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淡茶一杯

[贵州的记忆·苗年]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幕下的小黄侗寨,山风阵阵,灯光闪烁,远远望去如同坐落在深谷里的一座的不达拉宫,有如置身于梦幻般的圣净仙境,时间隧道会将你拉回到数百年前,竟然不知究竟身处何处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自然,那样的清新怡然,那样的淳朴素淡,所有的词都不足已表达此时的所见,连脚步都不敢挪动得太大,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醒这样的一帘幽梦。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06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的记忆?苗年]  结束语

 

四十不惑,到了这个年龄,心境变得复杂了、冷漠、虚伪时常伴随着你,使人感觉在平常的生活中累得不行,因而老想走出去走走,或许是逃避一时,让自己销声匿迹一段时间。于是行走在山水之间探访于民俗之中的愿望成了自己燃烧生命的动力。再于是那逝世岁月渐已遥远片片段段的记忆和早已淡忘了的往事如同画面式地一溜儿地涌向本来就不宽敞的脑海记忆中,渐进我的梦乡里。在户外,在旷野中,那回荡在峡峪溪河边篝火旁的朗朗笑声、那被神秘古怪的滩俗惊吓到女孩的哇哇哭声,时近时远纠缠不清。想到又要出一次远门,想到自己又将在闹市中、在亲朋好友中消失一段时间,就像住真空中蒸发一样,心里竟然会掠过一阵窃喜,因而肌体开始有了活力,出行的计划也油然而生,最后需要准备的就是即将行走前说出来自己每次都觉得实在幼稚的老套话:‘勇气和信心’。因为真要出门远行的话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不是一个人的体能问题,而是你要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你去的地方的文化,风俗和一些未知要走的路。在就是自己要有临出门为自己找了一条堂而皇之的珲论:一劳一逸,一张一弛,养生之道也。这可是老前辈们说的呢。不错!就是这个理由了。这次出差从重庆到黔西南再转展到黔东南最后从桂林回汉,一路从苗乡侗赛走来,好象走过了苗乡的全部,因为十三年一次的雷山西江鼓藏节他浓缩了苗乡文化与风俗的全部,他包含了苗族的由来,苗族的生存,苗族的发展和苗族的未来等。他很民俗,是苗人的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民俗,更是我们国家的民俗,而我们现代社会已缺少这种民俗,现代人已远离了这种民俗。而苗年期间我己沉醉在这民俗中,沉醉在宁静的苗乡里,沉醉在这纯朴的民风中,但我是个他乡人,仙境难留客。在回汉的火车上,在家中的电脑前,布衣石头赛,朗德上寨,西江苗寨,小黄侗寨等我走过的苗乡侗寨都在我脑海里烙下挥之不去的纯和美。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我的灵魂,还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勾起我对远古的呼唤?是似曾相识的远祖对我心灵的冲击,还是心底深处太留恋这方神奇的山水?或许什么都是,或许什么都不是。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座中国最美丽的最原生态的地方会永远植根于我心底!

 

                                                                                         全篇完    2010.12.22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4685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877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22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结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8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1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3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8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1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3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万

回帖

7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284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3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什么都是,或许什么都不是。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座中国最美丽的最原生态的地方会永远植根于我心底!

 

            运气不错,遇到了13年一次的鼓藏节。

            片片多文章细增添了前去的积极性。

            淡茶辛苦了!

自觉丹心壮.岂忧白发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暇之余整理帖子

 

     

 

                                                          [贵州的记忆·苗年] 

                                                                                           序

 

 贵州的记忆是什么,是苗族的服饰、是侗族的大歌,是布衣族的蜡染、还是水族的吊脚楼,黔旅之行我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参加雷山西江鼓藏节后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苗年鼓藏节,因为在鼓藏节上汇集了贵州少数民族民俗的精典,这些民俗的精典集中在苗年中体现,因此贵州的记忆就是苗年。2010年11月出差到重庆办完公事后便就地参观了有着地狱之称的渣子洞和白公馆,尔后又转战贵洲的黄果树瀑布和布衣族的石头寨。途中偶遇美国老外‘姐夫’结伴同行,参加苗族十三年一遇的雷山苗族鼓藏节开幕式,之后先后走过黔东南的朗德苗寨,兰花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溶江洞寨,从江的岜沙苗寨和从江小黄侗寨,最后经广西的三江,龙胜梯田后到达桂林,由桂林乘火车到汉。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站重庆

 

   认识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是在儿时看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和中学时一个偶尔的机会看了当时称为禁书的的‘红岩’小说里边,里边主要讲述的是在重庆解放前夕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重庆地下共产党的故事,而故事的重要情节都与‘渣滓洞’和‘白公馆’相关,青轻时所以一直很想到此去看看。看看当时共产党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信念渡过了那战火分飞的岁月,也梦想有一天自已能象他们一样为了理想为了主义而奋斗终身。但随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着改革开放后,那种岁月好象离我很远很远了,那种激情也离我很远很远了,那种信仰己在我的脑海中很漠糊了,以至于一段时间感到突然没有信仰而迷茫,因而更谈不上还记得那些牺的的烈士了。2010年11月出差到重庆我突然想到了‘渣滓洞’和‘白公馆’忙里偷闲中不知处于什么原因还是到那去看看吧。位于重庆市歌乐山的‘渣滓洞’和‘白公馆’相距约2公里,但它们都是军阀当年的监狱。而这里关押的人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因而这两处监狱意义深远。

 
一、白公馆

 载着游客的公交车从市内出发沿着歌乐山呈‘S’形的盘山公路穿行着,约20分钟就到达松林坡下的白公馆。据说这里是四川军阀白驹当年养小妾而修建的,后来被军统局花重金买下,将其改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走进白公馆,门上‘香山别墅’四个大字让人以为到了私人宅第,却不知后面隐藏了国民党的血腥和残酷。院中,那棵当年由被关押在此烈士种植的石榴树,仍枝繁叶茂,仿佛在延续着他们革命的使命。
  走进白公馆,见院墙上写有‘进思进忠、退思补过’、‘正其宜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看指示牌,才发现一楼改为牢房,内设有所长、法官、书记、看守长等办公室。地下防空洞则改为刑讯室,贮藏室也改为地牢。据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就关在此,后被杀害;还有同济大学校长周均;还有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夫人及孩子,被关押在此,后被刺杀埋于花坛下;还有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囚于此。

 

二、渣滓洞
   看完白公馆,继续前行,走过一段林荫小道,见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的渣滓洞监狱遗址就位于山坳中。走近观之,见几栋瓦房的监狱四周,高墙座座,上面还架有一米多高的铁丝网。就在高墙外的制高点,还设有岗亭驻守,好是严防。据说渣滓洞原为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进入渣子洞,首先看到的是前院,即国民党政府办公室,依次是看守所所长、士兵宿舍等。院内一座两层楼房,就是一间一间的狱牢,牢门前有文字介绍。通过介绍了解有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梦慰等革命先驱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三百人。
  简介中讲到,当年的狱房空气恶浊,饭食粗劣,国民党特务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还特意在院墙上写上‘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墙上还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的标语。


    沿着指引牌参观,看到了昏暗的牢房里,摆放有冰冷的镣铐、老虎凳、电椅子、竹签子、煤火炉等刑具,以及一张张惨烈却真实的老照片等文物。看后,不得不佩服那些年轻的革命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整天受审,饱受酷刑,但他们咬紧牙关,视死如归,真像‘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诗句那样,形象的刻画出他们不屈不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参观完渣滓洞监狱旧址出来时,自己眼前不停浮现出那一间间阴暗的牢房和一副副残酷的刑具,震撼革命先驱者,面对严酷的刑罚,他们不屈服、不动心,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经受住了种种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始终不渝地保持了人的崇高气节。这种精神被后人视为红梅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时代在前进,那烈火中的岁月己成为历史成为故事,现代人除了偶尔在饭后茶余时谈起那段往事外,谁还能继承那种精神,谁还信奉那种主义呢……。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站黄果树瀑布
 
   坐火车从重庆到贵阳上午出发下午间5点钟就到了,黄果树瀑布是个很成熟的景区,也是贵州的标志,据说是世界第二大瀑布,所以从贵阳到黄果树的班车很多,好象是每30分钟就有一班发往黄果树瀑布的车。清早起来坐上开往黄果树瀑布玉车时天气有点阴沉,似乎预示今天不是个好天气,好象昨晚下了一点小雨。但我觉得这更增加了山水之间的飘渺,更让人感觉出飘渺的意境之外的那种淡定。贵州真是个好地方,以前总有偏见觉得贵州很穷,穷的地方怎能有这么优雅而清新的景色呢?特别是在雨后,真是舒坦的想即刻定居于此或是随意找个山间隐居,然后悠然自得的活上一百岁。班车出城就上了高速公路,望着车窗外就像一幅一幅的山水画连成的一个长卷,画卷里时而出现高大的树木,粗壮的枝条朝着半空尽情的伸展,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时而变成远山,这里的山,远远的望去都是那么的清新,让人顿时神灵气爽;中午时分太阳不知从什么地方跑了出来,班车也到了瀑布景点的大门口。
   所谓大门口实际上是山门,这个门口离景点还还7公里路,如要到景区必须乘坐景区的区间车。黄果树瀑布景区己完全商业化了,一下班车景区拉客的的士就把你包围了起来,对你大声叫到门票180元,区间车费50元,好象不是要你坐他的车去景区游览而是要把你绑架囚禁起来似的,因而刚才沿途看到风景的一点美感一点遐想在我心中顿时荡然无存,此时只想尽快逃离包围圈。我并没有逃离黄果树,而是花了20元钱就地找了个农家住了下来,我不想当风景的过客,因为我深知好的地方如想记录下他最美的瞬间必需选择最好的角度最佳的时间。而这种美不是过客能留得住的。 
  在农家吃完午饭,下车时那种烦躁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下来,沿着农家指的路,在走了约半小时路程后,终于可以远远的看见瀑布了。这一路老天很眷顾我,老乡说;今年瀑布的水是最大最壮观的时候,而且去时光影也是最好的时候。进景区大门后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是天边翻滚的云腾一般漂浮,11月份是旅游的淡季,游人少了许多此时又少了不少喧嚣而显得有些宁静。我沿着瀑布下游的河道行走,急湍的河水就已经让我感觉到了大瀑布的气势。再往前走,又感觉到了迎面飘来的水雾,温柔的打在脸上,这是一种很久都不曾感觉过的舒坦。水雾是冷的,可落在脸上之后又能感觉出一种热量,就好像一种温暖,一种爱在抚摸着你,让你静静的不想动弹,不想失去。再往前走,水雾就大了。此时我真的为我的相机捏了一把汗,我不想错过拍摄的机会,就用头巾把相机包裹起来,遇上好的角度就拿出相机来拍一张。
在悬崖小道艰难行进一段之后,终于可以比较近距离的完全的看清整个大瀑布了。整个瀑布从上到下大约有百米多,上面是一线的天边,下面是一个深潭开头的河谷。奔腾的水流仿佛冲破了天一般倾泻而下,无可阻挡的气势恰似李白笔下落入九天的银河,从天边划过山崖直入深潭。洁白的水柱像一粒粒巨大而闪耀的珍珠串联在一起,绑成一捆,跳跃着闪动着,在落入深潭的最后一刻凝聚成一朵朵巨大的莲花,却又瞬间化作仙气散开在了河谷。瀑布的侧边有些凸起的岩石,串联的水珠便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地击打着这些凸起的岩石,迸发出一粒粒极细的水珠飞溅成水雾,而阳光则在雾幕中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如果你站在这许久没有动弹的话,眼前这宏壮的一幕就会变的像一幅宁静的画一样,时而看见水珠溅射的悦动,时而飘来断续的隆隆声。如果你再静静地站立片刻,水珠的跃动,隆隆的声响也慢慢的消失了,世界仿佛停止了转动,你所看到的画面是一个永恒变化中的那宁静的一刻。
继续前行着,朝着瀑布里面的悬崖走去,那里面据说有孙悟空曾经住过的水帘洞。记得小的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好像是飞进去的,可我们一个凡夫俗子又怎的进去呢?不管了,跟着大队人马一起走就行了。原来,悬崖小道是直通水帘洞的。一进入洞口顿时感觉凉爽许多,只是洞内很黑,时而有水滴落入脖颈内,不禁让人打颤;时而又踩到了水坑,水花溅起时清脆的声音在洞内飘荡着。在一阵抹黑之后,终于看到了亮光,我们到了悬崖的一个洞口,外面被一层厚厚的瀑布遮住了,看不见外面。这么近距离的面对瀑布,很想伸手去触摸一下,但太远够不着,我想也应该比较危险吧。
从这个洞口又进入另一个隧道,拐了一会之后就到了另一个洞口。这个洞口比刚才那个要大一些,依然是很厚的水流从眼前咆哮着奔了下了,但洞口没有完全遮住,旁边有一些稀丽的水珠顺着洞口的上缘哗哗的落下,极像挂了一幅珍珠做的帘子。从这往外看,发觉刚才站立的那个山崖小道已看不清了,下面的河谷也变得很细小,盘旋在山峦之间,不,应该是山峦盘绕在河谷两边。站在悬崖的洞口,人是悬着的,心也跟着悬着,担心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不小心把我们也给算进出了该如何是好。
黄果树瀑布景区不大,可能这是对我们驴友而言吧,围着黄果走了一圈后太阳还没下山,景区外也有好的观景点,但这些好的观景点都被当地的村民占据做了餐馆,我更找了一家餐馆的观景阳台,点了二个小菜,要了一瓶小酒,静观日落中的瀑布了……。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站布衣族石头寨

 

   贵洲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方,因而民俗风情很隆旅游景点很多,可分为西线,南线,东南线东线等,西线上主要有矛台,遵义,黄果树,和布衣族的石头赛,当然还有其他开发和未开发的地方我己记不清了。石头寨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以北约6公里处,是贵州省文化厅推崇的‘布依族蜡染之乡’。整个寨子沿一山坡迤逦散开,层层叠叠的石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石阶、石墙、石拱、石瓦——村后山茂林修竹,村中茂枝果树,远远望去,秀丽迷人。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做成。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 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河上有座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 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的洞门,对岸绿水青山,分别映在圆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画面的山水彩屏。 林、果树相间的岸边石屋村,在阳光辉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派独特的 山村美景。石头寨的石屋建筑极有特色: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参差并列;有的组成一正两 厢院落,一幢幢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是石砌围墙,由一石拱朝门进出的单独院落。 

   村头寨边的竹林柳荫下,还安置了许多的石凳石椅。房屋为木石结构,不用一瓦一砖。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架有 7柱、9柱、11柱不等,无论是三间或五间一幢,中间多作堂屋,下为实地地面;左右两边多作卧室 上铺地板,下为‘地下室’关牲口。在建房时,首先用石头砌好二个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 然后将木柱房架立在上边。正因为屋基较高,家家都得砌石阶进门。房架立好后,就砌石墙四面封 山,用薄石板盖房,有的用石料间隔,石柱支撑。这些房屋的墙,有的用块石、垫石垒砌或浆砌, 有的用锤针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乱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土在墙面勾缝成虎皮墙。砌石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工艺精湛,房屋造型美观大方。

说到石头寨不得不说说我下榻在黄果树农家的老阿婆;老阿婆是那种典型少数民放妇女,勤劳善良,为人友善,我们住在他家就象到了自己远房亲戚的家,好象我不是来於游的而是来走亲戚似的,没有一点他乡异客的感觉,而石头寨正是在她的热情带领下介绍下我才了解这么多。虽然临走时我都不知道阿婆叫什么名字,但我记住了石头寨,我记住了黄果树的阿婆。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站朗德上寨过苗年  

 

    翻开地图我才知道到了贵阳就到了黔东南,根据地图我临时定下了寻游黔东南的路线,即从西江千户苗寨,朗德,溶江,黎平,从江,三江总后从桂林返汉。其实这次默东南之行纯属偶然,因公出行并未安排黔东南之行。在从贵阳到凯里的长途车上遇上到美国老外‘姐夫’,‘姐夫’是专程到雷山参加雷山苗族鼓藏节的,这时我才第一次听说有苗旅鼓藏节。因此我决定改变行程与‘姐夫’结伴同行参加雷山苗族鼓藏节。根据‘姐夫’的攻略我们鼓藏节的第一站便到朗得上苗寨下榻。原来他早就与朗德寨的村支书联系好了,我们一行就住在老支书家。

   从凯里搭上前往雷山的中巴,车行约两小时,至郎德大桥处下车,郎德上寨还要从这里向山中走两公里。这是一条简易公路,沿小河蜿蜒而上,河上有水车‘伊咿呀呀’地缓缓转动,在河对岸的小山头上,一大片苗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远看宛如城堡。走了约10分钟,转过一个山坳,一座美丽的廊桥架在桥上,桥边便是古朴而紧密的苗寨—郎德上寨。   在寨子中央有一块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广场中央竖着一个图腾柱,上面插着刀子和牛角状的图腾。柱子下挂着一个铜鼓。广场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
放下行囊己是夕阳西下,整座山的苗寨都被霞光染得绚丽四射,连绵几座山的村寨,鳞次栉比,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其间律动的节奏和秩序,普通的生活在岁月的反复和强调中,勃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是我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夜深时分,和老美‘姐夫’一行在老支书家的吊脚梯里煮水品茶。主人很热情,无论我们问什么,都很耐心地解答。他说,这里的鼓藏节非常出名,每年这个时候,附近村落以及游客都会赶来,这个节年年有,逢13年过一次大节,在鼓藏节上会集中展现苗族的芦笙、铜鼓、银饰、服装、挑花刺绣、婚嫁喜庆、斗牛、斗鸡、对歌、年饭等民族风情,如果我们感兴趣,明天可以看看,听得我们颇为兴奋。本来安排第二天一早就赶到雷山的我决定留下来观看明天的民俗表演。夜已深,整座村寨已安然入睡,一股和谐温馨的气息正逐渐铺张开来,慢慢的弥漫着整个村寨。从吊脚楼里传出的灯光,远远望去,清晰中满是静美,给人一种深入梦幻的飘渺感觉。 

次日清晨天似乎亮得很早,本想拿着相机四处拍拍,但见寨子申所有的男女老少已穿上节日的盛装四处忙碌着。游客来了,是从雷山专程赶到朗得的,寨子顿时热闹起来,苗族以酒待客,以礼迎宾。在村寨的门口,妇人们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
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面带微笑,楚楚动人。她们端着米酒,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此时单不说那醉人的米酒,就是苗族姑娘那展示美丽的盛装,加上可亲的笑容,一下子使人找寻到家的感觉,她们以美丽来迎接客人的时候,还有什么礼仪胜过用美丽来迎接呢?
因此,你无法寻找到理由与借口不饮酒。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如此一路想满饮进寨者,非海 ‘量’ 莫能,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他说一声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我拿着相机跑前跑后,除喝了12道酒外,我还不知喝了多少酒,总之那酒真好喝。 在寨门的田埂上早己站着一排老者身穿蓝布长褂手拿竹莽筒和芦笙吹奏苗族的乐曲,欢迎仪式还有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 在这之后,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长袍马褂,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签场。场上铜鼓高悬,青年乡民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铜鼓舞……
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客人们也被邀入场内的布机,讲述着大山中宁静的生活,热情的村民定会邀你在吃新节或过苗年时再来,那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而我却用相机默默的记录着朗德苗年这最沸腾时刻的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0:21:39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站雷山鼓藏节开慕式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雷山县的苗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他也是苗族文化中心。最具特色的是郎德上寨和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因而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也在雷山主行。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乘车由朗德上寨赶往雷山县,在雷山中心广场下车后只见三面巨型铜鼓被稳稳地安放在广场中心显得雄壮而威严。据介绍,这三面巨型铜鼓分别称为母鼓、夫鼓和妻鼓,其中母鼓直径为1.8米,夫鼓和妻鼓直径为3.6米。在苗族文化中,“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如“迎鼓’“庆鼓’“祭鼓’等。铜鼓
   雷山中学集合点此时可称得上人攒动,女孩们的头饰银光闪闪,一队队的芦笙上系着鲜红的丝带在阳光中飘动着,这里更能称得上是苗人的大聚集了,他们不仅穿着盛装,还把平常心爱的农具耕牛和走亲访友的鸡鸭鱼肉系上红丝带加人到游行的队伍。每个人都怀着苗年的喜悦,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每个人都流淌着对来年丰收的期待,每个人也为来自不同苗寨的乡亲相互打量着,相互间候着,而我却穿越在他们中间留下这难得的镜头。
   这次巡游队伍由3313人组成六个板块,六个板块的主题分别是‘远古记忆’、‘开辟苗疆’、‘来自游方场上的歌声’、‘多彩服饰’‘银河人间’‘继往开来’组成。下午2点随着一声炮响游行正式开始顿声满街芦笙一遍,歌声一遍,鼓声一遍,游行队伍裁歌载舞一路唱着跳着,而游人和摄的的队伍跟着游行队伍跑着,我不知着游行队伍的规模有多大,我只知道游行队伍蜿蜓有2公里多长,整条街象一条在流动的银河。我不时的跟着队伍跑着,时而爬上记者摄影台时而穿梭于游行队伍中,那个高兴劲呀好象此时不是苗人过年,而我自己在过年。游行队伍继缚往前行着,不知是我跑累了还是跟着游行队伍疯累了,眼看也快到主会场了,我没有主会场的门票,赶紧跟美老美‘姐夫’混了进去,抢了个最佳拍摄点等待鼓藏节开幕式的开始。
    开幕式以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以苗族原生态的歌舞为表现形式。大会开始了,有很多领导讲话,我也不清楚是谁在讲,也不关心是谁在讲,现在我只想看到的祭祖仪式的开始。在低沉的牛角中,在雄浑的铜鼓声中苗年祭祖演出开始了。开幕式表演由《祭鼓》《古乐飞扬》《远古的乡音》《苗族史书》《蝴蝶魂》五个章节组成,演员们是来自各山寨地地道的的苗人,他们好象天生的能歌善舞。
   表演开始;铜鼓舞者有节奏的雷动着鼓,他似乎用鼓藏语述说着,演奏寓意着这个民族的命运与历程,宣泄着他们对生存的体验、对生命的理解,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芦笙是苗人常用的乐器,特别是在苗人男女求爱时,苗族男青年常用芦笙来吹奏爱的诗语。表演芦笙的男青年上场了,他们在扬起的尘土中舞步飞旋,潇洒自如,舞姿优美,吹出的芦笙的韵律如诉如歌,婉转悠扬,仿佛挥尽般在余温犹存的追忆那些悲壮凄艳的纯真情缘,
演出到最后全体演员上场时,在夕阳的余辉下,全场表演方块时而好象飘浮聚散的白云,时而象涌动流淌的银河,时而又象一只超大的五彩蝴蝶不停的舞动着。此时我没有更多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他,只能用相机默默的记录着眼前的盛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0:28:50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3 15:50 , Processed in 0.0893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