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淡茶一杯

[贵州的记忆·苗年]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站寻访苗家的基督教堂
 
   在朗德上寨时就听说兰花寨有一座基督教堂,因此老美‘姐夫’在鼓藏节开幕式完后要与他的美国同伴到兰花寨教堂做祷告,当然我也不会放过做祷告的机会。兰花寨靠近公路旁边,是旅游开发较早的寨子,曾在黔东南一带风光一时,但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去的游客少多了。但很多人还是会慕名来到兰花苗寨,估计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交通便利,兰花苗寨离凯里市区也就几十公里;二是她的名字十分吸引人,兰花,想必美丽。
  大凡苗寨必有水,且一定会依山而建。兰花寨也不例外,寨前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想要进寨还必须通过一个风雨桥,然后沿山路前行2公里方能到达寨门口。兰花赛不大人口也不多,因早期开发旅游的关系使无孔不入的商品经济意识已经把苗寨原本的淳朴打上了太多的商业烙印,但所幸的是苗人的纯净和原始气息还依旧残存,还不至于给每个来到兰花苗寨的人们太多的失望。走进兰花苗寨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遍地兰花,询问寨中牧师兰花寨名的来历,牧师说是因为这个寨子是出美女的地方,寨子中的少女大多清丽脱俗,温柔贤淑,宛如深谷幽兰,寨子也因此而得名。
   在牧师的带领下沿着上山的路穿过一条小街就到了兰花寨的教堂了。兰花寨教堂坐落在半山腰上,教堂不大也就是座小木屋,与城市内的大教堂建筑相比,实在是大简陋了,站在教堂门口可览兰花寨全景,走进教堂一柱阳从窗外穿透进来,好象穿透了人的心灵,迎面是一个讲台,讲台后边是一排破旧的黑扳,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着圣歌‘奇异恩典’的歌词,讲台下排着几排木凳,如不是黑板上写着‘以玛内利’我真以为自已到了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室。 不管教堂是华丽还是简陋但他们都是圣洁的都是神的家,我真庆幸在这样一个山沟的,特别是在苗寨,在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还有人信主,我真信主的光会普照众生。在寨子的牧师主持下我也献上我的祷告;
   我天上的父,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自国内外的弟兄姊妹相聚在这个宁静的苗寨村庄,献上我的祷告;

   我的主我要感谢你,感谢你赐我今天一天的阳光,感谢你赐给苗年给苗人带来的幸福时刻,感谢你让我们众弟兄姊妹也能溶入那欢乐的海洋而忘却人间的烦恼。主啊我要感谢你,感谢你以你的慈爱看顾了我们,感谢你,你以你的大能看护着我们,使我们在红尘获得了精神与肉体的安歇;
仁慈的天父啊,主耶稣教导我们:求必得,我深信你知道我们的需要,了解我们的感受,明白我们的处境。现在,我为心中的需要祈求,求你按照你仁慈的安排俯听我的祈求。我天上的父,求你恩赐苗人在平安中、在快乐中度过苗年鼓藏节,求你永远不要让他们遭受来自自然的灾害,不要让他们沾染罪污。求你让他们克服一切烦恼的困扰,并远离罪恶的诱惑,能使他们在这里,在这个简陋神的家以一颗平静的心向你讴歌赞颂。因为你是我们的天主,你是照顾万物的慈父,愿你永远受赞美。
   我的主啊我也求你保佑看护我黔东南之行,使我们远离黑暗的诱惑摆脱罪恶的羁绊,平安的走过自己选择的路。
                       以上简单祷告奉靠我耶稣基督的圣名
                                                         啊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0:35:52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站 西江  之一印象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是在不经意间在地图中跳进视线里。翻开‘中国自助游’一书,千户苗寨的图片的壮观已给我留下了深克印象。从朗德上寨到西江只有1个多小时的山路,但沿路都是阴沉沉的雾很隆能见度也很低,以至于车到了西江山门我还不知道身在何处,如不是山寨大门两边站立着一群身穿苗旅盛装的老阿婆组成的欢迎队伍身着苗族服装的男人们手捧芦笙吹奏着欢快的迎客乐曲和苗家姑娘晃悠着满身银饰,高声唱着苗家山歌,端着酒杯笑眯眯地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敬酒。我还真不知道已到了西江。 

   走进西江苗寨大门,虽然天气阴沉沉的,远山雾蒙蒙的,但只行进寨门几十米就是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西江千户苗寨的美景就进入眼帘。山脚下的白水河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从观景台看对岸,呈现在眼前的是成牛角形的二个山头,木质吊脚楼则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弘。白雾和饮烟浸透山寨,把两岸的吊脚象水墨画似的宣染得若隐若现,白水河蜿蜒曲折静静流淌着。两岸的绿色的垂柳、黑色的吊角楼、黄色的梯田、悠闲的牧牛、远处的青山都在白雾和饮烟的浸透下呈现在我眼帘的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  

  坐区间车来到雷公坪也就是苗寨的中心广场,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向前游览,用心触摸两边的吊角楼房,有的木雕已然发黑发黄,仿佛诉说昔日的岁月苍桑;有的重新翻新,似乎告诉每一位过客生命轮回,只要我们坚守就会有新的希望。一缕青烟把我们引领到了白水河的风雨桥。这是连接两岸苗寨的通道,全部为木质结构,与河两边的苗寨很协调。白水河已建成这样的风雨桥三座,主要是为方便游客观景。

沿白水河岸顺流而下观赏苗寨风景,只要你用心观赏可谓悠闲清静、一步一景。在河的东岸中段,耸立着一块桔黄色石碑,石碑上刻着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的亲笔题词‘西江千鼓藏节期间,西江苗寨安排的活动很多,而我却不能一一参加,但在西江千户苗寨能看苗民族文艺表演也是件惬意的事情。具有苗文化特色的节目很多,年轻的男女表演着苗家各种歌舞,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寨子里四十多位苗族前辈登台献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超过六十,最长者恐怕八九十高龄了。唱词是苗家方言,虽然听不懂歌词意思,但声音悠长浑厚,气息天簌空灵,让人陶醉,使人敬仰。 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看来余先生对西江苗寨也是情不自禁顿生感慨。大师就是大师,他用简单素描言辞把西江千户苗寨刻画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
会场上我的相机快门一直没停手,还有一人的手也没停那就是老美‘姐夫’的朋友,他是个美国画家,这么好的场面他是不会放过的,他用他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他心中的苗年,用水彩在画布上挥洒着苗人的五彩世界,其实他也是在展现另一种艺术。
 给人最震撼的还是西江的夜景。夜幕已降临,隆雾已散尽,家家都在吃年饭,家家都在放鞭,我吃完晚饭赶紧爬上观景台拍摄西江这难得的夜景,只见西江苗寨的灯火象满天的繁星洒落在夜幕中,也洒落在白水河里,此时只有风雨桥能将水天分开,而满天飞舞的五彩烟火遥相呼应着西江的灯火,好一个蜃楼海市落星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色,在黑夜中此时的西江苗寨的夜、西江苗寨的灯、西江苗寨的烟火足以光耀寰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0:48:02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站 西江之二.杀猪祭祖

 

    作为一个外乡的游客如不住在西江是很难体会苗族过年风俗的。苗年间你走在西江苗寨的任何地方都经看到穿着干净正洁便装的苗人挑着担子,上边挂着一串鲤鱼、一坛米酒、一篮糯米饭以及糖果、鞭炮等礼品,兴高采烈地进寨到亲戚家参加十三年一轮回的‘鼓藏节’活动。

    客人进屋前,首先放一串鞭炮,以示主人接客。客人在门前放鞭炮从门口放进堂屋直到中堂‘美人靠’ 外[苗旋房屋内阳台拦杆],以示节日祝贺。当天,整个西江,炮竹声一片,炮烟如海。客人未到的人家都在‘美人靠’傍跷盼自家客人的到来。 11月11号苗年相当于我们传统春节的年三十,属于每家亲人团聚吃年饭的时候,这天鞭炮在苗寨的每个角落此起彼伏的炸响着,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着。我也跟着来走亲戚的乡亲看热闹。也在西江苗寨渡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次日晨曦时分,整个村寨一下子热闹起来。袅袅炊烟笼罩了村子,还没有来得及散去的乳雾还沉醉在昨晚的浓厚酒香里,他依依不舍恋恋不难忘缠绕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随着鞭炮的声响,把醉意方浓的我从美梦中唤醒,窗外不断传来杀猪叫声打破了苗寨的宁静。我赶紧起床拿起相机出去看个就近,原来是每家的杀猪祭祖仪式开始了。

    走在大街上,家家门前人们忙碌着烧猪剐猪。每家每户像是在比赛一样,都把一年辛苦喂养的肥猪宰杀款待客人,一头不够,可以宰上两头,两头不够,可以三头。按照传统习俗,捅刀勇夫要大舅或姐夫来充当。 杀猪的古礼程序也挺复杂呢,猪捅死后,先用稻草盖在刚断气的猪身上,约莫十来分钟后,点火烧猪全身皮毛,然后用清水冲洗剐猪。此程序叫‘盖棉被’。剖开猪前第一刀是‘开仓门’,即取猪的内脏,然后挑选猪肚子上的肉,作为祭祀祖先的鼓藏肉。
 祭祀祖先的活动以家族为单位在各家主行,祭祀活动完毕后主人还会把猪腿送给客人以示对来宾的尊敬。在村寨的大街小巷,你随时可见客人们正笑盈盈的担着猪腿往回赶,脸上全是满足的笑容。客人带走了最好的猪腿肉,主人留下的仅是猪身的部分,也留下先人赐给后辈的福份。
    寨子里的猪还在杀,血还在流,族人们还在笑,祭祀活动还在进行,有的客人已祭祀完毕要离开西江了,出寨时寨里的人还在寨门口踩着芦笙,跳芦笙舞,欢送客人的远去,希望他们十三年后再来过鼓藏节。我十三年后还有机会再来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0:56:44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站三宝侗寨

 

   雷山西江鼓藏节开幕式结束后就后我就和老美‘姐夫’分手了,我根据自己行程安排继续前行。从凯里到溶江县的长途车我们一只在山路上盘旋着,共用时4小时才到达溶江目的地。 三宝侗寨位于溶江县的车江境内柳江边,在柳江边有40余株百年上下的榕树群。这些榕树根叶茂盛,彼此之间根系相连,枝叶相拥,显得沧桑古朴,树冠象一个绿色的大手把古老的侗寨揽在自已的怀中。而每一棵榕树都象一座雕塑,都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他更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细细的讲述着侗寨的历史,默默的守望着柳江。而参天的榕树似乎显得有一种神奇,一种神秘,更有象一种宗教的色彩在那里。 
  
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他与侗寨的广场相连,一座硕大的鼓楼座落于广场中心,广场四周都被古朴的吊脚楼环抱着,因而广场是侗乡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们都以鼓楼作为聚会的中心,交流的中心。甚至鼓楼是寨子公务的处理的中心。 
   游览车江三宝侗寨时天气还不错,很适合拍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抓拍到好的镜头。三宝侗寨的特点就是大榕树和在榕树下生活的侗族人。三宝侗寨中还保留着完好的侗族生活场景。家家务农,户户纺纱,寨头村中有最古老的侗族祖先庙。走在侗寨的小街上,流连在一栋栋的侗族木楼之间,看到那些挑着担子忙碌的妇女,老婆婆在孩子的拥簇中的慈祥,那边村民正赶着牛缓缓地踱出村寨,看到那房屋冉冉的炊烟,你会感到回到了遥远古老的歌谣中。沿柳江而行,你能看到在河边洗衣的妇人,垂钓的老者,嘻戏的确玩童,悠闲的鸭群,和宁静的泊船。
   我闲游在抑江边,不想放过任何镜头,此时一拨一拨身穿节日盛装的妇人从我身边擦身而过,朝一个地方聚集着,我好奇的跟着她们去看热闹,原来是赛子的一户人家取亲。 寨子某户人家嫁取都是妇寨子里的大事、喜事,也是寨子里的团聚的好时候,他们的婚宴酒席从屋里摆到屋外,从小巷里摆到大街上,那个热闹不亚于雷山鼓藏节的游行。
   侗族人很好客,见我是他乡来客赶紧让坐要我参加他们的婚宴,我也为主人家拍下了也是他们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03:48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站岜沙
 

    在溶江偶遇一湖北籍老乡长年在黔东南收购山货小老板,因而他对黔东南一带很熟,我问起从江线路攻略时他随口说了好多地名,大概记住了的地名是黎平、肇庆、岜沙、小黄。对照地图看他说的地名发现岜沙与小黄离我们回家的路最近,所以我就选择了岜沙与小黄为我们贵州之行的最后一站。确定下一站的目标后我问老乡,这两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他介绍说;岜沙属于苗族,是我国唯一准许拥有枪支的地方,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是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有点象日本武士,而小黄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他说;他怎么也不理解他们怎么那么能唱,田间干活唱,闲暇时唱,聚会时唱过大年更要唱,而且歌词都是随口唱来。从溶江到从江又是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从江县城。

岜沙村很好走,他己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区了,我们随着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很快就来来到岜沙寨。岜沙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翠竹遍布。附近的山峦间到处都是梯田,田中的稻谷己收获,但未被翻耕的草头在夕阳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吊脚木楼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鳞次栉比,充盈着原始、古朴与宁静。寨里的小路由上而下,四通八达,无论怎么走,都能走到一户宁静的人家,都能看到一处别样的景致。走在山寨的小路上到处可看到高大的木架,木架是用来晒农作物的,成串成串金黄色的玉米悬挂于灰黑色的木架之上,被阳光照耀得金灿灿的。农户的门前三三二二的坐着年轻的农妇在悠闲的绣着她们的梦,二三个玩童不知玩着什么虫子,赛子的农居里不时的传出锤布捣衣之声,山间小路上偶尔一农赤脚担而过,使人感到岜沙寨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中国画,但我很少看到男人在寨子中走动,更没有看到拿枪的男人。
目前的岜沙寨子好象还处于比较原生态,但岜沙人的思想已发生很大变化,除了会向你售旅游纪念品外,如你的镜头对准他们,他们定会找你要买糖钱,虽然不是强求,但也会使人对岜沙寨人的纯朴产生疑义。 其实在岂沙也有我最难忘的镜头那就是在一个山道上一个杵着一木棍身上挑着重担步履蹒跚艰难的行走着。我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评价这幅画面,只觉得这幅画面有点象中国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他们不知道今生自已的前途在那,不知道自已今生还有没有前途。除此之外我也记不住岜沙的什么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08:22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站 小黄
 
    在我的印象中小黄是苗乡侗歌的发源地之一,因而到小黄就是想听到原生态的苗乡侗族大歌,但不知道今天运气怎样。车从从江驶出没多久就在深山里盘旋着,脑筋里一直在想象侗族大歌会是一个怎样的曲调,怎会在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下流传这么长时间。车沿着山沟走不多时我们就到了小黄侗乡的大门口。山赛门是座长近百米的风雨桥,桥的两端和山相连。来之前就听说过侗族人擅长建桥,特别是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眼前寨门则是长廊式的‘风雨桥’。 这座山门式的‘风雨桥’,桥身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车在小黄寨子中心广场停了下来,这是长途车的终点站,长途车也是小黄通往外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高耸着一座高大的侗家鼓楼,广场大门则是一座风雨长廊。侗族民间有‘建寨先建楼’之说。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而小黄寨有三座。小黄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高约20多米,大概是11层,全靠杉木柱支撑着。
放下行李更拿起相机游走在寨子的大街小巷开始了拍摄,现在光影不错,正值下午4点钟左右,光线很柔和很适合摄影。走进侗寨,这里家家都是杉木搭成的木屋,连缀的吊脚楼一层叠一层,炊烟缭绕,朦朦胧胧。想像着夕阳时分,所有的农户做晚饭,千户吊脚楼里同时票出恍惚的炊烟,铺天盖地,该是何等的壮观的场面!村子很大,走在曲折回环的吊脚楼下,暗黄色的杉木板在夕阳的照射下射出一片的金黄,整个木屋就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好。   
   太阳落山了,宁静的小黄侗寨此时没有游客,只有我这个外乡人游走在赛子里,我一直在寻找着苗乡侗族大歌,到处打听那里有唱侗族大歌的地方而村长的回答却是今天没游客所以没有唱大歌的。但此时村广播站己开始广播了,一番村民公约和谁家没交电费后,就开始播方由村民演唱的侗族大歌录音。那曲调我听不懂,也不知唱的是什么意思,但我知前,这是一种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有点象我们的湖北大鼓,在基本曲调不变的情况下随时填上要唱的词。
   夜幕下的小黄侗寨,山风阵阵,灯光闪烁,远远望去如同坐落在深谷里的一座的不达拉宫,有如置身于梦幻般的圣净仙境,时间隧道会将你拉回到数百年前,竟然不知究竟身处何处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自然,那样的清新怡然,那样的淳朴素淡,所有的词都不足已表达此时的所见,连脚步都不敢挪动得太大,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醒这样的一帘幽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14:01编辑过]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语

 

    四十不惑,到了这个年龄,心境变得复杂了、冷漠、虚伪时常伴随着你,使人感觉在平常的生活中累得不行,因而老想走出去走走,或许是逃避一时,让自己销声匿迹一段时间。于是行走在山水之间探访于民俗之中的愿望成了自己燃烧生命的动力。再于是那逝世岁月渐已遥远片片段段的记忆和早已淡忘了的往事如同画面式地一溜儿地涌向本来就不宽敞的脑海记忆中,渐进我的梦乡里。在户外,在旷野中,那回荡在峡峪溪河边篝火旁的朗朗笑声、那被神秘古怪的滩俗惊吓到女孩的哇哇哭声,时近时远纠缠不清。想到又要出一次远门,想到自己又将在闹市中、在亲朋好友中消失一段时间,就像住真空中蒸发一样,心里竟然会掠过一阵窃喜,因而肌体开始有了活力,出行的计划也油然而生,最后需要准备的就是即将行走前说出来自己每次都觉得实在幼稚的老套话:‘勇气和信心’。因为真要出门远行的话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不是一个人的体能问题,而是你要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你去的地方的文化,风俗和一些未知要走的路。在就是自己要有临出门为自己找了一条堂而皇之的珲论:一劳一逸,一张一弛,养生之道也。这可是老前辈们说的呢。不错!就是这个理由了。这次出差从重庆到黔西南再转展到黔东南最后从桂林回汉,一路从苗乡侗赛走来,好象走过了苗乡的全部,因为十三年一次的雷山西江鼓藏节他浓缩了苗乡文化与风俗的全部,他包含了苗族的由来,苗族的生存,苗族的发展和苗族的未来等。他很民俗,是苗人的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民俗,更是我们国家的民俗,而我们现代社会已缺少这种民俗,现代人已远离了这种民俗。而苗年期间我己沉醉在这民俗中,沉醉在宁静的苗乡里,沉醉在这纯朴的民风中,但我是个他乡人,仙境难留客。在回汉的火车上,在家中的电脑前,布衣石头赛,朗德上寨,西江苗寨,小黄侗寨等我走过的苗乡侗寨都在我脑海里烙下挥之不去的纯和美。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我的灵魂,还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勾起我对远古的呼唤?是似曾相识的远祖对我心灵的冲击,还是心底深处太留恋这方神奇的山水?或许什么都是,或许什么都不是。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座中国最美丽的最原生态的地方会永远植根于我心底!

 

                                                                                         全篇完    2010.12.22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13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50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7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具有独特风格的美帖!

   文字描述详尽细致,情感书写自然真实,跟随你的足迹去游览和了解苗家文化民俗,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谢谢淡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7 16:52: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132

回帖

3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6097
发表于 2010-12-27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淡茶一杯:—— 人如其名、文如其名、行如其名。
活动养身、静坐养神、少食养体、寡言养气、读书养智、宽厚养福、仁慈养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5

回帖

94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435
发表于 2010-12-29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文字,阵阵墨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782

回帖

10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4770
发表于 2011-1-14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0

回帖

99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966
发表于 2011-1-14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帖!美帖!淡茶你太有才了 淡淡文字,阵阵墨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7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92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1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真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96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848
发表于 2011-1-15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了!完了!看了一天的帖子,深深的中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4975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0210
发表于 2011-3-10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徒步是登山运动的开始,登山是徒步运动的延伸!身体在练狱,灵魂向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16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269
发表于 2011-3-10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284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347
发表于 2011-3-11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淡茶一杯在2010-12-3 21:4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淡茶…帖子精彩!

用镜头记录瞬间无限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284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347
发表于 2011-3-11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淡茶一杯在2010-12-6 9:0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53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都在喝99…喝着晕头转向了!

用镜头记录瞬间无限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3 15:50 , Processed in 0.0624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