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您心目中的民间户外救援组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复制链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30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合理的框架是政府担纲民间为辅,民间以提供人力资源为主。

   有些救援装备不是民间资金能提供的,比如:直升机。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92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703
发表于 2009-3-31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醉棋横刀:

   最合理的框架是政府担纲民间为辅,民间以提供人力资源为主。

   有些救援装备不是民间资金能提供的,比如:直升机。

要有直升机就好了,至少可以保证上班不迟到

经常有喝醉酒的打110把警车当TAXI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9-3-31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直升机,在中国,要调动直升机,不是易事.至少到目前为止,和户外有关的救援还没出动过直升机.

就算以政府为主体的户外救援.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9-3-31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的音乐不好听,呵呵,茬子弄这个也娱乐.我想在回主题贴之前说一下国外的MRA情况

Mountain Rescue Association,即高山救援协会,简称MRA,它主要由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组成,一般我们认为它就是美国的救援协会。

MRA的宗旨是建立一个中央组织,通过组织与协调,共同促进更有效的登山安全教育,提高高山救援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救援技术和救援程序的自由交流,共享救援设备发展的新成果,促使高山救援工作的标准化建设。MRA对以下两个词有明确的定义:(1)高山救援单位:是指能在多山的环境中从事搜索和救援的组织,能在四个不同的季节中精通搜索、无技术救援和技术救援;(2)志愿者组织:一个志愿者组织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其成员中要有80%以上的志愿者;二是志愿者及他们代表的组织对其提供的救援,80%以上不收报酬;三是救援组织可以向被救对象的责任单位要求救援的实际开销补偿,但是不能向被救对象及其亲属、责任单位索取报酬。  

在MRA章程中,每一种救援都必须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例如搜索的程序为:(1)收到报警,确定响应紧急程度,发出警报;(2)发出警报程序;(3)启动应急程序(固定程序)和当地搜索工作程序;(4)制定搜索计划和策略,包括可行性分析;(5)搜索策略和操作,包括线装搜索、网状搜索等方式的确定;(6)追踪;(7)野外定向和行军;(8)夜间搜索;(9)无线电通讯;(10)ELT搜索;(11)GPS的应用;(12)适合当地的野外救生和救生技术、装备;(13)直升机的应用和安全。  

对以上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国际上的高山救援,一般包括搜索、救援和装备器材三个部分,而贯穿始终的是机制和体系。

机制和体系  

这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学习的地方。国外的救援组织几乎都是以区域为依托建立的。通常是保护区管理当局,或者当地的志愿者组成救援组织,而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提供协助。如警察局或者其他机构提供直升机,救护车等救援设备。以区域为依托的救援,充分发挥了及时、准确的作用,救人的成功率也高。  

因为他们距离近,熟悉地形,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救援的信息往往也通过政府的网络迅速传达到实施救援者。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9-3-31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被救援过一次,是在壕沟,虽然当时我们是有惊无险.但救援队的反应也是相当之快的.

我也知道一次成功的救援,也是在壕沟,当时反应也是很迅速的,定位.车辆,救援人员,宜昌当地政府的反应.都是可圈可点的.

现在我们来谈谈大家都说到的政府的认可,我不相信政府不想组一个这样的队伍,我不相信武汉登协不想组一个这样的队伍,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问一下,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支这样的队伍?这其中肯定有原因的,政府的官僚?还是NGO组织摇身一变把自已变成了管理者?第二个问题可能比较尖锐

湖北户外俱乐部很多,现在也组成了登协,这么些个俱乐部为什么不想着组一个这样的队伍呢,钱也有人也有.经过正规范培训了的教练也有很多,尽管我也参加过那些培训,也知道培训了些什么.

我们不能忽视湖北户外的主体是不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但是,他们可能会出事,俱乐部组织出的事会少点,也不能说没出过.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呢,在这样的现状下,有一个民间的组织也好.要是等,要等到何年何月啊.

现在有人愿意出来做这件事,我认为是好事,我也认为不能光凭热情,人员的培训也相当重要,现在比较成功的新疆,河南的救援队当初组建的时候不是也没有什么资金啊.

我赞同以政府为主体,但民间的救援我认为可以弄一个组织架构出来,这样的组织就算不被政府认可,也是不会被反对的,可以把它定义成自发的有组织的救援组织.不要定义成NGO.如果大家是想做事的话.

如果政府和登协到时候想摘果子,那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吗,大家本来就不是想在这个自愿的组织里获名获利的,现在有人愿意来接手对大家都是乐见的

要行动,只有动起来了,哪些不足才能显现出来,.刚开始就AA,就凭热情,也能看出哪些是真热哪些是假热.培训要做起来,我也希望登协那些有证的教练愿意自愿的免费的为大家做培训.

我认为不要发这样的贴子讨论,武汉圈子就那么小,想怎么做,有成熟的范本,蓝天,河南,新疆都是好例子,如果有一个两个漂亮的救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不认为这个贴子发在这里是适当的,可以直接找能探讨的人讨探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9-3-31 1:44:44 编辑过]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597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201
发表于 2009-3-31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半天时间,很认真的看了以上各位的回贴.

个人感觉,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民间户外救援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具体问题可以边办边规范.

512地震中失事飞机的寻找就是洞穴联盟的户外活动爱好者找到的,如果老是官方的武警,部队战士(他们不会SRT技术)可能永远也找不到飞机及失事者遗体

看中央电视台中放的一次科考飞鼠岩活动的视频,科考队伍请的一位有着十几年登山经验的户外教练,竞然不能熟练使用SRT技术,过一个绳节,搞了几个小时.

在国外,SRT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程,科考,救援,户外活动中,但在国内,好象只有少量垂直探洞的人使用SRT装备.

很多事,需要政府的介入必须有民间的推动,希望户外救援中也是如此.

 

网名:相忘于江湖.
欢迎光临我的相册 http://pjj3150.photo.163.com
欢迎一起活动,我的手机(户外用)13886488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597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201
发表于 2009-3-31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救援就象消防一样,平时的培训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平时的培训和练习越多越好;

实际应用也可以看成是对平时培训和练习的考验,当然,实际应用应该是越少越好,谁都不愿意事故发生.

但不管怎样,有这个组织是很有必要的.如能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有所着为则更好.

网名:相忘于江湖.
欢迎光临我的相册 http://pjj3150.photo.163.com
欢迎一起活动,我的手机(户外用)13886488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92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703
发表于 2009-3-31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仔还是有水平,见过事面.

一眼就看出帖子根本就不该发,可以说就是闹眼子

当然闹眼子也可能会成大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5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78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海:

华仔还是有水平,见过事面.

一眼就看出帖子根本就不该发,可以说就是闹眼子

当然闹眼子也可能会成大事的

回楼上的:

本贴是希望就救援项目的运作集思广义,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利救援联盟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

我们欢迎各位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和反对意见。

换个角度也就是说本贴所涉及的讨论及争辨都是严肃的。我们反对以江湖市井的态度和言语参与其中。请自重!

另外华仔也是本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和救援的骨干力量,他在本贴中以个人身份发表了他的观点,也是希望联盟的健康发展。请勿曲解意义。

至于本贴是否像您所定义的〝闹眼子〞(我们真的不太愿意引用这三个充满市井味道的三个字),我们只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湖北户外救援联盟 湖北水上救援队 生命阳光公益救护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3-31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民间救援,不好意思,我也算真的亲自参加过一次,但是很丢脸。

大学刚毕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在北京边上潮白河畔的一个小镇上,

当年的娱乐设施很少,院子里的孩子夏天就跑去潮白河里玩水,游泳。

要说那潮白河,和长江什么的比起来,也没多少水,但是,有水的地方流得还是很急的。

其中有个职工家的儿子,大概就十七八岁,留一撇小胡子,没事的时候还到我们单身宿舍溜达过。

有天晚上,有人跑我们宿舍来叫,问我们这些南方来的学生有没有会游泳的,有就赶紧去河里救人,说是那小胡子一下水就没起来。于是大家都跑去河边了。

那水确实是够急的,我们这些对自己水性没底的最多也就是只敢在边上打得到底的地方用脚在水里划拉划拉,心里还担心真碰到淹在水底的人怎么办。不过有一点,我们到达得确实比正规救援班子早一些。

我和一个哥们在河边浅水的地方做了做样子,俩人都说,看来我们这水性,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别帮倒忙的好。

后来还是公司的工会主席比较牛,在那些一起下水的孩子指认的地方,也就是激流区,把人捞起来了。当时他摸到人的时候,大叫:在这呢,在这呢!

那急的地方,在那儿,我们也不敢游过去。

可惜的是,那孩子在水里待了太久,没救过来。我看着医生给他做人工呼吸,打强心针,也无济于事。

当时,反正觉得自己在那次救援中,只是做了做样子,表达了一下姿态,实在是不敢,也没有能力干点什么实在的!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

回帖

435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53
发表于 2009-3-31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爵士冰:
告别户外:
加入像爵士冰那样残疾了找谁啊!对了,听说爵士冰就是玩户外头破脚断手被剧掉的了,自己都这样了再去救援。。。。不是冒犯你啊爵士冰,quote]

正是因为我经历过救援他人  也经历过受伤  被救援,所有这些经历,正是我坚定做救援事业、参与组织救援联盟,倡导户外安全的一个原因。不希望看到有更多的朋友受伤。

前路漫漫远兮!

谢谢你的关心!

 

冰啊

兄弟我就不说什么了

有什么要帮忙的就说一声吧

风中影子=大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9-3-31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海:

华仔还是有水平,见过事面.

一眼就看出帖子根本就不该发,可以说就是闹眼子

当然闹眼子也可能会成大事的

这位同学误解了我意思,我不认为这个贴子是闹眼子,我认为找地大老师或者有被救和救人经历的人来讨论可能更合适一些.

我是就上面有些回贴怀疑这个组织及冰的能力以及一定需要政府认可等一些观点发表我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个组织有必要,哪怕是民间自发的,至于将来做成什么样反倒不是现在急于考虑的.首先是要动起来.被认可被政府招安还是要看最后这个组织的成绩.

因为昨天晚上和今天白天拉萨停电,我一直没上网,昨天有些观点还没有表述完全.我想接着再讲一下.

湖北的户外人群是个典型的金字塔形.徒步人群由于入门门槛低,所以是大量的,接下来的岩,登山,滑雪,探洞,溪降等的人群相对较少.

做救援,首先要做风险分析,说白了就是危险源.

我个人认为湖北户外最大的风险可能是在峡谷溪降发生,接下来可能是一些无人区(真正的)的穿越.其它的出事机率会小一些.至于到外地去登山或其它探险活动出事了,这边的组织也不定帮得上忙.

如果单从以上两点分析,我认为现在民间的力量和技术水平是可以应付的.前些年的壕沟也是靠这些民间力量来实现的.

我们反复谈到登协,现在这个协会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真的还没看到.表面上的感觉就是俱乐部的集合体,带表了各俱乐部的利益.这可能也是目前救援的难点之一.

在登协,我个人认为深圳登协是相当成功的.它的成功点有以下几点.

1.曹峻的个人因素,北大山膺的背景,和登山方面的成绩,使人信服.

2.李兰,同样山膺的背景,加上严谨的态度,她来做培训,而且很多培训是免费的,使相当多的人的水平得到提高.

3.他们组织的活动各种都有,从徒步到登山.

4.他们不受制于各俱乐部.而且深圳从事户外运动的人群量大(非户外活动)有着很多出色的户外人员,他们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证的.但他们也参加了各种培训.

我个人还是认为如果登协能出面做这件事是非常好的,现在有个组织,可以成型的挂在登协的,为什么谈不好,我不知原因何在?

总之,不管能不能被认可,我认为这个组织是有必要而且需要快些组建起来的.

有句话说的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个人愿为这个组织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9-3-31 18:35:24 编辑过]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1

主题

733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6264
发表于 2009-3-31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仔在拉萨准备上珠峰了,还在关心千里之外的湖北户外救援!

一个登山者的理想境界:理性,内省,坚韧,关注,任俯仰,知进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77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655
发表于 2009-4-3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怎么会说话,就踏踏实实做点事情吧。

坚持是我的信念~!

感性户外,理性对待。 QQ:52756648 大脚印户外接待群:57387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5

回帖

37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19
发表于 2009-4-3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行,一般是先把握大的方向,细节问题,一步一步探讨、研究和解决。

实际上,探讨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也就是一个组织机构从成立到慢慢完善的过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志愿者户外救援队应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个人觉得,是一个科学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漫长过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问题,貌似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发达地区都已解决,只需要照搬照抄借鉴一部分,然后再科学发展一部分,离成功就不远了。

一味地畏难情绪,不是搞事情的人的正确态度。

一味地在大是大非面前强调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是行大行的人的做派。"

 

 

很喜欢茬子的这段话。

看了楼上诸多高人的意见,我也说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原谅:

1、爵士冰发起和组织湖北救援联盟的初衷是积极的、善意的,这是一件好事,湖北户外的大好事,大家都应该给与鼓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积极帮助想办法、出点子。就算是提意见和建议也应该是围绕“鼓励、肯定和支持”这样的基点上的。只能加火,不能够泼冷水。

2、最后不管这个组织会不会得到政府的认可或者政府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定性(那需要我们的努力和争取),但正如我们户外人的生活态度:既然是好的事情,我们就应当勇于去尝试、去做。不论是什么结果,但我们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至少我们的经验可以为政府将来的操作提供依据。

3、现实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打个简单的比方:黄冈的户外资源很丰富。假设有一个能力较弱的户外团队在我们黄冈某个峡谷被困求助。他可以打电话给很多个单位,也可以打电话给我们。那么我们对各黄冈各户外地点地形或许比政府相关单位更熟悉,在政府部门组织出动的时候,我们也出动。或许我们更快,救援行动更有效呢。是不是?有肯定比没有好。

黄冈游骑兵户外俱乐部
个人QQ:277095646

http://www.hgyqb.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劲骑士:

"大行,一般是先把握大的方向,细节问题,一步一步探讨、研究和解决。

实际上,探讨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也就是一个组织机构从成立到慢慢完善的过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志愿者户外救援队应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个人觉得,是一个科学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漫长过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问题,貌似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发达地区都已解决,只需要照搬照抄借鉴一部分,然后再科学发展一部分,离成功就不远了。

一味地畏难情绪,不是搞事情的人的正确态度。

一味地在大是大非面前强调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是行大行的人的做派。"

 

 

很喜欢茬子的这段话。

看了楼上诸多高人的意见,我也说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原谅:

1、爵士冰发起和组织湖北救援联盟的初衷是积极的、善意的,这是一件好事,湖北户外的大好事,大家都应该给与鼓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积极帮助想办法、出点子。就算是提意见和建议也应该是围绕“鼓励、肯定和支持”这样的基点上的。只能加火,不能够泼冷水。

2、最后不管这个组织会不会得到政府的认可或者政府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定性(那需要我们的努力和争取),但正如我们户外人的生活态度:既然是好的事情,我们就应当勇于去尝试、去做。不论是什么结果,但我们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至少我们的经验可以为政府将来的操作提供依据。

3、现实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打个简单的比方:黄冈的户外资源很丰富。假设有一个能力较弱的户外团队在我们黄冈某个峡谷被困求助。他可以打电话给很多个单位,也可以打电话给我们。那么我们对各黄冈各户外地点地形或许比政府相关单位更熟悉,在政府部门组织出动的时候,我们也出动。或许我们更快,救援行动更有效呢。是不是?有肯定比没有好。

 

等待等待---在等待QQ:562528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3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大侠们对志愿者、或对志愿者组织、或NGO的探讨,增加点素材,供参考:

新华每日电讯( 2008-08-02 13:05:30 )

参与志愿者偏爱“大场面”,“志愿”需“一时”更需“一世”
逾九成受访者希望成为志愿者,多倾向于参与重大活动或事件的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习惯性志愿”仍需时日

■读者调查

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王学良

    无论是奥运之年的全民参与,还是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志愿者”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在我国,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活动还处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相比之下,在一些发达国家之中,许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第三部门”(即民间组织)的作用和地位,甚至已经堪比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北京红十字会宣传部长张景华称感受到了一个“全民志愿”时代的到来。但也有观点指出,目前,我国公民对于“志愿者”及其相关活动的概念,认识得还不是非常到位。那么,在当前人们的心目中,志愿者是怎样的呢?本报为此发起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希望成为志愿者,但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参与“重大活动或事件的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来。

■参与志愿者,受访者希望“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本次受访者之中,有多半人(58.48%)没有当过志愿者,有过志愿者经历的只占41.52%。不过,这并不妨碍受访者对于成为志愿者的热情:本次调查显示,多达93.49%的受访者,希望成为志愿者。没有成为志愿者意愿的人仅占2.96%,另有3.55%的受访者表示“没想好”。

    受访者对于志愿者及其工作性质的了解,绝大多数(56.73%)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另有24.56%的读者在工作或生活环境中接触过志愿者,还有11.7%的受访者,他们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等本身曾当过志愿者。

    如此多的受访者希望成为志愿者,他们的动力何在?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希望借参与志愿者的工作来“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22.15%)。此外,希望“通过奉献爱心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慰藉与升华”

    (21.11%)和“通过参加活动而感受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20.42%)的人,也为数不少。

■参与志愿者,偏爱“大场面”?

    不知是否是巧合,近日,作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天津与作为2010年亚运会主办城市的广州,也分别出炉了两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天津,有97.7%的市民表示,如果有需要,自己愿意在奥运会期间成为志愿者,为奥运会服务;在广州,也有多达有95.7%的市民希望能够成为亚运会志愿者。齐刷刷超过九成的参与意愿,似乎印证了“全民志愿”似乎真的就在我们身边了。然而,联想到奥运年的特殊背景,我们不禁要在这个数据上加上几个问号。

    北京奥运会,是首次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夏季现代奥运会。面对这样的盛会,相信能有机会参与其中的人们很少会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与之类似的是:亚运会同样也是首次在广州、第二次在我国举办。“亲身见证历史”是很多人在接受采访时发出的心声。

    与之类似的是:在今年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志愿者纷纷要求亲赴灾区一线。有些因为无法向前方派遣志愿者的组织,甚至被一些志愿者指责为“无能”。

    本次调查中,对于“您更倾向于参加哪一类志愿服务活动”这一问题,最多的受访者(23.27%)选择了“重大活动或事件的相关志愿服务”。可见,人们对于“亲历历史”的“大场面”的参与积极性,恐怕也是造成“全民志愿”情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关于“您认为志愿者主要应该具有哪些素质”这一问题的看法上,更多的受访者选择了“能力”——具备一定为社会做贡献的技能(19.46%)、“合作”——服从整体安排、团队合作的精神(19.46%)、“奉献”——不计回报任劳任怨付出(18.18%)等素质,而与之相比,对于“将志愿服务活动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这一项,则乏人问津(11.32%)。然而,无论是李连杰的壹基金号召的“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还是茉馨的“爱心家园”提出的“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宗旨等,都提到了“习惯”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

■逾五成受访者肯定对志愿者进行“非物质奖励”

    志愿者是否意味着一定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这个心愿固然很好,但从实际情况考虑,不少参与志愿者招募、组织工作的人表示这种思路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长期建设。也有人担心,一些人会因为这种社会观念而难以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不过,本次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人对于志愿者这方面的看法,还是颇为“人性化”的——有54.3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提倡相关机构对志愿者进行一些“非物质奖励”。反对这样做的人,则占22.22%。另有23.3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

    由于我国的一些特殊规定,让我国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处境也与国外有所不同。本次调查中,55.56%的受访者希望民间的志愿者组织能够独立存在,并与各级政府有着良性的互动;另有14.04%的受访者认为民间志愿者组织应该是在政府协助指导下活动的。

    此外,希望由企业支持、资助下建立志愿者组织的受访者,只占7.02%。与之相对比的则是:近日,昔日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裸捐”的对象,正是身为企业家的自己名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3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志愿者,美国社会难正常运转
 ( 2008-08-02 13:07:23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
 

    美国是一个志愿者国度,志愿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公共图书馆、公园、医院、法院、老人服务中心、家庭与儿童保护服务机构和无家可归者庇护所。

    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约1/4的美国人当过志愿者,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大约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一半,其中每人平均每周当志愿者的时间为3.5小时,美国的志愿者组织达100万个:这些数据,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包括志愿者在内的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和企业一道,共同构成了维持美国社会运转的三大支柱。没有志愿者,美国社会无法正常运转。例如,全美消防人员中志愿人员多达80%。

    为何志愿者文化能在美国如此大行其道而且经久不衰?

■历史精神发扬至今

    志愿精神植根于美国建国历程。从建国开始,美国就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志愿者文化,它已深入美利坚民族的骨髓。

    在殖民地时期,为共渡危难,每个社区的成员必须承担各种工作,满足每一个方面的需要。他们发现,互助式的服务不仅已经超出维持生存的需要,而且还提供了社交渠道并培养了社区精神。由于当时没有一个正式的政府,北美殖民地社会许多事务要由志愿者或志愿团体处理。

    北美殖民者在向西部进发、建设新家园的过程中,志愿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殖民者尝试采用新方式建设社区组织,制订出基于相互帮助和志愿者个人服务的“管理规则”。这些“规则”后来成为各州宪法的基础。

    直至今日,自治的传统在美国仍然根深蒂固。与踏上北美大陆共同开拓的先民一样,美国人至今十分重视社区建设和提高社区福祉,社区观念非常强。因此,个人为所在社区当志愿者、尽一份力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因此,每当美国遭遇重大的天灾人祸,志愿者绝对都是救灾抢险的主力之一。在目前美国中西部密西西比河流域遭受的特大洪水当中,沿岸社区的民众发扬自救互助精神,积极自发参加抢险。他们夜以继日地用沙袋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过大堤。这些志愿者当中包括工人、农夫、小业主和其他各界人士。密苏里州路易斯安那市的市长吉尔特纳表示,对于历史上洪灾较多的中西部地区美国人而言,自救抢险是一种传统。在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遭受飓风袭击后,有110万名来自全美各地的志愿者自发到灾区参与抗灾与重建。

    尽管美国已经从最初的农业社会发展到高度发达的后工业化社会,但志愿者活动一直方兴未艾。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宽,志愿者组织越来越具“草根性”,形成居民广泛参与的热潮。

■政府倡导身体力行

    美国从联邦、州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长期倡导志愿精神,积极地向志愿者组织提供经济和其他援助。许多帮助无家可归者和贫困人口的志愿者组织都直接与相关的政府部门长期保持对口协作关系,直接获得指导和财政支持。

    美国还通过税法给予志愿者组织优惠。比如根据美国国内税务法相关条款,对个人和企业向志愿者组织和慈善机构提供的捐款免征所得税。志愿者组织本身也享受免税待遇。这些规定调动了个人、企业和志愿者组织从事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政府在研究和制定政策时,鼓励商家和个人向公益事业捐赠,如重征遗产税、消费税,捐赠可以抵税等。各级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对志愿者绩效评估,志愿者经历可以加学分,对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杰出的志愿者将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从1992年开始,在每年10月的第四个星期日要举行全国志愿者活动日,每年有200多万人参加。每年4月,也有一个“全国志愿者活动周”,活动期间由美国总统及州长表彰、奖励年度内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个人,以及有杰出贡献的企业界人士和演艺界人士。

    美国各级政府机构不仅倡导志愿精神,而且经常身体力行,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活动,如政府工作人员在志愿者活动日为市民义务打扫公园。

    不少人经常将志愿服务作为从政的铺垫。有些州长和市长在当选前曾从事辅导年轻人、担任年轻人运动项目的教练或给困居家中的人送饭等志愿工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已获今年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资格的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他在年轻时代就曾深入芝加哥黑人社区,提供法律方面的志愿服务,并借此打下政治基础。

    有意思的是,美国一些小地方的官员本身就是“志愿者”。在美国的小镇社区与乡村社区,许多政府官员是兼职人员,他们不拿报酬或只领取少量津贴。各级政府设立“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与特别工作组,监督或对众多的公众活动提出建议。这些群体的成员通常都是志愿者。

■宗教文化提倡“志愿”

    美国的志愿者文化有其深远的宗教和文化根源。美国许多志愿者组织都有教会背景。因为根据基督教教义,乐于助人是一种义务。每个会员通常都会向所在教会捐赠收入的1/10,做志愿者满足了“施爱于人”的教义精神。

    基督教传统是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美国有句格言,“宗教是慈善之母”,因此许多信徒将参加志愿者服务作为履行基督徒的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

    据统计,在全美志愿者当中,教徒占半数以上。专家认为,近年来美国民众对宗教的兴趣有所回升,正是因为看到一些有宗教背景的慈善团体在解决吸毒、艾滋病和酗酒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把当志愿者视作是增长技能、增加见识、结交朋友和获得乐趣的一种必要人生体验。美国的中学毕业生在申请大学时,当过志愿者几乎成为必要履历。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利用假期时间当志愿者。在志愿者机构组织下,大学生去需要帮助的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承担各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帮遭到自然灾害破坏的社区造房子,辅导农业季节性工人,在收容所为无家可归者服务等等。还有的学生出国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或去受艾滋病或贫困摧残的社区服务等。

    (据《半月谈》)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7 08:33 , Processed in 0.1769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