到国内外的阻挠而未能奏效。国际上,美国的盟国在共同制止轴心国的侵略时,步调不一致,这实际上纵容了轴心国。在美国国内,罗斯福政府也遭遇到强大的“孤立主义”运动的批判与反对。随着欧战的爆发,罗斯福政府选择了一条既不使美国的利益受到威胁,又能中立于战争之外的政策。按照“正统”的观点,罗斯福政府从未考虑过对日本作战的问题,因为它会冲撞在欧洲摧毁纳粹政权这一基本目标。
  
  1948年,“修正学派”的查尔斯·A·比尔德向这种“正统”的解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2]尽管该书的题目极为平常,但内容却颇具震撼力。比尔德重新扛起“孤立主义”的大旗,批判罗斯福及其外交政策,并引发了至今仍在继续进行的论争。
  
  按照比尔德的观点,罗斯福是一个高超的操控者,他热衷于把美国推向欧洲战场,而全然不顾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情绪。比尔德认为,罗斯福一直渴望实施其“干涉主义”政策,这可从他早在1937年10月在芝加哥所作的“隔离演说”(Quarantine Speech)得到说明。在演说中,罗斯福指责法西斯国家把侵略战争的“瘟疫”蔓延到世界各地,并呼吁世界各自由国家起来共同防疫、隔离法西斯国家。比尔德还认为,“隔离演说”的失败,证实在美国的确存在普遍的“孤立主义”情绪,也促使罗斯福作出自认为正确的抉择:为了美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必要无视这种公众舆论。按照比尔德的观点,罗斯福是一位“仁慈、可亲的独裁者,”他固执己见,无视公正舆论,一步步把美国引入战争。比尔德还把罗斯福政府为资助英、俄反德的种种努力,如“租借法案”等,视为使美国增多卷入战争机会的措施,而不是避免美国直接军事干涉的措施。[3]
  
  在书中,比尔德还运用同样的逻辑方法具体分析罗斯福是怎样诱使美国进入太平洋战争的。他没有意识到美国可以通过破译“魔术”电码来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从而弄清日本和谈的真正意图。比尔德被日本的和谈假象所迷惑,天真地相信日本的和谈完全是为了谋求妥协,并批评罗斯福不该拒绝日本谋求妥协的诚意。他还认为,罗斯福拒绝日本的和谈提议(日本首相近卫文 曾希望在1941年7月与罗斯福举行高峰会谈),表明罗斯福不愿与日本妥协,而秘密向往战争。比尔德指出:1941年7月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禁运;8月罗斯福的强硬声明:日本必须中止在亚洲的所有侵略行动,否则美国将“被迫立即采取任何和所有美国政府认为是必要的行动和措施”;以及罗斯福11月26日的最后通牒: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兵;……这一切无不清楚地表明,罗斯福希望刺激日本,从而激化美日冲突;与此同时,罗斯福又试图在公众面前维护他貌似“孤立主义者”的形象。最后,比尔德指出:罗斯福虽没有扣动板机,但他却“操控日本人开了第一枪。”[4]
  
  “修正学派”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查尔斯·C·坦西尔的《从后门进入战争:罗斯福外交政策,19331941》。[5]他在书中提出一些饶有趣味,而又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观点。他指出,三十年代日本并无称霸亚洲的野心,其时它的扩张是恐惧共产主义在中国蔓延的一个反动。尤其是当苏联向中国传播共产主义宣传材料一事曝光后,日本的这种恐惧日甚一日。[6]1924年中俄双方签订的《中俄协定》明文规定禁止共产主义宣传,这种违备《中俄协定》的行为,引起了日本的警觉共产主义在中国蔓延最终会威胁到日本的安全。由于满洲在战略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使得日本强行占领了这一最重要的地区。然而,坦西尔认为,日本政府并不欣赏征服满洲的策略,实际上它一直在担忧,采取如此的行动也许会引发经济的混乱。[7]
  
  坦西尔指出,日本侵占满洲并没有给日本带来经济的好转,相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尤其是来自美国的抗议。其中反对最力的要数赫伯特·C·胡佛总统的国务卿亨利·L·史汀生,他后来成为罗斯福的陆军部长。坦西尔认为,史汀生是推动美国政府和公众舆论反日的关键人物。史汀生公开支持中国,并制定了不承认受日本操纵的“满洲国”的官方政策(日本在满洲建立的傀儡政权,号称“满洲国”)。这个政策后被称为“史汀生主义。”[8]
  
  坦西尔不能理解史汀生在把中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亲密盟友这一问题上的困惑。坦西尔本人似乎在把日本当作反共基地以阻止红色渗透中国的问题上也心存困扰。他还掩饰甚至公然无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争辩说,反共和对经济的关注,而非史汀生的“和平主义”趋向,应当成为美国亚洲政策的重要内容。坦西尔指出,因为从经济和贸易关系来看,其时,日本是美国的第三大市场,它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三倍于中国。[9]
  
  坦西尔认为,史汀生曾利用一切机会对罗斯福施加影响,甚至在1933年1月9日当史、罗二人在海德公园商议总统选举要事时,史汀生也见缝插针地劝说罗斯福支持其“史汀生主义”和“神圣条约”。[10] 按照坦西尔观点,整个罗斯福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由于受史汀生的影响而被污染了,意即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有强硬的方面。此外,关于史汀生的影响方面,坦西尔也注意到有一个强烈的种族主义问题在支配着美国的对日政策,从二十世纪初的《移民法》到正在付诸行动的起因于日本侵占满洲的对日制裁莫不如此。毕竟,美国已默认了苏联吞并外蒙古,它为什么不能在日本侵占满洲的问题上采取同样的绥靖政策呢?[11]
  
  在讨论引发对日作战的最直接的事件时,坦西尔大部分同意比尔德的早期解释。坦西尔指出,希特勒为了让美国保持中立,尽量避免在大西洋引发战争,以免给美国找到放弃中立的口实。但罗斯福却开始把日本视为进入欧洲冲突的“后门”。坦西尔在书中写道,日本曾试图对美国作出真正的让步,却遭罗斯福的拒绝。他注意到,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曾表示,如果美国愿意在1940年11月坐下与日本谈判(虽然坦西尔没有说明日本谈判的要点是什么),日本将废弃《三国条约》,并从中国撤兵。最后,坦西尔甚至说,如果美日和谈成功,美国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远东问题,“远东军事法庭使罪人受到审讯,这似乎完全有可能。”[12]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上述“修正学派”中的“意向论派”(Intentionalist school)不同,“修正学派”中还有另外一个派别,也许可称之为“修正学派”的“非意向论派”(Non-Intentionalist school)。这些历史学家也认为罗斯福政府应对美日战争的爆发负责。但他们争辩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政府缺乏远见,或政治智慧,而非有意寻找进入欧洲冲突的“后门”。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是保罗·施罗德撰写的著作《德、意、日轴心联盟与日美关系,1941》。[13] 施罗德争辩说,在1941年的5月到11月期间,美日两国的谈判位置发生了变化。无容置疑,日本最初处于侵略者的位置,而至11月,情形逆转了,日本要价越来越少,而美国的胃口却越来越大。直到7月中旬,日本的目标仍是扩张,日本希望把它的影响扩大到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而在太平洋彼岸,罗斯福政府仅希望阻止日本的扩张,因为其时美国所关注的重点仍是欧洲冲突。美国政府对保护英国的供给线的兴趣远远大于去拯救中国。然而,当日本威胁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这使得美日两国的外交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14]
  
  施罗德认为,美国对日本的惩罚性禁运,事实上已使日本政府有所收敛,并开始思考其扩张政策产生的可能影响。为了对美国作出让步,日本愿意与德断交、废弃《三国条约》并停止其南进扩张,也许甚至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兵。然而,罗斯福政府此时已在法属印度支那划定了界限,并由于对日禁运的成功其态度更加强硬。到11月份,美国政府的目标不再是遏制(政策),而是迫使日本从占领区撤兵。但大多数美国的军事策略家都反对这项新的政策。他们争辩说,即使中国被日本占领,也不保证美国会卷入战争,因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仍是关注欧洲的冲突。军事情报人员也进一步争辩说,给温和的日本近卫政府施加如此大的压力,并迫使其从中国撤兵,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只会导致它的垮台。最后,施罗德批判性地指出,罗斯福政府过于频繁、过多地施压力于日本政府,并不是想挑起战端,而是由于其平庸的外交、短视的政策以及多变的目标所致。[15]
  
  “非意向论者”的另一本重要著作是罗伯特·达莱克的《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45》[16]。象“修正学派”中的“意向论者”比尔德和坦西尔一样,达莱克争辩说,罗斯福是一个强硬的干涉主义者,他打算寻找一个“事件”来证明他公开对德采取敌对行动是合理的。[17] 然而,与比尔德、坦西尔的不同之处是,达莱克同情罗斯福,他认为,尽管罗斯福的方法值得商榷,但罗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因而证明罗的方法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18] 达莱克进一步指出,当罗斯福想寻找一种进入欧洲冲突的途径时,他并汉有把日本当作“后门”来寻找,“但他不能控制的压力迫使他同日本对抗。”[19] 例如,由于罗斯福在1941年8月1日没有明确地指明他打算继续按战前的水平卖石油给日本,从而导致事实上对日本的石油禁运,这引起政策上的混乱,因而使得美国政府的各主管机构拒绝接受日本的贸易申请。“8月3日,罗斯福启程去大西洋的一艘军舰同丘吉尔会晤,一直到9月上旬,他才知道全面禁运已实施了。这时,他认为再改变政策就等于软弱,日本会利用这种软弱,而伦敦和美国的领导人将为之叹惜。”按照达莱克的观点,难以驾驭的局势,而非“拜占廷式”的阴谋,是美国进入二战的基础。[20]
  
  在讨论了战前受罗斯福政府影响的“正统”观点,以及战后不久即出现的与之相左的“修正学派”的论点后,下面将概述“正统学派”在比尔德之后最重要的两本著作。1952年至1953年威廉·L·兰格和S·埃弗雷特·格利森出版了题为《向孤立挑战,1937--1940年》和《不宣而战,1940--1941年》2卷本最为优秀的“正统”著作。[21]在这两本长达1600多页的著作中,兰格和格利森雄辩地证明,比尔德对1939年到1940年期间罗斯福的目的以及美国人民的精神完全解释错误。他们认为,罗斯福既没有忽视,也没有“操控”公众舆论,相反,罗斯福对他所能体察到的公众的意愿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甚至常常对其政策很受民众支持这一点估计不足。例如,兰格和格利森注意到,罗斯福首创的“驱逐舰交易”和“租借法案”就曾得到国会和民众的强有力的支持。他们还常援引《纽约时报》、《芝加哥日报》和许多其他报纸上的文章,以及各种民意测验的结果,来佐证美国人民普遍支持罗斯福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他们也坦率地承认,民众对罗斯福政策中的“直接军事干涉”内容的支持相对要少些,而对推行西方式的民主以及用任何方式资助同盟国反法西斯等内容则普遍拥护。[22]
  
  兰格和格利森进一步争辩说,罗斯福并非象彼尔德和坦西尔所描述的是“干涉主义总头子”,他在所有其它能圆满解决冲突的方法用尽后,别无良策,只得走向战争。罗斯福也非如同“修正学派”所形容的是“战争贩子式的暴君”,他是一个具有丰富政治阅历的政治家,他试图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使“干涉主义精神”不断高涨。[23]
  
  1940年夏,随着法国的覆亡,美国国内“干涉主义”抬头,罗斯福抓住机遇,促成对英国的驱逐舰交易。这个高明的政治策略,使他能尽其所能地给英国以援助,也使他借助于“防御”原则,减轻“孤立主义”反对派对他的“驱逐舰交易”的攻击。兰格和格林森
  
  把这一时期视为罗斯福和美国民众感悟战争的转折点,把是年和次年也视为“干涉主义”不断高涨的时期。[24]
  
  历史进入八十年代,第三个学派出现了。由于没有恰当的术语,我们姑且命名之为“实干学派”(Do-somethings school)。这一派不象其它学派那样着重强调罗斯福在构建美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其创始人是马克·M·洛恩撒尔。1981年他发表了题为《罗斯福与战争的来临:19371942年美国政策的探原》的力作。他指出,罗斯福是如此一位领袖,其政策面面俱到,但过后却又被加上一些新内容,换言之,他的政策事实上包含了许多他已否决过的内容。[25] 按照洛恩撒尔的观点,美国战前的政策是总统与其下属间非常紧张的结果,总统(不愿或不能)明示他的意图或基本政策目标,或他已决策的限度;而下属在被临时赋予超出总统控制的权力,单独对某些事件负责时,如他们在草拟美国的重大策略时,他们常常想从总统那里得到更多的政策性指导。就总统而言,他渴望做“实事”,但由于其指令含糊而又缺乏重点,最终只能导致行政权的下放。[26] “实干学派”的另一名健将厄特利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罗斯福对外交事务不感兴趣,其时,美国的外交事务主要由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负责。但罗斯福与赫尔都认可官僚系统的一些奇想,而这个官僚系统有其自身的运作方式。因而罗斯福在制定外政策方面并不起决定作用。
  
  (二)
  
  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学术界围绕着罗斯福在美、日冲突中所扮演角色的论争一直是沸沸扬扬,没有停止过。甚至早在1941年12月7日战争爆发前,一些“孤立主义者”(Isolationist)团体,如“美国第一运动”(The American First Movement),就指责罗斯福试图诱使美国进入反德战争。随着战争的深入,几位“孤立主义者”,如查尔斯·比尔德等开始抨击罗斯福政府关于美国进入二战的官方政策。这些“修正主义者”(Revisionist)认为,强硬的罗斯福政府必须对美国干涉所产生的罪恶承担责任,不管这些干涉,或是通过日本的“后门”乐意诱使美国进入战争;或从其他解释来看,是由于政府对亚洲政策的无能所致。很快,“官方”(Official)的或“正统”(Orthodox)的历史学家对这类“修正学派”(Revisionist School)的观点进行了反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威廉·兰格和埃弗雷特·格利森。在随后的30年中,论争主要集中到罗斯福研究上,把他视为研究二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八十年代后,一个新的思想学派出现了,这一派认为,罗斯福其实只是“实干”型的傀儡,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权已从罗斯福手中分离出来,交由国务院执掌了。
  
  大体而言,美国学术界的“罗斯福与美国进入二战”研究经历了由四十、五十年代的争鸣,到六十、七十年代的深入,再进入到八十、九十年代的高潮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变迁过程基本吻合。这反映了美国的学术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特点。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对其如何参加二战及其政策争论颇大

 

掩盖也好说谎也罢

 

还不是想要遮丑么

 

无论争论如何了结

 

客观的事实无法改变:

 

从战略物资的输出上客观帮助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对世界人民的屠杀!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 (铁血论坛)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本段引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内容)

    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因为涉及到了很多一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的老问题了。今天主要就说说二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大致有四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认为绥靖政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英法等国共有的反共性。祸水东移时英法等国的最理想的算盘,在东方,英法绥靖着日本的侵华行为,也同样是希望日本西进,去打苏联的远东地区。总之,苏联是英法等国眼中的首要敌人,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就像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意识形态的分歧大于自己领土的缺失,英法的攘外则是攘苏维埃这个异端。

    还有人为绥靖政策是以英国为主的政策,不单单是仇视苏维埃的原因。英国自从一战结束以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渐渐的日暮西山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强烈的失落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均衡政策”结合到了一起,维持现状是英国自己理解得当时最好的方法,于是,祸水东移时为了嫁祸苏联,绥靖德国周边是抑制法国。德国的西边,是英国在欧洲驻军的主要地区,德国也很适时地暂不出兵西线,也使英国暂时感到了安稳。换句话说,如果德军一上来就剑指西线,英国也许就坐不了那么稳当的钓鱼台了,闹不好那时候就轮到了苏联绥靖德国了。

    还有一种可能,英法两国已经竞争了几百年了,虽然一战时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各自利益上,也是各不相让的。法国和德国则是世仇,多次战争你争我夺,而法国是胜少负多,对于德国的仇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政府都是相当严重的。英国希望利用这一点,在欧洲大陆制造新的摩擦,除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第三者的姿态审视局势,从而学习一战的美国,以胜利的催化剂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使受一战之后的倍受掣肘的德国要强大起来,以使德国和法国可以面对面的抗衡。

    更多的人认为,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的新政策,它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虽然不同,内容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将祸水东移,或者避战求和,两者其实都不是根源目的,而只不过是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一种臆想的愿望而已。

    绥靖政策在当时给人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英法的老百姓,那是因为政府将绥靖政策的避战求和描绘成了模糊的和平主义,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有市场的,人们都不希望打仗,一战的伤口都没有养好呢,所以在绥靖政策的初期,使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希特勒要发动战争,也是在西方的绥靖政策纵容之下进行的,西方国家的绥靖,也就是企望西方无战事,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源一旦被人们发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张伯伦下台了。

  • 二战的作用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奉行的中立主义是不是也算绥靖政策呢?

    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Made in USA的绥靖主义。此外,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陆外交政策。

    我理解得美国也是绥靖的,只不过表现得不像张伯伦那样几乎脱光了膀子在叫卖着自己的绥靖主义罢了。


    欧洲的绥靖是牺牲了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以换取西方的暂时和平,并寄希望于德军挥师东进,进攻苏联;亚洲的绥靖是牺牲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的利益,以换取在西方的时间和在亚洲的不干涉姿态,同样寄希望于日军挺进远东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结果,当德军北上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英法就知道自己搬起来的石头就要落在自己的脚上了,马其诺防线和绥靖政策一样被德军绕了过去,敦刻尔克的溃败居然让后人称为一次超级经典的逃跑教学范例。在东方,当小日本任意的掠取着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和中国腹地的煤炭、粮农作物的时候,珍珠港的美军还在为周末时看电影还是泡酒吧而苦恼的时候,炸弹从天而降,鱼雷飞速而来!

    这下真的绥靖了,绥的是法西斯的靖,靖的是掠夺者的肚满肠肥了。

  •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国的崛起与强大

     

    很大程度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

     

    虽然米国人在战争中人员物质有所损失

     

    但是相对于列强本土被战火蹂躏

     

    米国本土的安宁是及其幸运的

     

    其以工业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基础得以保全

     

    并意外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技术和人才的流入

    (米国成为二战唯一的木有战火的可以逃入的国家)

     

    并在战后统治者几乎所有的战败国

     

    决定世界利益的瓜分

     

    它以世界拯救者的身份

     

    开始了其绑架世界的历史

     

    这个跟卡扎菲有不同么?

     

    木有!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国曾经扶持傻大木

     

    赞扬伊拉克是中东最接近于西方文明的世俗国家

     

    法国小矮子几天前还跟利比亚的卡扎菲那么亲热

     

    说老卡是法国人民最真诚的朋友

     

    他们怎么能够跟这样的独裁者做朋友啊

     

    才几天时间

     

    老傻木了

     

    老卡也木了

     

    独裁者都木了

     

    杀死独裁者的他们的朋友成了救世主

     

    嘿嘿

     

    普世的价值啊

     

    真的不是俺傻

     

    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4 14:39:20编辑过]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仗剑走天涯在2011-10-24 13:44:00的发言:

     

    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 (铁血论坛)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本段引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内容)

    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因为涉及到了很多一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的老问题了。今天主要就说说二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大致有四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认为绥靖政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英法等国共有的反共性。祸水东移时英法等国的最理想的算盘,在东方,英法绥靖着日本的侵华行为,也同样是希望日本西进,去打苏联的远东地区。总之,苏联是英法等国眼中的首要敌人,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就像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意识形态的分歧大于自己领土的缺失,英法的攘外则是攘苏维埃这个异端。

    还有人为绥靖政策是以英国为主的政策,不单单是仇视苏维埃的原因。英国自从一战结束以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渐渐的日暮西山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强烈的失落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均衡政策”结合到了一起,维持现状是英国自己理解得当时最好的方法,于是,祸水东移时为了嫁祸苏联,绥靖德国周边是抑制法国。德国的西边,是英国在欧洲驻军的主要地区,德国也很适时地暂不出兵西线,也使英国暂时感到了安稳。换句话说,如果德军一上来就剑指西线,英国也许就坐不了那么稳当的钓鱼台了,闹不好那时候就轮到了苏联绥靖德国了。

    还有一种可能,英法两国已经竞争了几百年了,虽然一战时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各自利益上,也是各不相让的。法国和德国则是世仇,多次战争你争我夺,而法国是胜少负多,对于德国的仇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政府都是相当严重的。英国希望利用这一点,在欧洲大陆制造新的摩擦,除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第三者的姿态审视局势,从而学习一战的美国,以胜利的催化剂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使受一战之后的倍受掣肘的德国要强大起来,以使德国和法国可以面对面的抗衡。

    更多的人认为,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的新政策,它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虽然不同,内容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将祸水东移,或者避战求和,两者其实都不是根源目的,而只不过是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一种臆想的愿望而已。

    绥靖政策在当时给人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英法的老百姓,那是因为政府将绥靖政策的避战求和描绘成了模糊的和平主义,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有市场的,人们都不希望打仗,一战的伤口都没有养好呢,所以在绥靖政策的初期,使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希特勒要发动战争,也是在西方的绥靖政策纵容之下进行的,西方国家的绥靖,也就是企望西方无战事,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源一旦被人们发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张伯伦下台了。

  • 二战的作用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奉行的中立主义是不是也算绥靖政策呢?

    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Made in USA的绥靖主义。此外,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陆外交政策。

    我理解得美国也是绥靖的,只不过表现得不像张伯伦那样几乎脱光了膀子在叫卖着自己的绥靖主义罢了。


    欧洲的绥靖是牺牲了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以换取西方的暂时和平,并寄希望于德军挥师东进,进攻苏联;亚洲的绥靖是牺牲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的利益,以换取在西方的时间和在亚洲的不干涉姿态,同样寄希望于日军挺进远东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结果,当德军北上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英法就知道自己搬起来的石头就要落在自己的脚上了,马其诺防线和绥靖政策一样被德军绕了过去,敦刻尔克的溃败居然让后人称为一次超级经典的逃跑教学范例。在东方,当小日本任意的掠取着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和中国腹地的煤炭、粮农作物的时候,珍珠港的美军还在为周末时看电影还是泡酒吧而苦恼的时候,炸弹从天而降,鱼雷飞速而来!

    这下真的绥靖了,绥的是法西斯的靖,靖的是掠夺者的肚满肠肥了。

  • 字号太小,非要用放大镜,编辑一哈。

     

    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 (铁血论坛)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本段引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内容)

    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因为涉及到了很多一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的老问题了。今天主要就说说二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大致有四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认为绥靖政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英法等国共有的反共性。祸水东移时英法等国的最理想的算盘,在东方,英法绥靖着日本的侵华行为,也同样是希望日本西进,去打苏联的远东地区。总之,苏联是英法等国眼中的首要敌人,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就像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意识形态的分歧大于自己领土的缺失,英法的攘外则是攘苏维埃这个异端。

    还有人为绥靖政策是以英国为主的政策,不单单是仇视苏维埃的原因。英国自从一战结束以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渐渐的日暮西山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强烈的失落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均衡政策”结合到了一起,维持现状是英国自己理解得当时最好的方法,于是,祸水东移时为了嫁祸苏联,绥靖德国周边是抑制法国。德国的西边,是英国在欧洲驻军的主要地区,德国也很适时地暂不出兵西线,也使英国暂时感到了安稳。换句话说,如果德军一上来就剑指西线,英国也许就坐不了那么稳当的钓鱼台了,闹不好那时候就轮到了苏联绥靖德国了。

    还有一种可能,英法两国已经竞争了几百年了,虽然一战时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各自利益上,也是各不相让的。法国和德国则是世仇,多次战争你争我夺,而法国是胜少负多,对于德国的仇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政府都是相当严重的。英国希望利用这一点,在欧洲大陆制造新的摩擦,除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第三者的姿态审视局势,从而学习一战的美国,以胜利的催化剂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使受一战之后的倍受掣肘的德国要强大起来,以使德国和法国可以面对面的抗衡。

    更多的人认为,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的新政策,它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虽然不同,内容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将祸水东移,或者避战求和,两者其实都不是根源目的,而只不过是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一种臆想的愿望而已。

    绥靖政策在当时给人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英法的老百姓,那是因为政府将绥靖政策的避战求和描绘成了模糊的和平主义,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有市场的,人们都不希望打仗,一战的伤口都没有养好呢,所以在绥靖政策的初期,使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希特勒要发动战争,也是在西方的绥靖政策纵容之下进行的,西方国家的绥靖,也就是企望西方无战事,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源一旦被人们发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张伯伦下台了。

  • 二战的作用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奉行的中立主义是不是也算绥靖政策呢?

    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Made in USA的绥靖主义。此外,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陆外交政策。

    我理解得美国也是绥靖的,只不过表现得不像张伯伦那样几乎脱光了膀子在叫卖着自己的绥靖主义罢了。


    欧洲的绥靖是牺牲了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以换取西方的暂时和平,并寄希望于德军挥师东进,进攻苏联;亚洲的绥靖是牺牲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的利益,以换取在西方的时间和在亚洲的不干涉姿态,同样寄希望于日军挺进远东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结果,当德军北上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英法就知道自己搬起来的石头就要落在自己的脚上了,马其诺防线和绥靖政策一样被德军绕了过去,敦刻尔克的溃败居然让后人称为一次超级经典的逃跑教学范例。在东方,当小日本任意的掠取着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和中国腹地的煤炭、粮农作物的时候,珍珠港的美军还在为周末时看电影还是泡酒吧而苦恼的时候,炸弹从天而降,鱼雷飞速而来!

    这下真的绥靖了,绥的是法西斯的靖,靖的是掠夺者的肚满肠肥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仗剑老师的知识都来自铁血强国乌有环球,本来想跟你补补课,结果发现无从补起,

    建议好好看看一战史二战史欧洲史以及人类文明的演变史,要是想跟你理论,得整天

    扑在论坛上,从头开始补课,工作量太大了

    叔年轻时也是一头日货,可TMD后来被岁月给抵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人会说:

     

    米国人绥靖了不出手不对

     

    现在不是对独裁者出手了么怎么你认为有问题呢

     

    这个大家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现有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的,米国为首的二战战胜国建立了现有的世界秩序,他们不应该主动去破坏它么!对于独裁者,所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应该有多种选择,关键是两个,一个是所在国人民自己决定,一个需要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不能由米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来随意使用武力决定了他国的命运!但是米国为首的西方怎么就这么肆意地践踏了宪章呢?

     

    2、不能实行双重标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实行双重标准来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这个是米国所做的最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世界上可以称作独裁政权的国家不下30个吧,似乎南部和中部非洲的问题更为严重!北非中东的强人政治不是一天两天了,那里独裁的人和政府多了去了啊,为什么现在米国要这么着急呢?并且为什么采取的方法这么不同呢?翻手云覆手雨,为所欲为,这样子的霸道行径已经让世界忍无可忍,只是摄于米国的强大大家都噤若寒蝉了,这种国家间的独裁和傻大木卡扎菲之流有神马不同呢?尤其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为什么以色列有了就木事,别的国家有了就不行呢?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啊!但是米国人却做的很理直气壮啊!木有脸吧!

     

    3、以西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动辄诉诸武力!这个是最为可耻的地方!世界千差万别,怎么就是你米国的那一套是最美好的呢?可惜米国人民也要占领华尔街了!说明米国所谓的普世价值也不是那么纯洁无暇啊!但是他们却要把这个价值推销给全世界,并且不惜打烂一切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运行秩序!翻开历史,米国直接越过联合国军事打击过多少国家了?大家可以去数一数!

     

    4、有多少独裁者是靠米国为首的西方扶持起来的呢?呵呵,傻大木就是其一啊!再比如塔利班,不也靠了米国的扶持才壮大起来的么!更有基地组织,当初为了与苏联对抗,也是米国一手扶持才壮大的啊!可惜了,结果是自己首先被咬,报应啊!今天卡尔扎伊不是表态了么,如果米国跟巴基斯坦发生冲突,老阿要站在老巴一边啊!呵呵,又一个报应啊!至于米国现在在非洲扶持独裁政府的例子更多啊,报应迟早还是要来的!

     

    5、以国内法来干涉别国内政,随意把别的国家贴上邪恶国家的标签!米国有这样子的权利么?邪恶是你米国的标准啊,不是世界的标准!但是米国却理直气壮地说可以对邪恶的国家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是神马逻辑啊!这个世界还有公平与正义么?至于用美国的法律来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啊!比如一方面承认台湾的中国的一部分,一方面又在他国内制定和维持与台湾关系法并依此行事!这样子的国家信用真的是神马狗屁玩意啊!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卖鸡腿的叔叔在2011-10-24 16:48:00的发言:

    仗剑老师的知识都来自铁血强国乌有环球,本来想跟你补补课,结果发现无从补起,

    建议好好看看一战史二战史欧洲史以及人类文明的演变史,要是想跟你理论,得整天

    扑在论坛上,从头开始补课,工作量太大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呵呵

     

    鸡素的知识丰富

     

    希望听听你的高见

     

    说事实撒不要有一句冒一句

     

    嘿嘿

     

    酸不拉几的不是讲道理的办法啊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仗剑是个不学无术的反面教材

     

    俺希望鸡素可以以你的博学让坛子里的兄弟姐妹们长见识

     

    但是考察你的发言

     

    木有一句体现了你的渊博

     

    更是木有一句是拿来讲道理的啊

     

    嘿嘿

     

    对这样子的你

     

    俺只能表示不屑了!

     

    对不起啊!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仗剑:

    侬嫁出去了吗!?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茬子在2011-10-24 17:02:00的发言:

    仗剑:

    侬嫁出去了吗!?

     

     

     

    面对楼主的关心俺内牛满面啊!

     

    谢谢岔兄这么晚了还跑来惦记俺

     

    小声问一句:

     

    你预约了正宗法国进口的红酒了么?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鸡素很郑重地说让书生来跟俺理论

     

    结果书生问俺关于米国对付希特勒的问题

     

    俺真是大跌眼镜啊

     

    嘿嘿

     

    这就是看过一战二战死和人类演变死和殴死的结果么?

     

    笑死俺鸟@!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去鸟

     

    嘿嘿

     

    明天再来胡说八道

     

    看来俺的胡说八道还是有人会着急啊

     

    那俺就继续

     

    不能让大家木有事情做木有戏看啊

     

    娱乐网么

     

    就算只剩俩了还是少不了看客啊

     

    不就是个SB么

     

    谁木有SB过啊

     

    嘿嘿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卖鸡腿的叔叔在2011-10-24 16:48:00的发言:

    仗剑老师的知识都来自铁血强国乌有环球,本来想跟你补补课,结果发现无从补起,

    建议好好看看一战史二战史欧洲史以及人类文明的演变史,要是想跟你理论,得整天

    扑在论坛上,从头开始补课,工作量太大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官方授权史的还是野史呢,比如韩战,还有不同的版本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5 13:01 , Processed in 0.0676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