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成峰

狂野大西北 震撼甘川行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马尔康才算是真正到了四川,告别了甘南膻味十足的奶酪味,告别了高原夹生的米饭和面条,晚餐不到百元的豆花川味火锅吃得我们是酣畅淋漓、直呼过瘾!味碟里的麻辣酱是我吃到最美味、最好吃的麻辣酱了,只可惜走时忘记了购买几瓶。告诉你我的火特别好!这是一家第一天才开张的豆花火锅店,八折优惠,强力推荐。(光顾着吃美食了,忘记拍照,随行的朋友跟帖上PP,呵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7月24日至25日  丹巴、藏寨、墨尔多神山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景色独特。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0-5521米,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拔1800米。

  丹巴属川西峡谷的一部份,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青藏高原季风型气候影响,气候呈典型的立体气候,特殊的地质构造,发达水系,使丹巴的自然资源丰富。

山的对面就是丹巴县城了

 

夹江依水的丹巴县城,我们就住在其中一间的二楼

 

丹巴县城最正面的一座山壁

 

大渡河走到这里就改叫岷江了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0:14:29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美人谷”之称,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悠久,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有天人合一,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有新时期时代古石棺群,土司官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内涵丰富的嘉绒民族风情,有不同旋律、不同情调、不同寓意的锅庄、嘉绒藏戏、嘉绒藏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精彩的弓箭舞及赛马等传统文体活动,有顶毪衫和抢头帕等颇为独特的丹巴嘉绒藏族婚恋习俗,还有特色浓厚的传统婚礼和丧葬习俗。

丹巴导游图

远眺墨尔多神山

 

远眺墨尔多神山

 

墨尔多神山和大渡河

 

墨尔多庙内的经幡

 

墨尔多庙内的白塔

 

墨尔多庙依河而建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0 23:50:53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 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据资料介绍;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试想当初在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 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古碉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 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为主。从功能上可分为家碉、界碉、寨碉、风水碉、烽火碉、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等。

中路藏寨

中路藏寨入口

 

中路藏寨中可看见墨尔多神山

中路藏寨中可看见墨尔多神山

大山深处成片的梯田、藏居和碉楼

 

还有面积很大的玉米地

 

藏民们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

 

标准的藏居阁楼

 

美丽富饶的中路藏寨,据说每一套藏居都得花费20至50万元才能建成

 

大山上竟然有如此之大的田地

 

每家都很现代化,有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机、手机、拖拉机等物,甚至还有汽车

 

充满藏族风情又不缺豪华气派

 

山中的小路干净、宽敞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0:13:05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红军长征过境,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又名格勒得沙)政府和大桑区、巴旺、巴底、丹东、城内、连耳、聂呷、半扇门乡苏维埃政府。

  我们这次入住的旅社后窗正好面对大渡河进入丹巴境内的拐弯处,两山夹江,大渡河飞流直下气势汹涌。整个丹巴县城就沿江而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但受地理位置局限,街道狭窄,县城主街道连两车道都没有,全长不超过6公里。休息一晚次日游玩了墨尔多庙、远眺墨尔多神山,中路藏寨和甲居藏寨,领略了群山之上的村落、梯田、藏居、古碉楼,体验了大山深处藏民们自给自足的生活。

建在盘山公路边的碉楼告示碑

 

碑文

 

神山神居

 

下山时回望藏居

 

山中藏居密密麻麻

 

一座碉楼可俯视整个山庄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0:34:46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了墨尔多神山和中路藏寨后,我们返回县城吃午餐,时间还剩下很夹生的一个下午了,远的地方去不了。联系好第二天到泸定的包车,听司机说甲居藏寨也很好玩,而且门票可以打折,想着上午去的两个景点都没有门票,想着为四川灾区人民多做一点贡献,就包车杀向甲居藏寨了。丹巴县城周边景点很多,包车去一个景点只要50元,顺路不重复收费,但多少意思一下,游玩随叫随停,很方便的。

在最高的观景台拍的甲居藏寨全貌

 

甲居藏寨游览图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1:05:16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3

回帖

190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06
发表于 2009-8-31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个会玩滴男银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回帖

9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48
发表于 2009-8-31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没去过,但通过你的PP欣赏并感受了,PP不错,文采也不错。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443
发表于 2009-8-31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8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443
发表于 2009-8-31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甲居藏寨入口处偶遇了三位非常年轻的藏族“姑娘”,她们漂亮、皮肤细腻,充满野性美,淳朴的姑娘们被我们一阵忽悠都说了实话,原来都已是“妈妈级”的人了,年龄均在22至26岁之间,有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最小的一位“姑娘”孩子也已经6岁了。一路走进藏寨边走边看,碰见一位打草的大嫂受邀请到她家参观,这是山寨中非常普通的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非常健谈也见过世面的50多岁的大婶,几年前贷款30万元建起的独具藏族风味的民居,家中三个儿子只有老大一家分家在县城居住,一家现在以农业为主、果树和旅游业为辅,目前家中就接待了近10位驴友,我在大屋内一阵转悠,猛然看见大厅墙上挂着的照片里有位美女非常熟悉,原来就是山门前偶遇的那位最年轻的“姑娘”,她是这家的三儿媳,照片上是她出嫁时穿藏服盛装照的像,呵呵!16岁新娘,美女哟!

 

偶遇MM的婆家,门前背草的是二儿媳

 

大厅门前 

浓郁藏族风情的客房,驴友们全部睡在这里,25元/人/天,还管一餐饭

藏式洋楼、农家小院,菜地和果树都在自家门前屋后

 

家中的观景台

依依不舍、回头一笑

 

甲居和中路的藏居还是有一定的地域区别的

 

远山、邻居、门前的橘子树

家家都已通水通电,每天还都有班车上下山,一人5元车票到县城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19:23:21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7月26日  泸定、海螺沟(地质冰川、远眺贡嘎雪山)

  到泸定县一定要走走泸定桥,据资料说,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海味、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泸定桥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19:58:35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大渡河对面的山坡上的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三天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后续部队从容地走过沪定桥。从此,沪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泸定桥

泸定桥上拍的大渡河漂流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20:00:39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定桥个把小时就玩完了,我们还是坐着藏族老伙子三布的面包车直接前往海螺沟。三布的全名叫三布长命(藏语的读法我们不会念),今年已经40岁了,还是个老实、害羞、腼腆的“小伙子”。他长期开着他的面包车行走于马尔康、丹巴、泸定和康定之间,车技娴熟、稳中求快,具有丰富的高原驾驶经验,一路上他的车载音响里都放着这首歌: 藏族歌手索朗扎西演唱的《姑娘我爱你》。

  我们从丹巴到泸定近400公里路程他不到5个小时就到了,他的联系电话:13990451762。我们入住海螺沟二号营地的金山饭店,100元一标间的观景房(可以看到冰川的)。门票是75元,还有进出的专车60元每人。

我和三布在泸定桥的合影留念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20:08:28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晶莹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飞起三百万,将寂静的山谷装点成玉洁冰清的琼楼玉宇;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使人如入神话中的水晶宫。特别是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十余倍,瑰丽非凡。晴天月夜,景象万千,令人一见之后,终生不忘。

  海螺沟最著名的一个景象就是“日照金山”,朝阳慢慢升起时,将一缕薄金覆盖在洁白的贡嘎雪山金顶之上,金光闪闪的金顶发出魄人心肺的炫丽光芒,那是所有民族兄弟姐妹们顶顶膜拜的神山,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连日的阴雨天气赶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朝霞,这也是整个行程中较为遗憾的地方。

  远眺贡嘎雪山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20:52:46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螺沟冰川是贡嘎山东坡众多冰川中的一条,尾端伸入到原始森林区达6千米,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纬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冰川的雪粒盆是整个冰川的源泉,盆内冰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翻越盆沿形成巨大雪崩,故雪粒盆虽美丽神秘,却只可远观不可靠近。盆的边缘是我国已知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1100米,晶莹剔透,雄奇无比。在海拔2850米的地段上,长5700米的冰舌紧舔大地。冰面上分布着冰面湖、冰面河、冰裂缝、冰蘑菇、冰洞、冰桥……令人叫绝的冰川弧拱晶莹透明,蓝中透绿。而从冰川“城门洞”进出的游人,探访的是冰下河的出口,观赏到的却是水晶宫。

  可惜这么好的风景在“5.12”大地震中被毁坏了,整个冰帽被震垮,冰帽大部分都沉到了海螺沟里,洁白的冰川被脏兮兮的砂石裹罩着,缺少了灵性和美感。

  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建议不要坐缆车上冰川,直接坐环保车到三号营地走黑森林,行程不到3个小时,可以经栈道穿越原始森林,其中的感受是无语比喻的。走出黑森林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冰川了,置身其中,那才叫真正一个爽!

原始黑森林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8-31 21:15:42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5.12”之后的海螺沟世纪冰川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9-4 0:26:08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7月27日至28日  雅安、碧峰峡(看大熊猫)

  从海螺沟到雅安,我们是花600元包的一台面包车,途中要翻越二郎山。满怀希望的上路,结果被泼了两盆冷水。

  第一盆,号称开了十几年货车的面包车司机原来是个水货新贩子司机,一路上不停地按喇叭,一到会车时就手发颤、脚发抖,长期跟在大货车的后面以30、40码的时速跑,后来才知道他不敢超车,NND,难怪他的面包车是新车。到了雅安城外又进不了城,雅安外环单幅修路,我们城外的车先进城,足足爬了2个小时,不到300公里路前后7个多小时才到雅安。天已黑,住店吃饭睡觉,一夜无话。

  第二盆,很想到二郎山观景台观风景的,可是一到山脚下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直到翻过二郎山快到雅安了雨才停,雅安真不愧为“雨城”的称号。

暴雨中翻越二郎山

 

[此帖子已被 成峰 在 2009-9-12 22:19:05 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9 20:53 , Processed in 0.0620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