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三流匠心

[原创驴行词聊(常更新中。。。)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022211490713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14:5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875328000818600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16:18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瓜州古渡    

 

潮汐沙,诗墙空繁华

瓜州渡头探明月,沉箱亭里悼杜娃

暮晖半分斜。

 

2008491151465009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20:02:2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瓜洲古渡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汔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2008491151473875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5:59:3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20084911514743815.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00:1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庆瓜洲志》上说:“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且每岁漕舟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停于是,其为南北之利,讵可忽哉?”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在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对面与镇江相望。据《名胜志》载:“瓜洲昔为瓜洲村,扬子江之沙碛也,或称瓜埠洲,亦称瓜洲步,沙渐长,连接扬州郡城,自开元(713~741年)后遂为南北襟喉之处,及唐末渐有城垒,宋乾道四年(1168年)始筑城,号簸箕城。”后来的瓜洲城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御倭寇而筑的。

  到清代初叶,由于运河漕运发达,瓜洲更显繁盛,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都巡游过瓜洲。后因长江水道变化,逐年坍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全城沦于江中。今日瓜洲镇是后来重建的,镇域面积约27平方公里,1964年建镇至今。

 

2008491151475718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00:5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现在,为纪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建的“沉箱亭”,静静立于古渡景区的江边。八根廊柱撑起八角形的飞檐穹顶,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沉箱亭”几字,石碑的背面记述着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况。

 

201105301639598338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01:33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指的都是此处。

201105301659276129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02:1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渡遗址徜徉,周遭寂静,游人稀少,“瓜州古渡”碑、杜秋娘的沉箱亭萧疏无声,秋风带着古朴之气拂面而来,凉意如水,四野搜寻,已不见古渡旧迹。“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州”, 翻开古典诗词,承载世态人情的瓜州渡分明活生生地伫立于江岸。岁月如流,逝者如斯。我想到我生活的镇江古城的西津渡,如今也平平仄仄地伫立在诗词里了,不禁顿生感慨。古渡是水陆的过度曲,也是滋养诗思画意情感的温床,古渡留下的诗词、故事,似乎少了些烟花三月的柔美浪漫,却多了一份世态变幻的悲怆怅惘。

 

dsc02769.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6:22:3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常随父母从汉口坐船到镇江,然后过瓜州渡去老家探望祖父母。记忆中的渡口总是喧哗繁忙的,熙熙攘攘的人流,挑担的、背包的,挨挨挤挤匆匆上船或登陆,轮船汽笛声被风声、喧嚣声稀释得断断续续,徘徊于耳畔,这样的场景如今只有在电影、电视里还能看到了。每次去看望祖父母,我跟着大人急行在渡口的人流中,紧拽着母亲的衣角,生怕被挤散走失。风吹古渡,浪花拍岸,恍惚童年时光紧紧拴着古渡,古渡又紧拴着老家的祖父、祖母……古渡岁月像一张黑白老照片存夹在日子里,成了人生路上的温柔一景。

现在古渡已修筹一新,不是儿时破败地模样;然而祖父、祖母早已仙去了,我反倒怀念古渡原先的旧模样,可国内的景观修复师们不懂修旧为旧的观念。

深深叹息!

 

200709292316525751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28:07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游镇江金山寺   

 

临江呤,古寺飘梵音。

寺庙裹山仙则名,金鼓藏掖让佛印。

江天一览亭。

 

d5c17249107ec69ae1238d12d03d9a7c_640_48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0:3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镇江金山寺位于市区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曾盛行一时。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8317928img2010421008545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1:4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金山风景区有著名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二泉、芙蓉楼、玉带桥等4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以《白蛇传》的传说闻名暇尔。

 

5101311_083905918778_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3:1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句成语,可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但古语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自古就是镇江的标志。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你会发现,包裹着 的不仅是金山寺,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2971254_152230211137_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4:1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山四宝之一白玉带,原是苏东坡身上之物,何为收藏在金山?这里有段故事:一曰佛印正与众僧讲经说法,东坡走了进来,佛印见东坡进来便说,学士从何处来,此间坐处”苏东坡自恃才高,引经据典答道,“暂借四大为坐”佛印听罢笑道:“学士有意论佛,我有一问若学士能答,我便让坐,否则,留下腰间玉带以镇山门,东坡欣然允诺,佛印问“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苏东坡一时答不出来,只得把玉带交给佛印,佛印回送一件衲裙,为此苏东坡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极次韵》以记其事,诗云:“病骨难堪玉带围,纯银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214403ue1bcjzlguja393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20:37:19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乘数百艘战船,朝镇江杀来, 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他率八千水师,负责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订下了,利用有利地势,将敌诱黄天荡,然后围而歼之的方略,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金兀术损失惨重,败北而去,“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214220jnujxtrz11t19n9j.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6:5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山的后山有座石码头,因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在此登岸而得名,“御码头”据说当年,康熙皇帝由上岸,登临金山登顶峰,及目处,大江水天相连,气势雄伟,便即兴提起御笔,要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但提笔忘字,竟一时想不起,览字怎么写,正当康熙御笔难收之时,一随行大臣急中生智,出班高声道:臣今见驾,康熙听罢省然,览不就是览字吗?遂落笔览字写出,这就是今凌云亭内御碑上“江天一览”四个字的来历。

 

203454p8n7pnrm33tpmjan.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7:52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镇江金山寺景点:

“风景名胜闻书香,凌波峥嵘文宗阁”;

“禅花意境迷人处,空灵秀美百花洲”;

“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

在山北有十三级台级,原作伴月式,两边护有石栏,左右有钟鼓楼(清咸丰年间被毁)。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先后几次来金山都由这码头上岸,故称“御码头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从夕阳阁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观音阁,又叫士阁,因阁中供奉观音,故名。此建筑与楞伽台妙高台,西与慈寿塔法海洞丹辉碧映,椽摩栋接,连成一气,足以壮此名山胜概。

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英风千载,流芳百世。

又名金山塔,创建于一千四百余年前的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

另有:七峰亭-法海洞-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江天禅寺-天下第二泉又名中泠泉

 

2034314ozjv8pj4h8w9zoj.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0:39:0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5 01:02 , Processed in 0.14019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