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几点建议
(一)、攻略。我们的这个小帖子,虽然号称“攻略”,实际上并不足称道。TX们真的要去攀登四姑娘山大峰,应当多多了解相关情况,做足功课,搞一个详细的攻略,结伴而行。
(二)、信息。攀登大峰前,在成都停留,打听四姑娘山最新信息,以决定行止。根据本人经验,从任何渠道获得的信息,时间长了都与实际情况相左。因此,信息必须核实,攻略可能修改。在哪里能够最有效而便捷地获得前述信息?本人推荐“成都梦之旅国际青年旅舍”,地址:成都武侯祠大街242号,电话号码:028-85570314,85570315。这间旅舍近日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最佳口碑青年旅舍”,真的不错,你在这里可以如愿以偿;运气好,说不定还有意外惊喜!另外,它的住宿费也不贵:25圆/人起步,顶好提前预订。
(三)、必备。
1、保温杯,0.5~1L。冰天雪地徒步,应当热饮!
2、防水鞋。每年6~10月是雨季,其它时间有雪。防水鞋自不可少。
3、防水手套。理由同上。
4、雪套。雪套套在裤脚与鞋子之上,可以防止雪和砂粒钻进鞋中。
5、墨镜。积雪刺眼,登山持续时间长,不戴防紫外线的墨镜会造成“雪盲症”。
(四)、轻装。同登山扎营相关的装备,均可以租到,也有人帮你驮运。如果你初次徒步4、5千米的高山,对于“高山反应”心里没有底,我强烈建议——你就轻装上阵,自带当天饮水、午餐和相机等,边走边玩边拍照,体验海子沟的恬静,同时适应高山徒步环境。扎营装备和你的食品、衣物统统交给向导去打理。
(五)、骑马。如果你不担心高山反应,而对于自己的体力没有把握,可以考虑骑马。为了节约,2人合租也行。但是,我注意到海子沟的马(或者一切的马?)有时似乎喜欢走偏锋:放着好好的“马路”不走,却去走陡坡、悬崖边。马儿也许是为了逞个人英雄主义,这对于求稳怕乱的骑士,却是不利。所以我的“建议”之外再加个“建议”:你决定骑马了,事先要挑一匹保证走“马路”的、老老实实的乖马!
(六)、冷热。高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叫你猝不及防。起风、下雨、降雪、冰雹等等...你的身体和装备,必须经得起恶劣气候,冷、热不惧。
(七)、胃口。一般的人上了高山,免不了高山反应,胃口就变差了。以我的经验来说,平时徒步三大碗,上了高山就减半——登山前夜吃了一袋方便面,外加半罐红烧肉。登顶当天早餐,吃了半袋方便面和2条小鱼。下山午餐,只吃了半根香肠。体力消耗那么大,却吃不下食物。狼毒花块头比我大,山上吃得比我还少,因为大家胃口都不好。怎么解决?登山前后顶好有一碗稀饭,外加咸菜,可就额手称庆了!
(八)、高反。我们武汉海拔很低,大家长期生活在此地,一下子去到4、5千米的高山,恐怕多数都有点高山反应,有的还会很严重。海子沟是没有医院的,我们也没有看到医生。所以,高山反应必须自己解决。我们的对策是:第一、逐步适应。我们的行程是:武汉(30M)-成都(540M)-九寨沟(3000M,住4晚)-黄龙(3500M)-成都-日隆(3200M,住1晚),然后登山。第二、吃药。预防高山反应的药,例如红景天之类,有备无患。当然,我和狼毒花登山时高反不严重,我们就没有吃药。
(九)、混帐(注意,这个“帐”是帐篷的“帐”,不是账本的“账”。莫错成了“混账”)。在登山营地,一人一帐当然好,可是难做到。为了减轻马匹的驮运负担,一般是二人一帐,即混帐。高山空气稀薄,两人在一顶密闭的帐篷里,很容易缺氧,加剧高山反应。所以,无论天气如何,帐篷切记要留条缝:让空气对流。
(十)、引子。本人的上述建议,以及帖子中的一些说法,对于你攀登四姑娘山大峰来说,都只是个引子而已。因为本人初次涉足四姑娘山,对其知之甚少。有很多驴友每年去四姑娘山,多次攀登大峰(以及二峰、三峰);还有一些驴友热爱四姑娘山,索性住在了日隆镇,成了四姑娘山的邻居与常客。这些朋友写了不少的四姑娘山介绍与攻略文章。所以,本人的最后一个建议是,TX们如果对于攀登四姑娘山大峰有兴趣,可以从本“引子”开始,然后去读读那些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10:35: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