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回味一下历史:(锡崖沟挂壁公路资料记载)
在悬崖上开挖工作面。唯一的办法是从悬崖顶吊下大绳,把人悬挂在空中擂锤打钎。共产党员赵全钮,林小宝等十勇士,像红军攻占铁索桥一样,义无反顾地飞身挂在悬崖上整整熬过了五个春秋,硬是用虎口拔牙的办法凿开了一个个洞口。50多岁的宋银其在洞里度过了三个年夜而不下山,许多家庭都是三代人在工地並肩奋战。妇女们月夜推碾、纳鞋、做干粮、补衣服供应前线。在修路进入最困难的时刻,转业军人宋志龙回村了。在当时的锡崖沟,当干部就是当筑路干部,接班就是接修路的班。宋志龙在全村经济穷到极限的情况下,在疲惫不堪的乡亲们面前表了态:“我接班!我修路!”大伙拥戴他当了新一任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又一批敢死队,卷起铺盖,带上锅碗,剃了光头,扎进了工地,直攻地形最险要的“老虎嘴”,一干又是一年多。口渴了,抓一把冷冰冰的积雪;肚饿了,啃一口硬梆梆的干粮;流血了,捂一把土;皮裂了,裹一块布;头发埋住了脖根,胡子长到了喉头。他们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打通山洞,走出大山。
1990年腊月,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就在即将完工的一次爆破中,他抢先去排哑炮,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位锡崖沟人心目中最权威的共产党员倒在了血泊中,力图前去拉他的宋双保也献身在飞腾的巨石中。人们本想打通洞过一个高兴年,没想到已经穷到极点,干到极限的人们,雪上加霜,被迫休战。这个腊月,那年春节,全村人没有一丝笑意,家家都传出了哭声,胜利又推迟了一个年头。
1991年6月10日,这条路终于打通了,当第一辆汽车开进锡崖沟时,全村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掂着一挂鞭炮放,全路上、全村庄、全山沟,到处都响彻着鞭炮声,欢呼声。
锡崖沟筑路的事迹在各大媒体报到了,《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路》並加“编者按”说:“锡崖沟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排除万难,建设祖国的缩影。”以此为题材拍摄了《路》《走出大山》《沟里人》三部电视片。《沟里人》获得了当年“五个一工程”金奖。当时的省委书记胡富国同志为其题词:“锡崖沟精神万岁!”並以锡崖沟精神推动了太旧高速公路的进程,推动了全省的公路和各项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