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湖边樵夫

酒这“玩艺儿”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7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一段原文的开头部分出来给大家看看:

   

  《狼毒花》

 

我面前时时浮出一幅图画。那是一条被勒勒车辗出深辙的小路,两侧盛开神奇的狼毒花,隔开沙漠与草原。一边绵延起伏着沙包,沙包上盘生了银柳、沙棘和梭梭树,沙包后便是一望无边的大漠。另一边辽阔地舒展开昭乌达盟秋天的草原。衰草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泛出金黄的光泽。草原尽头,火红的天边有两个人影在一匹马的马背上晃动,仿佛再向前跑一步,就会投入芨芨草丛勉强支托起的那轮硕大橘红的落日之中……

    于是,我依稀听到父亲在说:骑马挎枪走天下,马背上有酒有女人,这就是你的常发叔。

    于是,我又听到原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悲凉的感怀,唉,那时的天下是我们的天下!

…… …… ……

 

    反扫荡开始前,黄永胜关照我的父亲:权大个儿,把我的警卫员给你一个吧?

    “那怎么行呢?父亲握着下巴上的胡须摇头。战争催人老,26岁的父亲,脸相能作爷爷。我有小陈他们四个,行了。

    “这一次残酷,黄永胜微低着头,目光沿着上眼皮望定我的父亲,忽然将马鞭子狠狠抽左脚下那块井石上:能活过去的不会多。

    父亲沉默了。前天,这位晓勇善战又桀骜不羁的军分区司令员,作了轻装上阵的彻底准备:他朝那位涂唇描眉的马背上的女人吼了一嗓。有人说吓落马背了,有人说跑掉了。可是,过去半年中,几次反扫荡,行军作战他都毫不经意地带着这位女人,并未觉得累赘?。

    “听我说,大个子,黄永胜脸上浮起惯常那种冷傲自信的浅笑,我打的仗比你见的仗还多。我有预感,

    父亲不自在地耸耸肩,没做声。他的资历不能和黄永胜比。但是走过来的政委王平却笑了。口气好大哟!

    王平与黄永胜是红军大学的同学,比黄永胜参加革命早一年。他是开拓型干部,三分汉的干部多由他培养出来,根据地也是他领导创建。黄永胜曾对新调来的一位团长李湘发牢骚:三分区跟一分区不一样啊。他妈的,一分区是司令员杨成武说了算,三分区是政委王平说了算!

    黄永胜心里憋着劲,那张脸使红上来:有人是不服气哟。可老子的一个警卫员能打他的一个警卫班,试不试?

    “试过了,四比一。王平脾气好,能容人。工作中与黄永胜难免有矛盾,生活中仍是亲亲热热,不少开玩笑。但他生性耿直,这句玩笑便说得棉里藏针。

    黄永胜牙齿一挫。太阳穴上暴起一根青筋。午饭时,黄永胜抢过王平的菜勺子,筷子在菜盆里搅几遍,伸出头去说:五块肉。我俩逐肉菜盆,看肉进谁口?啊,试不试?王平笑得随和:你是司令,听你的。黄水胜夹起一片肉:来吧。王平伸筷子夹肉:好了,你动手吧。黄永胜牙缝里呲一声:少来这套,我不占你的便宜。你往中间夹。王平始终一脸笑,将筷子动一动,于是,两双筷子都夹在中间。黄永胜说:让你先夺。王平拖着声音:让我夺么,那我就I”

    “字一落,那片肉已摔不及防地抢来塞入嘴里。黄永胜吼叫:你他妈耍滑!王平一脸灿然:这叫王政委智取黄司令。黄永胜又叫:我怕你再也吃不上!王平夹起一片肉,显出停止玩笑的认真:我看不一定。

    接连三次堂堂之阵,肉都落入王平之口。

    黄永胜完全变了样子。通红的而孔忽然转为苍白,两眼时而暗淡,时而闪烁一下,接着又变得漆黑;他早已不吼叫,嘴唇抿紧,鼻翼张得很大,并且由于过度的激动而微微战栗。当他盯住王平时,头像一颗炮弹似的气势汹汹向前伸出。他已经夹起最后一片肉,举在面前决一死战地等候着。

    王平虽然还在笑,半张开的嘴唇却露出不自在的僵硬。他的筷子稍起又落,在菜盆上碰出轻轻一响,便庄严地举到面前夹住肉片。这两位年轻的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目光对视,撞出一团火花,算是宣战,便同时将目光投向那片肉,手头逐渐加力,开始最后一搏。

    两只手在抖,两双筷子在抖,那片肉也在抖,并且如胶皮一样被扯得张开变薄,随时要断裂一般。黄永胜额上绽起三道紧缩的横纹,嘴角下两条僵硬的纹路朝撅起的下巴颏上延伸过去。他的这一形象既能让敌人恐惧,也可以叫同志不安。万一他再输了……

    可是,那肉扑噜一声挣出了王平的筷子。

    黄永胜望着夺到手的肉,目光里流出疑惑。他抬眼望王平,王平及时4哦一句:妈的,要不是劲用久了手发僵,我未必输给你,于是,疑惑之色从黄永胜眼中逝去。他的喉结滚动着响一声,忽然张大嘴恶狠狠向那块肉咬去。

    咔嚓,竹木筷子断成四截。

他心劲太盛。

 

    “那时我们都年轻。”40年后父亲用淡淡的声音对我说。血性、锐气、冲动……”

    王平在这群青年干部的心目中,不但是政委,还是老大哥。七七事变,他从延安来晋察冀开辟根据地,囊中空空,便给毛泽东打电话要钱。毛泽东在电话里说:我也没得钱哟。你找有钱的人去要嘛。王平问:主席,哪个有钱啊?毛泽东说:你想想么。想不出来就睡觉,睡觉起来再想;想不出来再睡,睡起来就再想。王平照毛泽东的办法去想,一觉醒来果然想通:陕北有不少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田子里不乏有钱人。国共合作了,这些土围子仍然警惕八路军不许靠近。王平带几个人对着敌人的枪口往上靠,不听吆喝恫吓,迫近围子边,直到围子里开枪,子弹擦了头皮,才抓住理去找国民党县长:你们开枪破坏统一战线!县长把联保主任叫来,我们的人抓住他抽两个耳光破坏统一战线,破坏抗战,该枪毙!联保主任喊饶命,王平不慌不忙说:为了国共团结抗日,我们不毙你。但要罚款。

五千块大洋,两百担粮!联保主任磕头不迭:认罚认罚,我认罚。王平再给毛泽东打电话,毛泽东笑着说:这就对了。但是钱不能都拿走,给我们延安留一半。

    王平足智多谋,又能平易近人,干部们心服口服。难怪三分区是政委王平说了算,难怪黄永胜心里要憋气,时不时闹点小别扭。

    怕心气过盛的司令员再同政委闹起来,父亲忙感谢黄永胜的好意,同意接受他的一名武艺高强的警卫员。

可是,在齐家左发生一件意外事,以后的故事便整个换了样子。

 ......

有兴趣的TX可点此连接阅读全文http://club.bosee.cn/club/bbs/337_39_0_1.htm

 

[此帖子已被 一介 在 2009-1-1 21:14:4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女:
    樵夫大哥,您写的这帖,不仅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父亲的追忆,还让我领略了您文武双全的风采哦!

   

大家要在2009年的第一天去纵山,走了一天才回。

谢谢,过奖了。你的“父亲与酒”非常感人,使我也想起了老父亲与酒,看来还不能搁笔得接着来啊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

 

看了劁夫大哥的贴,令我想起二十年前读过的一篇让人热血沸腾好文《狼毒花》,作品中的主人翁被誉为酒神。作者便是当年红遍文坛的——权延赤。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把原文找了出来,重读一便仍有热血沸腾之感。

 

两年曾抱着蛮大期望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狼毒花》,不到两集便实在看不下去了。戏不够——拳头+枕头

 

蓦然想起了阿星的那句话——蛮好的个屁被(改编者)放的稀烂。

 

[此帖子已被 一介 在 2009-1-1 21:16:09 编辑过]

    看了,有趣,引用阿星的话,更有趣!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001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4308
发表于 2009-1-2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边樵夫:
一介:

 

看了劁夫大哥的贴,令我想起二十年前读过的一篇让人热血沸腾好文《狼毒花》,作品中的主人翁被誉为酒神。作者便是当年红遍文坛的——权延赤。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把原文找了出来,重读一便仍有热血沸腾之感。

 

两年曾抱着蛮大期望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狼毒花》,不到两集便实在看不下去了。戏不够——拳头+枕头

 

蓦然想起了阿星的那句话——蛮好的个屁被(改编者)放的稀烂。

 

[此帖子已被 一介 在 2009-1-1 21:16:09 编辑过]

    看了,有趣,引用阿星的话,更有趣!

哈哈哈哈!确实有趣!

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到的事情,开心过好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酿酒起源的传说:http://www.ah315.cn/display.asp?keyno=1848

仪狄造酒传说: http://baike.baidu.com/view/338506.htm

杜康造酒说:http://baike.baidu.com/view/29265.htm

其实,仪狄造的应该还算不上真正的白酒,只能算米酒,杜康才是白酒酿造的始祖。但是仪狄是夏朝第一代国王(禹)时期的人,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国王,仪狄要更早一些。

古代酒禁:约有四类,第一,为强国而禁。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酒亡国者。周公戒之曰:“群饮,汝勿佚,执拘以归周,予其杀而禹恶旨酒。”周公颁诰,严厉禁酒,唯恐民众败德伤性,损害元气,此为强国而禁酒。第二,为节约谷物而禁。酿酒需要大量谷物,东晋之时,一郡禁酒一年,就省米百万斛。(《晋书》卷九十一)刘备在益州任官时,曾因天旱而禁酒。(《三国志》卷三十八《简雍传》)节约谷物,历代禁酒,一般在灾荒之年实施俱多,史籍累见不鲜,但均为短期。因嗜酒自古成习,长期禁之,断难实行。第三为专卖而禁。《汉书·武帝传》韦唁注云:“禁民酒酿,独官酒置,如道路投木为权,独取利也。”似此非真禁酒,乃官府独自酿卖,以获其利,独占专利,可谓假禁。此前之禁,为民而禁;然武帝之禁,为利而禁,两者径渭分明。后来,两晋时朝廷实行的权酤,与汉武帝的酒酿专卖制度同为一丘之貉。可见,饮酒日盛,习俗日普,国家制度随机应变,官利本位优先,古今皆然,又岂独酒俗为然欤?但民好饮酒,禁之不绝,史籍昭然。第四,因酗酒肇事而禁。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农民丰收后酗酒闹事,文成帝为此下令禁酒,诏令明言:“酿、沽饮皆斩之。”(《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实则民禁官不禁,明禁暗难禁。(摘自黄现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月第1版)

 

尧非千钟,无已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

http://www.mtyx.net/newsdetail.aspx?news=story&ids=80

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扬其灵: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4764.htm

[此帖子已被 湖边樵夫 在 2009-1-3 1:22:04 编辑过]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622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678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3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女:

    父亲军人出身,一生耿直,也一生好酒。很小的时候,我就每天替父亲去打酒(那年代人们通常都喝的散酒),从2两打起一直打到6两,在童年和少年,我见证了父亲酒量的不断升级,可以说我是闻着酒香长大的,我的嗅觉对酒香特别亲近,可以肯定,那时的散酒绝对比现在的高档瓶装酒还要好,因为我至今都记得那醇美的香味!

    真的很难说酒这玩意儿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父亲因它会很惬意,常常在酒酣时豪情万丈地吼一曲“诸葛亮斩马肃”的京剧唱段,唱得还真是声情并茂,可是母亲却因它伤过心、流过泪......

    到我成家立业后,回娘家时,我老是记得给父亲买酒却忘了给母亲买水果,每次一回娘家,父亲就会拿出2个酒杯,高兴地说“来,陪我喝一杯!”而跟父亲的交流和沟通常常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进行的。记得父亲嘱咐我:“在家里可以多喝,在外面可不能多喝”。

    父亲去世多年了,每年清明,我都会带着酒去父亲墓地祭奠,真想他还健在,我还能有机会买酒他喝......母亲还健在,我只能把对父亲的思念更多地寄托于母亲,只要母亲有所需,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欣然孝敬。

[此帖子已被 海女 在 2008-12-31 17:28:16 编辑过]

真诚、感人,海女好文采。

那山、那水、那景年复一年停留在那里,看着芸芸众生从自己身边走过,其实只为等待着发现自己的眼睛......别抱怨我们身边缺少美景,只是我们等待得不够。 记住一句话,山始终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479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994
发表于 2009-1-4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写的精辟写的妙,喝酒品酒论酒的人才不在少数。

把酒当“玩艺儿”,这词听着新鲜,说明楼主喜酒品味不酗酒!这篇作业可算的加精了。关于酒有歌为证,不妨唱来博大家一笑。"滚滚长江都是酒,乙醇淘尽英雄。坛坛罐罐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汤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鬼喜相逢,古今多少人,全废酒坛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车:

拜读大作,写的精辟写的妙,喝酒品酒论酒的人才不在少数。

把酒当“玩艺儿”,这词听着新鲜,说明楼主喜酒品味不酗酒!这篇作业可算的加精了。关于酒有歌为证,不妨唱来博大家一笑。"滚滚长江都是酒,乙醇淘尽英雄。坛坛罐罐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汤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鬼喜相逢,古今多少人,全废酒坛中!"

    哈哈哈哈,风车老弟,好诗啊!!改绝了!!!

[此帖子已被 湖边樵夫 在 2009-1-8 21:25:40 编辑过]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722

回帖

1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1137
发表于 2009-1-7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万

回帖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8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7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一一拜读了
只要心是晴朗的生活就没有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62

回帖

1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2457
发表于 2009-1-7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也酒,败也酒,把度难。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001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4308
发表于 2009-1-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车:

拜读大作,写的精辟写的妙,喝酒品酒论酒的人才不在少数。

把酒当“玩艺儿”,这词听着新鲜,说明楼主喜酒品味不酗酒!这篇作业可算的加精了。关于酒有歌为证,不妨唱来博大家一笑。"滚滚长江都是酒,乙醇淘尽英雄。坛坛罐罐转头空,杯盘依旧在,几张老脸红。残汤剩菜酒桌上,惯看醉汉威风。一群酒鬼喜相逢,古今多少人,全废酒坛中!"

    风车,7号汉口风群吃年夜饭的时候,我把你改编的歌词朗诵并演唱了一遍,因是喜庆场合,我把你写的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人,全废酒坛中!"中又改了一个字:"古今多少人,全醉酒坛中!"    嘿嘿!

    遗憾的是你那天没去,你写得好,我也来了兴致,边吟诵边喝酒边吟唱,痛快得很哪!我喝了不少哦!

[此帖子已被 海女 在 2009-1-8 9:14:40 编辑过]

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到的事情,开心过好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479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994
发表于 2009-1-8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女一字之师,改的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492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309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8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樵夫大哥好!我认真滴学了N遍,只想与您把酒当歌......

海女的回复好认真,想起了故去的父亲......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澳金沙:

樵夫大哥好!我认真滴学了N遍,只想与您把酒当歌......

海女的回复好认真,想起了故去的父亲......

   说'学" 不敢当,能认识你这个才女妹妹,荣幸啊!!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332

回帖

2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1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0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与酒”话题引起的回忆

好多人一谈起菜的味道,几乎都会说“我妈妈炒的菜最好吃”。(其实是从小养成的口味)我却会说:我父亲过年时做的菜最好吃,现在一般难找到那个感觉了。因为母亲在我6岁时得脑冲血病故,六岁以前一年到头萝卜咸菜,也没有什么菜可做,所以记忆模糊。母亲去世时两个姐姐均已出嫁,家里只有父亲、哥哥和我。日子过的和电影《艳阳天》萧长春家一个样——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

后来的日子更加艰难,衣服被褥的拆洗缝补靠姐姐们轮流来帮助料理,吃饭这个天大的现实问题,就由老父亲又当爹又当妈的干了。平时生活的记忆大概就是吃糠咽菜饿肚子,因为我的童年赶上了“长身体时吃不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遍了各种树皮、草根。印象中,榆树叶子和榆树皮以及红暑藤是很好吃的,较难下咽的是扬树叶子,最难下咽的就是土豆藤了。我过早的体会到了老红军长征路的艰难困苦。虽然劳了筋骨、饿了肌肤,仍然未成大器。但却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从小吃过苦的人, 更加珍惜现在。这么多年来,在家里或单位,从没有为生活提过意见,是个非常好招呼的主。当家里有人吃饭挑剔或者提意见时,我家那口子就会在孩子们面前表扬我, 你爸从来没有挑剔过, 吃什么都是香的。孩子们就回一句,所以就长成了200多斤。

过了三年困难期,也强不了多少,虽然不是糠菜半年粮了,但每天的餐盘(家里平时不用饭桌,是一种50CMx35Cm周边有3CM高边的长方型木漆盘)里仍然少不了糠饼与野菜。只是那种难以下咽的土豆藤是不上餐盘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点点肉。那时候不象现在一大桌子菜,其实只一凉一热两个菜,凉拌土豆丝上面披一点点土豆细粉条,那味道美啊;热菜就是冻豆腐、现豆腐、土豆宽粉条(马莲叶状),加大片子带皮回锅肉一锅烩,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全家福”吧,那个香啊是只可意会,无法形容的。这么多年来,就一直没有找到那种感觉。

让夫人照我说的方法做过几次,总觉的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夫人说,你现在嘴吃油了,怎么会找得到那时候的感觉?我想也可能就是这个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年饭”烩菜快出锅的时候,老父亲就把他办年货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酒,非常非常隆重的,也是非常非常谨慎的从瓶子里倒在只能装2两的锡壶里,放在大锅与炕之间的牛头小锅里(平时利用大锅做饭的余热烧水的)加热。趁着片柴自燃烧煮饺子水的当口,老父亲和我们开始品尝那一年难得的美味。

老父亲将热酒慢慢倒入大概只有三钱的酒盅里,吃一口菜,便吱溜一口烧酒,并拌之以啊——的惬意声。所以后来我也养成了喝慢酒的习惯,为的是寻找老父亲那份喝酒时惬意的感觉。

其实,老父亲一生没有喝多少酒,我曾经和朋友讲过,我一年喝的酒,超过了老父亲一辈子喝的酒。父亲年轻时,虽然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五,但奶奶一直随我们生活,我们姐弟四个加上父母、奶奶七口之家,算是大户人家,旧时有“家有五口,一犋牛紧走”之说,那有闲钱喝酒。到了我记事的时候,也如上所说,只能在过年时打上二斤酒,一斤1.6元的散装白酒是吃年饭时享用一次,剩下招待客人时才拿出来的;另一瓶是0.8元一斤的薯干酒是自己在整个正月里类似正月十五等节日或者来客时才能享用的。

我们成人后,我在部队也只是探亲时带上两瓶“特制汉汾”孝敬老人,倒是儿媳妇---我的夫人,利用她在供销社工作的便利条件,在物资紧俏的年代,每月发下工资为老人购买一瓶瓶装酒和一瓶散装白酒,另外还要带上一包“水烟”(六块装)加几盒香烟。就别提老父亲有多满足、有多骄傲,逢人必夸啊。

 

 

[此帖子已被 湖边樵夫 在 2009-1-13 0:00:50 编辑过]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226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182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9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樵夫大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5 11:44 , Processed in 0.0712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