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常识系列之40------户外运动之步行技法
户外运动是一项以步行为主的运动,如果掌握科学的方法要领可以在长时间的步行中避免疲劳。有经验的驴友总是把步幅放小,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而缺少经验的人出现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造成的。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如果是长时间走路,不要慌忙。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轻握,脚踏出后,膝部伸直。
参加户外运动切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拿行李,这样行走时遇到意外很容易跌倒受伤。如手冷可以带手套。
走上坡路,步幅放小。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实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特别要注意的是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尤其是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也会把石头踢到别人。老练的人,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紧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指尖。走下坡路时,整个脚底要贴在地面。如果斜坡太陡,可以学螃蟹一样横着走,前脚伸出站稳后,后脚再跟上,这样最不容易摔倒。
如果是一个集体在行走,由于每个人走路步频都不一样,有人快,有人慢。预防发生意外事故,团队速度不宜太快,不妨一面欣赏周团的风光,一面悠闲的走。尤其要注意前后队伍速度。
不妨让速度最慢的人走第二,这样就算是初级领道人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队伍的速度。切忌,切忌,绝对不要让最慢的人走最后,事故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户外运动说白了就是脚的运动,既然步行自然就要穿一双适合的鞋子。每一个驴友家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鞋子,例如皮鞋、跑鞋、网球鞋,以及平常所穿的连动鞋,这些鞋的鞋底都不一样。有的鞋底有高低起伏,适合校园野外运动,不易滑倒;有的鞋底又平又亮,那是因为经常在地板走路。鞋子因为使用的目的不同,形状及材料也有不同。
有经验的老驴到野外都不会穿新鞋子,只有那些新驴才会穿这崭新的登山鞋。到野外,需要长时间走路,避兔疲劳受伤,最好不穿新鞋子(除非你是没有运动鞋)。尤其是走石头路、山坡路、特别不易。
如果是到野外爬山郊游,一天来回的行程,穿普通的鞋子即可。如果是爬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就要穿更结实的鞋子,有很厚的鞋底,又能支持脚踝,不会使水侵入鞋内。通称为登山鞋。
购买登山鞋时,首先穿好一双薄袜子和厚袜子,再穿鞋子。看看脚趾能不能在鞋内自由活动。如果脚尖碰到鞋尖,就不适合。再者穿鞋子走走看,如果脚跟和鞋跟很容易滑动,就容易擦伤,这样的鞋子也不适合。
----------------------------------------
戶外常识系列之41-----驴友装备采购指南
既然钱不多,购买装备绝不要想“一步到位”。一只“始祖鸟”的包的价格是“李宁”或者“361”包的十倍有多,但是不会比便宜的包背着舒适上十倍。好的装备只意味着适合自己的装备,是需要个人实践慢慢体会的,不等于就是最贵的价钱。
既然钱不多,绝不要买最高级别的,极限条件下适用的装备。去极限地区不一定是老驴们的最爱,但肯定不是新驴们撒欢的地方。付出比普通装备高几个级别的金钱买极限装备,又没有什么机会去极限地区,是一种过量的浪费。新驴们喜欢名牌的顶级东西,认为能带来安全感,其实装备最重要是适用而非炫耀。
虽然手头不宽裕,但也绝不要买最便宜的东西。有时候贵的东西会贵得毫无道理,但是便宜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有它便宜的道理的。当你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各种不同颜色的商品,困惑于选择的时候,记住,不要买同类商品中最便宜的那一种。
既然准备买些旅行装备,不妨先列个单子,写下你对这件装备的具体要求。不要少于三项,也不要太多。世界上没有价钱便宜还很完美的东西,列个单子是为了和东西的品质妥协。你要找到一样东西是符合你最想要的条件的,同时就要牺牲一些期望了。让人伤心的是,每一次我列出来的排第一的条件都是价钱便宜。新手一定要跟着去户外活动体验一下,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装备和自己装备的局限性了。哪怕就穿着解放鞋去,至少回来也有经验了。
反季节购买是很划算的,秋天来临的时候买快干衣,夏天到来的时候买冲锋衣。户外店打折后的价格绝对会更实惠一点。
要出门,必须先做好体能储备,因为体能是你能给自己最好的装备,甚至是你迈出户外的第一步之前,唯一的装备。周末赖在床上或者长时间的晚上熬夜只能扰乱你身体内部的生物钟。是光线控制你的生物钟而不是更多的睡眠。如果你经常躺着,那么就试着一起床就到户外活动一下来帮助锻炼你的身体吧!
老驴淘汰或者多余的二手物品往往是新人可以用得上的,多寻找一下这方面的信息,有时可能以出人意料的价钱买到实惠的东西,而且还有使用心得免费附送。还可以看看网站上新到的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逛网站而不是真实的商店购买装备。在购买之前,建议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户外店看一看真实的物品的样子。鞋子和背包必须亲自试过再买,这是很多老驴的建议。
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完美的,没有100%透气和防水的衣服鞋子。因此尝试达到不可能的高标准就是在浪费时间。取而代之,定制比较实际的目标和顺其自然―这都会使你生活的更加快乐。
出门履行不要去计较装备的好坏,学会接受你的装备不如别人的现实。强行要证明军胶是胜过登山鞋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尽量让你的装备适合你要去的活动才是重要的,如果没有适合的装备,降低活动的难度和减小活动的范围是必要的。
既然你是中国驴,建议你还是尽量使用国货。国内户外厂家追赶国外优质产品的步伐看起来还是落后得很远,但还是有一些认真热心的厂家出品不错,并且价格优惠。在衣服、背包、帐篷、睡袋等选择上让别人推荐一些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厂家。我国是纺织大国,户外活动的衣物、包袋等装备一般国产的也能做的不错。技术含量稍高的头灯和炉具等还是国外的几个名牌做得比较好,但是价格也是国产的好几倍。选择时必须从参加的活动是否必须来考虑。
如果能花少量的钱就可以玩,先租后买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很多装备可以在户外店租得到。如果你参加户外活动的频率不是很高的话,或者还没有拟定主意买什么,租借会是很好的体验户外装备的方式。活动的过程中多与伙伴们交流,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最容易比较出装备的性能。如果你的数十元的装备能够获得与数百上千元的装备同样的感受,恭喜你,这次的活动你的装备可以说成功了。
---------------------------------------- 戶外常识系列之42------与大海搏击的冲浪运动
相信所有的人都从电视上看到过运动员站立在冲浪板上,或利用腹板、跪板、充气的橡皮垫、划艇、皮艇等驾驭海浪冲浪运动。惊险而又刺激的冲浪运动不论采用哪种器材,运动员都要有很高的技巧和平衡能力,同时要善于在风浪中长距离游泳。
冲浪运动以浪为动力,要在有风浪的海滨进行。海浪的高度要在 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夏威夷群岛常年有适合于冲浪运动的海浪,特别是冬天或春天都有从北太平洋涌来的海浪,浪高达 4米,可以使运动员滑行 800米以上。因此夏威夷群岛一直是世界冲浪运动中心。
器具和运动方法:最初使用的冲浪板长 5米左右,重50~60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泡沫塑料板,板的形状也有改进。现在用的冲浪板长 1.5~2.7米、宽约60厘米、厚7~10厘米,板轻而平,前后两端稍窄小,后下方有一起稳定作用的尾鳍。为了增加摩擦力,在板面上还涂有一种蜡质的外膜。全部冲浪板的重量只有11~26公斤。
冲浪运动是运动员先俯卧或跪在冲浪板上,用手划到有适宜海浪的地方作起点。当海浪推动冲浪板滑动时,运动员使冲浪板保持在浪峰的前面站起身体,两腿前后自然开立(通常是平衡腿在前,控制腿在后),两膝微屈,随波逐浪,快速滑行。
冲浪运动曾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常使人惊讶不已。1986年初,两名法国运动员庇隆和皮夏凡,脚踩冲浪板,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出发,横渡大西洋,二月下旬到达中美洲的法属德罗普岛,历时24天12小时。
冲浪运动是相当惊险的一项运动。脚踏冲浪板,出没在惊涛骇浪之中,即使熟悉水性,有高超技巧的人,也难免发生危险。因此,随着冲浪运动的发展,冲浪救生活动也在不断发展。
早在1778年,英国探险家J.库克船长在夏威夷群岛就曾见过当地居民有这种活动。1908年后冲浪运动传到欧美一些国家。1960年后传到亚洲。近一、二十年冲浪运动有较大发展,北美洲、秘鲁、夏威夷、南非和澳大利亚东部海滨都曾举行过大型的冲浪运动比赛。
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工业的诞生产生了轻便的塑料冲浪板,促进了冲浪运动的发展,由此,冲浪运动才真正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起来。随着冲浪运动逐渐普及和提高,其运动便向着竞技方向发展了。澳大利亚经常举行冲浪比赛。冲浪运动首届世界锦标赛于1962年在澳大利亚的曼利举行,其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比赛主要根据冲浪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冲浪数量和质量,采用20分制进行评分,如在30分钟内冲3个浪或45分钟内冲6个浪,再根据冲浪运动员冲浪的起滑、转弯、滑行距离和选择浪的难易程度等进行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