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浅葱

川西 一路偏北。(完)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MM制作的PP,我都喜欢;这个MM去过的地方,我都要去!

                                                      ——永远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0:25:42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

回帖

24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20
发表于 2007-10-1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不是一般的漂亮。

貌是一只解放鞋的鞋印?

 

 

 

[此帖子已被 wk 在 2007-10-13 10:42:18 编辑过]


喊我的时候请口齿清楚点,千万不要喊成WC,拜托。
熬了8个月还是个连长,现在,俺又要从列兵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
发表于 2007-10-13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二郎山隧道: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国道318线上,其轴线分水岭海拔为2948m,隧址海拔2200m,最大埋深748m。该隧道于19967月开工,200112月竣工。隧道主洞长4176m,开工时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隧道为直线隧道,单洞双向行车,中部设变坡点,采用单心圓轮廓,其内轮廓半径为4.83m,净宽9.0m,净高6.85m。路面横坡采用双向人字坡,坡度为1.5%;设置双车道,路面宽度7.50m,平行导洞长4155m,主要作用为通风及紧急通道,通过14个横通道与主洞连接,其间距为42.5m;平行导洞净宽4.5m,净高4.5m,单车道,路面宽度4.0m。该工程的建成,避开了原来翻山时经常遇到的雨、雾、冰、雪、冻、滑坡、坍塌及泥石流地段,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单向管制通车,保证了全天候通车。工程总耗资4.39亿元。

 

泸定桥: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不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宽3,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导游要指着桥身讲);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枪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
  
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宽3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52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51:13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定: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赵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2年。

   康定古称打箭炉,蜀汉时诸葛亮南征孟获,遣将郭达在彼处(今康定)造箭得名。传说郭达将军昼夜造箭3000支,造完箭乘仙羊而 去,后人为纪念郭达造箭有功,把康定城东北一座大山取名郭达山。 在清咸丰年间还在郭达山下建有郭达将军庙。后人考证,诸葛亮远征 孟获,纯属南征,不是西进,派郭达造箭纯属虚构。其实打箭炉,是 藏语打折诸的译音。指大地山流来的的打曲河(雅拉河) 折为折多山流来的折多河。诸,是雅拉河,折多河两水汇合之处。  
 到清光绪康定已成为康区最繁华的商品集散地。但汉族裔人一旦 出南门或北门进入藏区(今甘孜州南路、北路地区),由于语言、文 字、服饰、生活习惯等的殊异,宛如置之异域,有了身离乡之感,便 称之为出关或到关外。而出东门则如还乡,故称之为进关、关内。  
 康定位于甘孜州东部。东与宝兴、天全、泸定、石棉县交界,南接九龙、木里县,西邻雅江县,北靠小金、丹巴、道孚县。东西最宽140公里,南北最长180公里,面积1142275平方公里。人口与民族,1990年底有人口96687人,其中城镇人口34301人,农村人口62386人;藏族54149人,汉族40052人,回族883人,彝族301人,余为蒙古、苗、壮、布依、满、瑶、白、土家、纳西等民族。

  解放后,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五十年代起相继修通了川 藏公路前线和北线,从康定出南门拥折多山可到川内除泸定以外的十七个县和西藏。过去出南门、北门的入康巴小道由于不通公路和行走的人稀少,被废弃了,这样关外便成了折多山以西的战区的代名词,折多山以东称关内。相沿日久,遂成习惯。  

     政治地位: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川滇青藏四省区周边山地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四川联接汉区与藏区的门户,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唐宋属吐蕃,元明置宣抚司,清设康定府,素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解放前为西康省省会,解放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一首《康定情歌》名扬天下。

  政区人口   1999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105992 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藏、汉、羌、回、彝等多民族杂居县,藏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70% ;全县幅员面积 11485.5 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全县地形复杂多样,大雪山脉之折多山将县境分为东西两大部,并由此形成地貌、气候、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强烈差异。东部为高山峡谷,属亚热带气候,这里桃红柳绿,物产富饶,有康巴江南之誉;西部为山原地貌,属高原型大陆气候,这里牛羊遍野,寺塔林立,是藏区风情的典型代表。县境内海拔最高点 7556 ( “天府第一峰贡嘎山主峰 ) ,最低点 1390 ( 大渡河 ) ,县委、县府所在地炉城镇的海拔 2560 。由于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康定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资源特点  康定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旅游、矿产、水能、光热和名优农畜品等资源品位高,特点突出,市场吸引力大。矿种有金、银、铅、锌、钨、铍、锂等,被誉为中国第二个乌拉尔,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在 1000 亿元以上,锂辉石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石膏储量居亚洲之冠;有大熊猫、云豹、白唇鹿、小熊猫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40 余种;有珍稀植物川西云杉、冷杉等,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樱桃等;以大渡河为中心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334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167 万千瓦;盛产虫草、鹿茸、贝母、麝香等名贵中药材;康定素有温泉城之称,境内地热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天然草场 1029 万亩。耕地 21.6 万亩。一(跑马山)一(《康定情歌》)是全县人民最为宝贵的文化资产和精神财富。

  社会事业    4 条国、省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方便;通讯条件大为改善,已开展移动通讯、无线传呼、图文传真等业务,实现了国际国内直拔。全县广播覆盖率为 74.6% ,电视覆盖率为 87.57% ,县境内有高校 1 所、中等专业学校 7 所,初等教育普及率达 100% ;康定多元文化并存,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歌舞、藏戏、绘画、雕刻艺术闻名遐迩,民族体育项目繁多,有赛马、摔跤、射箭、格吞俄多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省验收合格,全国少数民族健康教育试点项目已率先在康实施,县境内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68 个,卫生工作人员近千人。

   旅游资源   康定县是甘孜州东部开放开发县,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人开放县,被四川省列为旅游观光城市。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大多分布在县境内。跑马山、野人海 ( 木格措 ) 、塔公寺闻名海内外,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县境内汇集了登山探险、游览观光、休闲避暑、温泉沐浴和宗教朝圣等旅游内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和古朴神奇的民风民俗令游人流连忘返,康定正成为祖国大西南一条新兴的旅游热线。张大哥牦牛肉干、绿色食品青豌豆、松茸被列入《中国名优商品大辞典》;民族工艺品倍受人们青睐,康定银器、藏族服饰享誉于世。

   经济建设   近年来,康定县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经济发展思路,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抓住旅游、矿产、水电、个体私营经济和生态保护工程等优势产业,积极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一停(木材采伐加工业),二调(林业和乡镇企业),三稳(农业、工业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四加强(旅游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财税工作)的经济工作思路,在传统支柱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并逐步萎缩的情况下,实施1241 ”发展战略:强化一个基础 ( 大农业 ) ,缓解两个瓶颈 ( 交通、通讯 ) ;建立四大支柱产业 ( 旅游、加工、电力、矿业 ) ;落实一个保证 ( 科教 ) 。保持了全县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48:44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多山火烧云

 

    位于大雪山中段的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以往,不过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难,这里的山口海拔4298,路面极窄,塌方常见,冬季雨雪不断。如今,改建后的川藏公路已不复往日的艰险,道路平整、宽敞。折多山一线的地理地貌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带有典型的亚热带温湿谷地特征。

 

    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成因简析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叫作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波长越短的,像紫色、蓝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
        
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有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42:27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桥海拔3300米左右,高原气候,温差较大,气候多变。

 

        新都桥是摄影天堂,处在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景色


  新都桥镇又叫东俄罗,是川藏南、北线的分路口。车儿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秋风秋阳中炫耀着特有的金黄。 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的秋阳光线的描绘中,凸现着流畅的色彩和线条,使我们恍如置身画中。

民居 


   新都桥的藏式民居极有特点,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偶尔可见喜鹊在房前、溪边、草地上飞翔、跳跃。

交通


    新都桥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距离成都437公里,距离康定城80公里,康 定至新都桥路面为碎石路,73公里的路途中要翻越海拔4900的折多山,可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也可欣赏脚底云海。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55:52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幡就其外在形式来讲,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种: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第二种经幡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经幡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只是做得更加精巧罢了。第三种经幡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经杆上端的枝条上有繁茂的星火条,它是由五种颜色不同的小幡条构成一组。一般一个经幡上,根据枝条多少来确定有两组至三组星火条。这五块幡条的颜色排列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是这样的。最顶端为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蓝色幡条下面是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白色幡条下面是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红色幡条下面是绿色幡条在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当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间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乐;当自然界出现灾害的时候,人间灾害重重、不得安宁。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更为敏感。企盼人间太平幸福首先应该希望大自然无灾无祸,于是用经幡上五种不同颜色的幡条来表示这种心理依托,真是绝妙无比。

    经幡除了颜色的象征意义外,还有文字和图案主幡上密密麻麻的藏文字母和栩栩如生的鸟兽图案是木刻板印刷的,藏文一看便可知道是佛说经教。文字部分是直接传达意义的,不象颜色和线条,所以把文字念下来就能知道它的内容。既然是佛说经教肯定离不了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主旨。文字以外,四个角上的鹏龙狮虎图和中央的骏马驮宝图究竟象征着什么意义一时很难说清楚,于是翻阅了不少资料,国内外的藏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对此有些阐释,不过讲的最全面、最详尽的还是意大利藏学家南喀诺布先生,这位藏学家在他的论著《南喀诺布选集》(藏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关于风旗一节中对这些图像作了这样的阐释。(隆达、风旗)一词中,(隆)在土、水、火、风、天五大种中表示天。这个字的本意指大、全部、所有,若与别的字连在一起构成名词,比方说,。(森林)、(大江)从这些名词的词根意义上可以看得出有大、全部、所有的含意。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43:46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公寺:

    塔公寺是藏区著名的花教寺庙,在藏传佛教中地位较高,寺庙建筑壮观,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传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完婚时途经木雅人居住的这片草地时,看到此处草地风光清灵秀美,便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寺庙。正殿侧有一专殿供奉塔公觉巫,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的三尊觉巫,赠送给寺庙并献了鲜花,使这三尊佛像具有镇山护国之力。 塔公寺大殿和专殿对面,有一座珍贵名塔,相传此塔中柱,是从印度北部恒河流域开采的一株四季飘香的檀香树运回所制作的,塔内至今万年灯火不熄。塔旁有一口井,井中之水被视为益寿吉祥之水。   几百年来,信教群众认为,如不能去拉萨朝拜释迦牟尼,而只要去塔公寺觐见了觉巫也同样功德无量。从此塔公寺便名扬康巴,有了康区小大昭寺之誉,成为康区信教群众朝圣拜佛的圣地,塔公(菩萨喜欢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45:09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萨湖的传说


    卡萨湖是海拔3510、面积1.92平方公里的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线最大的水鸟栖息地,也是当地有名的圣湖。卡萨湖独具一格,湖水如镜,典雅壮观;湖中鸟鱼同欢,花草争艳;湖边牛羊相伴,人鱼相戏,妙趣横生。走川藏北线,卡萨湖可尽收眼底。…
  在很早以前,而今卡萨湖的位置是一个深谷。深谷里泥沙弥漫怪石嶙峋,没有湖水也没有溪流,贫瘠而荒凉。居住在这深谷里的百姓,生活得异常艰难。每天日出之前,家里的女人就要出门,到深谷外很远的地方背水,顶着炎炎烈日和飞扬的黄沙。在天黑前,再背水回到深谷。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更为不幸的是,深谷连续几年都遭受旱灾,这对靠天吃饭的深谷里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庄稼广种薄收,百姓叫苦不迭。就在这雪上加霜的时候,一个更为可怕现象接连发生了--深谷里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夭折。
    村里的一位老者,眼睁睁看着乡邻遭受着磨难,措手无策,于是便开始虔诚念佛,祈祷以菩提之心给百姓一条生路。就在他每日磕头祈求诸神佛的第一百零八天的夜晚,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位穿白衣、骑着白马的人,告诉他别忘了放走深谷里的青蛙。老人醒来顿悟,佛祖显灵了。天刚亮,老人便匆匆来到深谷寻找青蛙。可是旱地里滴水没有,哪见得到一只青蛙的踪影呀!就在他倍感失望而准备离去时,一块巨石卧于眼前,一打眼,巨石形状酷似青蛙。老人围着巨石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细细一端详,怎么看都像一只青蛙。他忍不住上前一推,手指刚碰到那巨石,巨大的石头就缓缓地挪动开了,石头下流出汩汩清亮的水。老者欣喜若狂,立刻跪地磕头,感谢神灵保佑。
    从那以后,深谷里的百姓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六畜兴旺。从那以后,巨石下的水一年年往上涨,涓涓的溪水也从远方的山谷奔来与巨石下的水交汇,久而久之,不知道多少年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卡萨湖。
    起伏苍茫的绵绵山峦向天际延展,是那种优雅的弧度永不失壮阔的气势。卡萨湖的碧蓝,就汪洋在这恒定的弧度和恒定的气势里,辉映着天穹的蓝。
    天,蓝的庄严、蓝的透明;卡萨湖,蓝的幽邃、蓝的莫定。
    我看见我的影子浸润在这千年水域,欲说还休。这是一种相亲相融的浸润。前定的语境,
    亘古不变。
    心伤了,可以抚慰;感情没了,可以寻求;这些都可以在时间里慢慢修复弥合,可是,影子走了呢?再多时间也没有用的。
    影子是什么?影子是消融在卡萨湖里的灵魂

 

[此帖子已被 睿 在 2007-10-13 12:45:57 编辑过]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89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607
发表于 2007-10-13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印象中,对西部只是一片模糊,熟悉长征历史后,对这片神秘的地方更是充满了向往,每次看到西部的故事,总想亲身去体验一下那里的生存状况和人文环境,这次有幸亲自走了一趟,感觉到了神奇的地方,也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走这段路,珍惜今天的生活。
真水无香,应当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091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351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0-13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联璧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942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786
发表于 2007-10-13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啊,视角独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回帖

45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80
发表于 2007-10-13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葱MM的图片,和睿MM的文字,让人既感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又享受到了心灵间的碰撞,这样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浏览该贴,发现有的时候,图画折射出了心灵深处的美丽,文字则描绘出了每一次被美丽击中后的涟漪。

在川西偏北的收获,原来不只是看,不只是说,还能这么投入地享受跟分享美丽。

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2111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0221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躬谢大家的抬爱!!

另外还要感谢同行的篮山,瑞瑞,小静,以及水水和刘队,还有司机候师父。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样愉快的旅行。

那么,我继续贴片片了。

拈花微笑 www.ouroad.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2111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0221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太干净了,拿来做封面可好?

 

[此帖子已被 浅葱 在 2007-10-13 22:30:44 编辑过]

拈花微笑 www.ouroad.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2111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0221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微笑 www.ouroad.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177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7-10-13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是一种既古老又长寿的树种。在我国新疆库车千佛洞地层中发现它的化石,考证至今约有6500万年了。有人说三干年胡杨永垂不朽。能活一干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当然这是种夸张。 

    胡杨为杨柳科杨属植物,是中亚荒漠区中分布最广的乔木种之一,它大致分布在30°-50°N之间的亚洲中西部、北非和欧洲南端。在我国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河谷最为集中,形成走廊状的沿岸森林,继续向东一直分布到甘肃和细走廊两端。胡杨是落叶中型乔木,高10-20它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它又具有强大的根压和含碳酸氢钠的树叶,因而能抗旱耐盐。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胡杨林和嫩枝是荒漠区的重要饲料;木材虽不理想但在缺材的荒漠却仍不失为重要用材;从树干切口流出的汁液是食用碱和制肥皂的原料,又可入药,当地群众称为胡杨泪梧桐泪(因叶似梧桐叶而得名),叶和花均可入药,因此胡杨是沙漠中的宝树。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是心特别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0 09:50 , Processed in 0.2727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