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割据革命纪念馆究竟是一个三层楼的房子,年代已久,比其红安的修建的纪念馆有天壤之别!参观还是有人,但是不多,毕竟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不是很多!巴中是一个地级市,比四川的德阳、绵阳等城市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大家还是要赶紧找钱!像洒家的这样的癫癫疯疯的所谓爱好者,毕竟是太少了!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河南的新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典型的中国民居建筑,见景生情!一下子就把俺们带到三十年代的。 出来纪念馆以后,巴中还有一个红军碑林!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 当地碑林倡建者张崇鱼历经征程,克服困难,在没有专人、专款和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100余次,行程数60多万公里,拜访了1000多家单位和5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碑林主要为红四方面军将士镌立个人纪念单碑,向左右起伏蜿蜒,依山就势而建,全长近800米,廊宽6米。目前为止,在长廊内已嵌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 其中有通江、南江、巴中、南部、阆中等所有在32-35年参加红四方面的阵亡人员名单,预计当时有20万人参见红军!很多人参军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无声无息了!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父母该是多么的伤心,这项工程还是当地的民间人士主动发起的!政府最后同意在巴中山上给一块地皮。从纪念馆到红军的碑林,没有公交车要么走,要么出租车!洒家一人正好是徒步旅游,40分钟以后达到碑林。这里却是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抬望眼巴中全市尽收眼底!赤化全川的成都军区的建立的纪念牌高入云端。在这里洒家看到了各地的阵亡的红军的名单,一串串的简单的符号,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耕者有其田,平均土地,红军当时的述求是有进步意义的,代表了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希望和要求,如果大家有吃有喝的,有田种。这种砍脑壳的事情,那个瓜娃子才会去干?所以土地的问题到今天还是有现实的意义的。
但愿无数的阵亡的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的川籍、鄂豫皖籍的红军他们的追求不会埋没。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碑林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红四方面军的最重要的几位领导人,全部有他们的塑像!这是很难得的。 下山的道路也是徒步的好地方,有一条小路直通山下,黄昏时分下得山来,过大桥,一路游览巴中夜景。晃晃悠悠的在街上来一份巴中川菜,回到旅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