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亲临农村感受了一下选举换届后的基层新的“两委”的实际运作状况,尽管还不是很全面,但是,至少还是比以前清楚了很多。
两委就是村民自己选举的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
两个基层组织的不同在于: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由村民推荐,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而支部书记则由村里的党员先投票确定候选人,当然必须首先是党员,然后再由村民选,上级组织确认。
村两委最基本的组成是3个人,另外一个是妇女主任。
比较大的村,编制可以多一点,但是必须确认了编制才能增加干部,否则,财政不会给工钱。。。
其实,因为村里没有直接付给这些为村民工作的干部们报酬,报酬是有财政统一转移支付的。。。
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村子没有多少税收,那么这个钱就是别的地方的人提供的。
比较无奈的状况在于:尽管村民选了自己的领头人,却没有公共资源交给他打理,特别是那些资源匮乏的穷村子。。。
一个村子,如果没有现存的产业和公共资源,这个主任就没有什么法子惠及大家了,也没有什么好处自己得。因为没有产出,在村里也没法收到公共资金,除了调节一下民事纠纷,管管计划生育和治安,算是搞搞力所能及的服务而已。
自身没法产出的话,自然只能靠外援了。。。
美国为什么能够把那些资源匮乏的国家搞乱,主要使用的手段就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提供外援。。。
村书记的境况相对而言就好多了。因为书记作为党组织的一员,有他自己的上级组织。如果上级组织资源丰富,有资源能够惠及到这一级基层组织的时候,当然是交给自己组织里的人来管理和处理。所以,这种时候,村书记的资源就比村委会主任丰富多了。
就组织而言,当然是可以调动的资源越多,组织就越强大。那些民主党派手上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就没有看到他们在村里搞什么惠民的实事。搞事,毕竟是需要人和钱的硬功夫。。。
不过,有一点比较可喜的是,在资源调配过程中,中国人不是很喜欢认签名,而喜欢认印章。
特别是认行政章和财务章。
而党支部的印章所盖的凭证,却是没法在行政渠道或企业财务里做报销凭证的。。。
所以,这个时候,掌握着村里行政章的村委会主任,倒是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尽管上面来的资源不是直接交给他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1 15:42: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