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去芭蔓子民俗饮食村喝摔碗酒!极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农家菜早已经上桌了,一摞摞的土陶碗高高地放在了每张桌子上,这阵势让人看到感到有些莫名兴奋。乐超特意跑过来我们这桌演示了一下摔碗的标准动作,只见他仰面捧碗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再“哐当”一声,扬手将碗摔得粉碎。他提醒大家,酒一定要喝完,碗一定要摔碎,而且不能飞起碎块来。违反了任何一条都要罚酒。他给了大家一点温馨提示,一定要把钱包和手机放好,以防喝得高兴的时候,见啥都摔。我问下婷婷摔碗酒的来历,传说是在某个时代,土家的两个族长间有了恩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人决定尽释前嫌,于是共饮一碗酒,以示今后的友谊与和谐,饮过之后,将碗摔碎,以泯恩仇,求得吉利,同时也显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气。但是从今天的摔碗酒,已经转化为一种友情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心与心更近了!一时间,丁丁当当、稀里哗啦之声不绝于耳。气氛越来越热闹,酒就喝得越来越多。农家自酿的包谷酒非常甘醇,后劲也很大,酒量小的已经开始打起醉拳,量大的也渐渐有了醉态,可是在这样一种热烈的气氛中。大家都怀着一醉方休的豪气热热闹闹地互相敬酒摔碗。同学们如梁山好汉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饮而尽后抛碗仰天大笑。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如果来到芭蔓子,看到如此豪情畅饮的场面,他一定会创作出更有激情的“土家摔碗版”将进酒。丁老师都差不多摔了二十多个碗,我也摔了十多个,地板上差不多摔了有上千个碗,土陶碗还在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地被运上来,一壶壶的包谷土家酒还在被端上桌面。敞开了喝吧,尽情地摔吧,今天不醉不归了,酒和碗咱都有的是。店老板也见到我们这么大一帮人在此狂饮,特别高兴,依次给每桌敬酒,摔碗。 [此帖子已被 柴埠溪 在 2009-10-13 6:22:2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