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贞观宝翰亭也没机会参观到(据导游说被锁着)。

 

      贞观宝翰亭又名唐碑亭。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始建。亭内东西各置一巨碑,东面为唐太宗李世民于646年(贞观二十年)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碑。

 唐太宗一生雅好翰墨,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很多人猜测《兰亭序》被他带入了昭陵。《晋祠之铭并序》的书法颇具王体特色,全篇四十个“之”字无一雷同,是唐太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一篇融其政治思想、文学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旷世之作。

 

      《晋祠之铭并序》从碑成之日起人们就争相拓摹,被誉为仅次于《兰亭序》的艺术瑰宝。唐太宗曾将其拓片作为礼物赠给外国使节。

 

     《晋祠之铭并序》碑,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为晋祠人文景观中最古老的遗存,被列为晋祠“三大铭刻”之首。

 

      我们在晋祠逛了两三个小时,深切感受到它深厚的文化积淀。

 

      但要读懂晋祠,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xin_.gif

 

 


 

62976b1fx9c8d4dfa58cc&690.jpg

 

《晋祠之铭并序》碑,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为晋祠人文景观中最古老的遗存,被列为晋祠“三大铭刻”之首。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着些许满足、几分遗憾和无法解开的晋祠之谜,我们在下午三点多钟离开晋祠,前往太原城。

 

      上高速后,走太原绕城高速,然后在长风西街出口下高速。

 

      这里虽然已是市区,但属于离城郊结合部不远的地方。我们在晋祠路停下车,问了一下这一带的旅店价格,标间都在100元以下。于是决定,如果在太原城里没什么适合我们住的地方,就返回这里住店。

 

      我们跨过汾河,走南内环大街,进入中心城区。

      太原城市繁荣而干净,给人印象还不错。

 

      老婆和翠微在南内环大街一带问了一下住宿价格。除了市委党校招待所有120元价格的标间外(但已没有房间),其他几家标间都在180元以上,且楼层都不好。

      我们打听了清楚了行情,然后开车在市内转悠。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754.jpg

 

 

751.jpg

 晋祠公园里有不少历史人文建筑和景观,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看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太原土特产,我了解不多,所了解的,只对于醋比较心仪。山西老陈醋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颇负盛名,着名品牌的山西陈醋有东湖牌陈醋、水塔牌山西陈醋、 紫林醋等。这些著名品牌的醋都出产在山西清徐。我从家里出来时,曾我们那里大的超市如武商量贩店里看了一下,这几种牌子的醋都有卖的。

 

      山西还有一个有名品牌的醋---益源庆宁化府醋,这个厂坐落在太原市内。

益源庆宁化府醋厂,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孙宁化王朱济焕的王府作坊,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年间便已具有日产300斤醋的生产能力,是当时山西最大的醋坊。宁化府醋厂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

 

      “认一力的饺子,宁化府的醋,老鼠窟的元宵,六味斋的酱肉,杂割头脑清和元。”这是老太原人流传的谚语。

  

      山西老陈醋贵在蒸酵熏淋夏晒冬捞精艺,宁化府的醋选料苛刻,只用山西忻州、晋中一带产的高粱,豌豆则必须用晋西北产的小豌豆,先期要经过一年多的夏伏晒、冬捞冰等工序,后期还要采用熏醅增色加香,10道工序下来,色泽棕红,滋味醇厚的醋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说起宁化府的益源庆醋,太原的市民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据说每年的腊八节前,那拎着大大小小一大串醋壶排着一条龙的大长队去宁化府买醋腌腊八蒜的太原居民,俨然是省城的一大景观。

 

      虽然早些时,山西爆出醋勾兑的丑闻,但我想,买名醋,买好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975.jpg

 

  说起宁化府的益源庆醋,太原的市民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据说每年的腊八节前,那拎着大大小小一大串醋壶排着一条龙的大长队去宁化府买醋腌腊八蒜的太原居民,俨然是省城的一大景观。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算转到宁化府去看一看。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太原市桥头街宁化府60号,按着车载GPS的指引,我们穿过最繁华的五一广场,终于来到这个前店后厂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店门前。

 

      虽是平常时日,门市部里还不时有当地人拎着大塑料壶前来购买散醋。

 

      据我所知:目前6度的醋质量最好,可以长期存放。我在平遥的时候,曾问过一个号称卖东湖牌醋的老板,他当时说有6度的醋,8元一斤。我怕上当,没有购买。

 

      在宁化府的门市部,我问营业员,购买六度的散装醋多少钱一斤?

      她毫不犹豫地说:30元一斤。

      这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没想到散装醋价格还这么贵。

 

      但这应该是很权威的答复。其他地方的便宜价格估计多是假冒伪劣的东西。

 

      醋这个东西不是收藏品,无需长期放着。我们也不需要那么高度数的醋。

 

      于是在营业员的推荐下,我们买了一些四点八度,至少可以存放两年的壶装醋,既可以自己吃,又可以送给亲友们。

      此时已是下班高峰时间,太原虽不大,但汽车真不少,我算是在太原检验了一下在下班高峰时的开车水平。

 

      最后,我们又回到长风西街(那里上高速方便),找了一个既可停车,标间价格又合适的旅店住下。算是结束了我们在太原城的走马观花之行。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57.jpg

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太原市桥头街宁化府60号,按着车载GPS的指引,我们穿过最繁华的五一广场,终于来到这个前店后厂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店门前。

虽是平常时日,门市部里还不时有当地人拎着大塑料壶前来购买散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边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9月12日一大早,我们离开太原市,上高速北行。此行前去恒山。

 

      按理,离开太原,下一站应该是五台山。

      但我们放弃了五台。原因,一是五台山山高天冷价贵,我们没有带很厚的衣物,二是,翠微也想保留一个重要的地方不游,以便以后和家人以及朋友找一个非来山西旅游不可的理由;第三,五台山我早几年已来深度游历过。

 

      从太原去恒山,雁门关那则是非驻足不可的。

 

      我们沿着二广高速北行,过了代县出口以后,又犯了没仔细看路标的毛病。车过新广武出口,一不小心驶了过去,感觉错过了出口,但倒车回来似也不妥,那要倒车好几百米。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开,又走了12公里,到了一个叫张家庄的出口,连忙下高速,又往回开。好在耽误的时间和花费的冤枉钱都还不多。

下高速后,我们沿着208国道往南开,大约十几公里后,看到一个雁门关左拐的指示牌。离开208国道,很快就到了雁门关售票处。

 

      雁门关的门票价格令我意外。在山西的旅游景点中,一般都没把雁门关当个重量级景点加以介绍和推出,此前得知其门票也只区区几十元。

但眼前却是门票全票110元一张。幸好我们都可以享受半票的优惠。

 

      从售票处到景点还有好几公里的道路。自驾车是不让进入的,必须停在售票处的停车场。偌大一个可停几百辆车的停车场没有一辆车停在这里。可见这个景区是多么冷清。

      景区有摆渡的交通车送人,好在乘区间交通车不需要再交费。我们三人,加上几个零星散客,登上一辆交通车,前往雁门关。

通往景区的柏油路修得很好,除了少数特权车驶过,一路上没有什么来往车辆。

      可能因为这里海拔已高,两边的山势并不显高大,但绵延不绝,山后有山,岭上有岭。这些山岭都是恒山山脉的一部分。这里过去是一条狭谷小道,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入眼帘。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雁门关,《水经注》里有这样的记载: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郢,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为什么飞雁要从关门飞过?

      原来雁门山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周围群山峻岭环抱,只有过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不能从其他处飞过,只能从这里经过,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

      坐在车上,看着这些山岭,我想着坐落于此的雁门关,其在中国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该经历了多少惨烈的战争,该阅尽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多少人世沧桑。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所在的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

 

      有人认为: 雁门关之于龙城太原的重要,就如潼关之于西安、居庸关之于北京、剑门关之于成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关固守,都城自保。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周时候,雁门关还只是自然意义上的一座关,最早有周穆王公元前1023年巡边到此登上了雁门关的记载。

    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赵襄子就在这里设“鸿门宴”杀死自己的姐夫代王,占领了雁门关,吞并了代国。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赵国大将李牧曾多年驻守雁门,以防匈奴。匈奴单于曾率1O万余骑攻打雁门。李牧利用有利地形与匈奴决战,结果大败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西汉前期,匈奴屡屡来犯,汉武帝曾先后(前129——前119)派李广、卫育、霍去病率骑兵1万至数万出雁门关,北击匈奴。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乘机率部南徙,到达雁门,雁门山成为拓跋魏与西晋的边界,双方屡次发生冲突。

    隋代,北方的突厥渐见强大。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巡视北塞,到了雁门,被数十万突厥兵包围,突厥兵急攻雁门关。后赖吏部尚书樊子盖设计送出诏书,募兵来救,始得脱险。

    唐初,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长期镇守雁门,防御突厥南犯;唐代名将郭子仪出雁门平定了安史之乱。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当时雁门山——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辽多次向宋进攻。宋抗辽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代常年与辽作战,主要就在雁门关内外。杨家将镇守边关,对遏止辽军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很大作用。

 雁门关进入明朝时,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边关、边墙、边城同时得到大规模的建设,雁门关边防体系建设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工程。

    1937年9月,我八路军二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雁门关是中国长城线上最重要的雄关要塞。历史上除过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御突厥、宋阻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从建关起一直燃烧了三千年。可以说,雁门关是万里长城中最具防御功能和集中建筑智慧的宏大国防军事工程,它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民族艰难而漫长的民族大融合和发展历程。

    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在雁门关及其周边发生过1000多起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写入正史的就有140多次。

 

    一部雁门关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雁门关,《水经注》和《舆图志》记载“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山西历史名人傅山游览雁门关时,亲笔写下“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万里长城首席专家罗哲文考察雁门关时,认为“雁门关是整个长城线上最古老、最险峻、最重要的关隘,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关”

      可以说,不了解雁门关军事战争史,就很难读懂中国北部地区的历史;也不易理解中华民族北部地区大统一的进程史。“如果漠北草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大舞台,雁门关就是一幕幕历史剧的出场门” 。

      不觉之间,我们已经来到“中华第一关”的跟前。

      雁门关,我们来了!

 

      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有一片不太宽阔的空地。挨着山崖耸立着一段赭色的墙这是名人雕塑墙,墙上镌刻着“雁门关”三个大字。 这堵名人雕塑墙上面镌刻着曾经登临过雁门关的23位帝王、4位公主、30多位历史名将及部分著名古代诗人、学者的画像。

 

      2001年6月,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现在是国家级四A级风景名胜区。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review1209914783821_464862.jpg

 雁门关位置图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59.jpg


  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有一片不太宽阔的空地。挨着山崖耸立着一段赭色的墙这是名人雕塑墙,墙上镌刻着“雁门关”三个大字。 

  这堵名人雕塑墙上面镌刻着曾经登临过雁门关的23位帝王、4位公主、30多位历史名将及部分著名古代诗人、学者的画像。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名人雕塑墙对面的马路边,一字排开摆放着十几尊白色骑马者的石雕像,这是镇守三关数十年、“浩气英风留古塞”的杨家将石雕塑像群,从杨家父子到杨门女将,个个跨战马,举刀枪,威风凛凛,令人肃然起敬。

 

    杨家将的故事是我童年最喜爱读的故事之一。在小学年代,我家附近的一个连环画书店,一分钱可以租两本连环画的小人书,其中的《杨家将》、《三国演义》被我反复租看过几遍。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杨家将镇守边关,对遏止辽军想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牵制作用。宋对辽的战争是生死存亡之战,战争很激烈,也极艰苦。陆游曾有诗云:“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夜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古代的代州是杨继业故里,因杨继业破辽有功,后来乡人专门建有杨家祠堂奉祀。地方当局今日在发展旅游业时对杨家将如此重视,自然也能理解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67.jpg

 

 

868.jpg

 

 

866.jpg

  在名人雕塑墙对面的马路边,一字排开摆放着十几尊白色骑马者的石雕像,这是镇守三关数十年、“浩气英风留古塞”的杨家将石雕塑像群,从杨家父子到杨门女将,个个跨战马,举刀枪,威风凛凛,令人肃然起敬。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石拱桥,迎面是围城。城门上刻有“雁门寨”三个大字。 围城城门坐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最早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围城是古代守关御敌第一道防线。

 

      从明月楼进入后,路边是一个村庄。这个村子就是雁门寨。在地图上标明的是雁门关村。据说该村历史上被称为雁门寨,清朝时改为明月村,进入民国后才改为雁门关村。

 

      这个村子目前看上去只有几户人家,基本上每家都开着客栈,看来这里的旅游在目前比较冷清的情况下,住宿是不成问题的。据说以前这里有50多户人家,现在正在陆续搬回来。我看到路边一家名叫计元货栈的门店规模较大,刚刚开业。据一个带着客人前来游玩的当地人介绍,这是雁门关村村长搞的项目。

 

      雁门关村严格地来说,属于关外的村子。它是典型的边关村寨,其在古代属于漠北,为胡汉杂居村落。路过这个微型边界村,我想,在古代,它应该是见证战争最多的村子吧。

 

      顺着村子缓缓上山前行,前面有亭。亭子中有一口井,名曰:豹突泉。和济南的趵突泉竟然同音。其所以称“豹突”,据说是因泉水冒出汹涌,如野兽一般,故名。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760.jpg


  走过石拱桥,迎面是围城。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0 03:20 , Processed in 0.21511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