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仗剑走天涯

[原创]文明冲突与资源争夺就是国际板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回头再看一地鸡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如米国者亦如此,怪不得天朝骂娘的人会那么多!

 

美国人2011年对国家满意度创新低

2011年12月23日

新华网纽约12月22日电(报道员李大玖)美国盖洛普民调2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美国人对美国满意度平均为17%,仅次于2008年的15%,为自1979年以来第二低潮。

自1979年以来,美国人对国家的满意度分别在1986年和2000年达到高峰,满意度都是60%。2011年美国人的满意度最高点为美军击毙本·拉丹之后,达26%,最低点为8月至9月,仅11%。此后略有回升,12月为15%。

在回答“今天美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经济(26%)、失业(25%)、政府和政客(16%)、财政赤字(12%)、道德伦理(6%)。其中对美国政府和政客不满意度为1996年以来新低。

盖洛普民调逐月在美国50个州1000多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最后一次调查时间为12月15日至18日。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针对的是什叶派聚居区,最新消息死亡人数超过71人!

联想到前两天逊尼派副总统被逮捕,

不知道谁该高兴,不知道谁会报复?总理呼吁不要报仇,可能么?

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呜呼哀哉!

 

美军刚撤没几天巴格达遭密集袭击

2011年12月23日

22日,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安全部队在卡拉达对汽车炸弹袭击造成的大坑进行检查。

22日,就在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结束持续八年多的伊战不久,该国首都巴格达接连发生了至少10起爆炸袭击案,造成至少6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是近年来该国发生的伤亡最为惨重的恐怖袭击之一。分析人士认为,美军撤离以后独立维护本国安全的伊拉克安全力量,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种袭击方式齐上阵

伊拉克政府方面宣布,当天,在数小时之内,巴格达10个地区至少发生了10起爆炸事件。袭击者或将炸弹藏在汽车里,放在路边,或者绑在身上,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发动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这是几天前美军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全部撤离伊拉克后,巴格达发生的第一起袭击案,也是近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袭击案之一。

汽车碎片飞行数百米

警方称,第一起爆炸案是在卡拉达区发生的,一名自杀式袭击者驾驶一辆救护车,在靠近政府大楼的时候将炸弹引爆。现场响起巨大的爆炸声,灰黑色的烟尘冲天而起,汽车碎片甚至都飞到了几百米外的幼儿园,至少18人当场身亡。

住在卡拉达地区的居民梅苏恩·卡玛尔回忆说,“爆炸太剧烈了,我家所有的窗户和们都被震坏,现场黑烟弥漫。”

此后不久,在巴格达的其他数个地区,也接连传出了爆炸声。其中阿米勒区发生了两起路边炸弹袭击,造成7死21伤;杜阿拉区的汽车炸弹袭击造成3死6伤。

一个市场发生爆炸后,现场一片狼藉。救援人员迅速赶来清理倒塌的房屋。一位身穿黑袍的老妇人在地上痛哭,她说自己的老伴就被压在爆炸后的瓦砾下。“我找不到他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救出去了。”

伊拉克官方统计,当天的连环爆炸至少造成6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死伤者大部分都是什叶派穆斯林。

阴谋出自伊政府内部?

有分析人士将爆炸与伊拉克政府的“内斗”联系起来。不久前,伊拉克政府和来自什叶派阵营的总理马利基都指责副总统哈希米及其保镖卷入发生在伊拉克的恐怖袭击案,伊拉克司法部门已经将哈希米等人逮捕,并将择日审讯。但哈希米坚决否认有罪。支持他的逊尼派政党联盟已经公开抵制议会会议。

有观察人士认为,22日的接连爆炸或许是逊尼派穆斯林对什叶派穆斯林的报复行动。

巴格达安全部门的发言人卡西姆·穆萨维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中,阴谋出自内部。”

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对22日的袭击宣布负责。

 

伊总理呼吁民众“别报仇”

2011年12月23日

■ 反应

综合新华社电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22日说,当天在首都巴格达发生的连环爆炸袭击背后存在“政治动机”。

马利基当天发表声明说:“如此罪行的时机和地点体现政治特征。”他认为,袭击者在学校、集市等公众场合对无辜民众发动袭击,意在破坏国家政治进程,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但他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政治势力可能是策划袭击的幕后力量。

马利基表示相信,伊拉克政局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他同时呼吁伊拉克民众不要采取报复行动,以免落入袭击者煽动内乱的圈套。近来,马利基与其主要对立政治阵营、逊尼派主导的“伊拉克名单”之间的矛盾有所激化。分析人士认为,对立政治阵营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国家安全形势的震荡,但由于马利基政府基本控制了军队,因此暂时没有发生大规模内乱的危险。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伊拉克两派主要政治势力矛盾加剧,伊拉克暴力活动可能出现回潮。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阿梅里说:“目前伊拉克安全的最大敌人并非恐怖分子,而是政治内斗和教派、种族仇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3 8:02:41编辑过]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八卦一下!

 

其实在天朝百姓的眼里

 

大屁股没有什么不好的

 

 

美国会议员电话讥讽第一夫人“大屁股”遭曝光

2011年12月23日

资料图: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中新社华盛顿12月22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员吉姆·森森布雷纳(Jim Sensenbrenner)在公众场合被人听见在手机里讥讽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大屁股”,22日被媒体曝光,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这名议员正打算向白宫道歉。

森森布雷纳21日在华盛顿的里根国家机场候机室里等飞机时,跟别人打手机大声聊天。有人听见他说:一名妇女靠近他,并称赞第一夫人米歇尔。他告诉这名妇女,米歇尔应当实践她说教的那些东西,“她教训我们要吃健康的东西,而她自己却有一个大屁股”。

网络媒体Media Bistro很快将这段话曝光,在美国引起一片哗然。米歇尔当上第一夫人以来,一直大力推动健康饮食,在白宫庭院种菜,除了自己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还在青少年中推动体育运动。

森森布雷纳是美国国会中知名的共和党保守派议员。这位来自威斯康辛州的议员本身体格庞大,份量不轻。他嘲讽第一夫人的话传开后,有美国媒体讽刺他“自己在国会议员中不算苗条,却对第一夫人的后部评头论足”。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了!

 

美公布北约炸死巴士兵事件调查结果:美军属于自卫

2011年12月22日

新华网华盛顿12月22日电(记者杜静)美国国防部22日公布北约军机炸死巴基斯坦士兵事件调查结果,称美军行为属于自卫,且并未故意针对任何巴军方目标。

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军在这一事件中的行为属于自卫,在遭到袭击后予以适当还击。美军并没有故意针对巴基斯坦军方的任何人员或地点,也没有故意向巴方提供不准确的方位信息。

国防部将这一事件归咎于美巴军方协调不够。声明说,美巴军方官员协调不够,包括美军依靠巴联络官共享的不准确的地图信息等,导致美军对巴军方的实际位置存在误解。

11月26日,北约军机对巴基斯坦西北部莫赫曼德部落地区的两座检查站发动袭击,造成包括两名官员在内的24名巴安全部队人员死亡,另有15人受伤。美军中央司令部随后牵头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

这一事件导致美巴关系进一步恶化。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命令美军撤离舍姆西空军基地,封锁了北约经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的补给线,并拒绝出席本月5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很对嘛!

 

学习别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不光要大胆做,还要大胆说!怕啥哩

 

外交部否认中方因欧美制裁减少与伊朗经贸往来

2011年12月22日

2011年1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主持例行记者会。

2011年1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国网12月22日讯 外交部今天(22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刘为民就日本抓扣中国渔船船长、中国与伊朗经贸往来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有报道称,一些中国公司由于美国和欧盟对伊朗实施制裁而减少了与伊朗的经贸往来。中方是否知道这种情况?是否就此与美国和欧盟进行了接触?

刘为民说,我没有听说你提到的情况。中方反对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中伊在经贸领域保持正常、透明商业往来,不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不损害他国和国际社会利益,不影响中方在不扩散问题上的立场,不应受到质疑。中方一直就伊核问题与有关各方保持着沟通。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国有这样敢于拿枪与政府军干的平民么?

 

各方势力插手普通百姓遭殃

 

本报记者见证霍姆斯激战 武装分子拼命抢战略重镇

 

●本报赴叙利亚特派记者 邱永峥 刘畅


  22日,随着阿盟观察团首批成员将抵达叙利亚,观察团能否进入霍姆斯等冲突最激烈的地区成为焦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把霍姆斯封为“革命之都”,叙利亚反对派声称要把霍姆斯变成“叙利亚的班加西”,而叙政府则视霍姆斯为反对派“顽固堡垒”,因此,这个坐落在叙利亚腹地的城市迅速成为叙利亚危局“起爆器”。虽然叙政府曾组织少数媒体前往霍姆斯采访,但外国媒体几乎从未独立进入过霍姆斯。《环球时报》记者组日前深入霍姆斯进行独立采访时,亲身经历了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激烈交火。记者发现,即使在霍姆斯这样的“麻烦区”,决定叙利亚未来的可能并不是军事行动,“沉默的多数”才是左右巴沙尔政权命运的关键因素。


  霍姆斯枪炮声彻夜不停


  12月18日上午10时,《环球时报》记者自叙利亚军港塔尔图斯前往80公里外的霍姆斯市。这段行车只需45分钟的路途却让相处多日的当地司机麦立克闻之色变:“我是有家有口的人,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去霍姆斯。”此前他一直向记者唠叨:“你们可千万别去霍姆斯,去了就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国了!”


  经过记者软磨硬泡,麦立克最后答应前往霍姆斯,但条件是他的车绝对不进城,他只愿将记者送到离城5公里处,然后让霍姆斯城内出租车司机来接记者。途中,麦立克不厌其烦地叮嘱说:“千万不要上街乱走,下午3点之后更不要出门,不要告诉别人你们是中国记者。”


  从记者换车的地方到饭店,短短5公里的路程有3道检查站。全副武装的军警严格盘查每一辆过往车辆,情报人员则认真核对车上每名乘客的证件。“停车检查!”“闯关开枪!”等红色警告牌随处可见,路旁掩体内架着的机枪直指过往车辆。在公路上记者看到,一条深3米宽2米的壕沟绵延向前,似乎将霍姆斯城与周边完全隔断,只留下不多的路口供人员出入。沿途一些土堆后面和树林里,记者不时还看到步兵战车和坦克。再往里走,开始出现生活区,以三四层小楼居多。虽说街边也停着一些私人轿车,但记者惊奇地发现,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而且居民楼的窗户都拉着黑色的铁帘。路边一幢政府大楼门窗紧闭,大门上方挂着的巴沙尔总统和老阿萨德总统画像上,爆炸的痕迹清晰可见。


  《环球时报》记者住的索菲亚饭店坐落在霍姆斯市西南,距离霍姆斯阿萨德中央大街不过500米,离老城中心也不过1公里。饭店前台服务生对记者重复了一遍与司机一样的警告:“这里电话正常,虽然会停电但多数还是有保障的,只是你们千万别出门,更不要在下午3点后上街!”记者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我们房间所在的七层只住了记者一行两人。说话间,市中心老城方向传出断断续续的枪声,但服务生处变不惊,显然已经习惯了枪响。


  果然,一过下午3时,霍姆斯街道上的车辆骤然减少,而枪声也密集起来。下午5时,天色暗下来后,《环球时报》记者从饭店房间向外看去,在昏暗的路灯下,马路上没有任何车辆与行人,枪声也停了下来,除了风声外,全城一片寂静,这里似乎成了一座“死城”。此时,索菲亚饭店内突然冒出六七个服务生打扮,却拎着AK-47或者拿着手枪的男子。据称这些人是当地的便衣警察或特种部队军人,他们听说有外国记者入住这里后就赶来了。


  晚上8时刚过,从老城方向再次传来密集枪声,不久后又传出一阵阵沉重的炮击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时。最紧张的时候,响枪的地方似乎就在记者住的饭店门外,饭店里几名便衣军警都拎着枪冲到门外马路上紧张观察。


  在叙利亚,“麻烦区”远不止霍姆斯。在叙总统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几乎每个路口都被沙袋堵得只剩下可容一辆车进入的窄口。在塔尔图斯省与霍姆斯省的交界处,叙军哨卡上的官兵特别提醒《环球时报》记者和司机:“你们千万不要走山区通往霍姆斯的山间公路,那里是绝对的危险区。武装分子频繁袭击过往的车辆。”

武装分子拼命抢战略重镇


  到底谁在霍姆斯与叙利亚政府军激烈对抗?与动荡“早期策源地”的德拉、哈马和伊德利卜等地区相比,霍姆斯最初并不起眼,是什么让它演变成为叙利亚的风暴眼呢?霍姆斯坐落在叙利亚的腹地,向南160公里就是首都大马士革,向北100多公里是商业之都阿勒颇。由于有高速公路相连,《环球时报》记者从大马士革到霍姆斯,除去停车检查时间外,最多只用两小时,霍姆斯到阿勒颇的路况也相当好。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占叙利亚人口近一半,一旦反对派武装在霍姆斯站稳脚跟,这两大城市的民心会全面动摇。相比之下,偏居南部边境的德拉和北部的哈马都没有霍姆斯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战略影响。


  除了战略位置,霍姆斯的反对派武装还能容易地获得武器装备。《环球时报》记者前往霍姆斯的途中发现,这里距武器泛滥的黎巴嫩最近仅8公里,而叙利亚守卫这段边界的力量显得很薄弱。记者在边境地区看到,一些警察只能开着民用车辆在公路上设卡搜查枪支弹药。更麻烦的是,在霍姆斯执行军事行动的军队多半是从外省调来的,霍姆斯四周山区地形复杂,尽管有壕沟隔断通往山区小路,但对当地反政府武装显然不起作用。


  霍姆斯还拥有叙利亚两大炼油厂之一。叙利亚柴油生产能力本来就弱,之前主要从欧洲和土耳其进口,在欧洲和土耳其实施制裁后,柴油供应只能靠本国两大炼油厂提供。一旦霍姆斯失控,受威胁的不只是叙民众的冬季供暖,政府军的坦克都可能因此趴窝。


  “霍姆斯人一向被外界视为叙利亚最温和的人群。而且他们在叙利亚的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叙利亚公认好人的霍姆斯人都起来反政府,那么所产生的影响相当大,会动摇大马士革的信心。”

各方争取“沉默大多数”


  虽然在霍姆斯爆发的冲突非常激烈,但在记者走访的这些地区,大多数人都不愿对这场冲突表态。实际上,与埃及、利比亚等国民众不同,叙多数民众始终没有站到支持或反对政府的前线。实际上,叙利亚乱局持续9个月,叙党政军核心基本稳固,连举家在外的外交官也几乎无人叛逃。《环球时报》记者在叙采访众多民众,许多人要么期望能维系以前平静的生活,因为“革命后的埃及或利比亚实在不令人向往”;有些人对政府也不满,认为军队是在“搞屠杀”,但他们同样不信任由流亡者组成的反对派及反政府武装。“这些人是沉默的多数”,《今日叙利亚》杂志日前担忧地把他们称为“灰色地带”。


  显然,这群“沉默大多数”的选择具有左右叙利亚变革的力量,而对他们的争夺战也正在展开。反对派力量近来全力策动民众加入反对巴沙尔阵营。在拉塔基亚,反对派人士沙马称,多数民众出于自保本能选择依靠政府,这是一种“惯性依赖”。反对派不久前搞了一次大型示威活动,主题就是“你们的沉默在杀人”。西方大国也试图影响叙利亚这群“沉默大多数”。不久前,英国驻叙大使考里斯开通博客,“以个人身份讲述叙利亚”。此后美国大使和法国大使相继在使馆“脸谱”网站建立个人主页解读叙利亚问题。经过讨价还价,叙政府日前不得不签署阿盟向叙利亚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观察团22日将抵达大马士革。当地有分析称,阿盟观察团的大规模入境势必让“沉默大多数”敢于站出来说话,显然这会对巴沙尔政权造成巨大压力。


  叙民众对未来很茫然


  几天来,《环球时报》记者两次深入霍姆斯采访。虽然一过下午3时,这里家家户户门窗封闭,入夜后更是彻夜枪炮声,但天亮市民仍外出工作采购,生活和战争竟如此默契,诡异如同地狱。有分析认为,虽然这群“沉默的多数”现在对动荡的局势仍淡然处之,与叙政府配合,但如果柴油紧缺情况恶化,停电时间越来越长,持续上涨的物价难以遏制,难保民心永远稳固。一名常驻大马士革的外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西方试图通过制裁推动叙民众把生活环境恶化与巴沙尔拒绝下台联系起来,以此在叙社会内部制造“革命突破口”。


  叙利亚政府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想尽各种方法以稳固民心。叙国家电视台和电台频频要求“沉默大多数”主动担起“国家重担”,称“你们的沉默会害了国家”。记者从塔尔图斯返回大马士革的路上,司机麦立克一直在听一名政府高层发表的讲话,他说:“政府如果能在3个月内解决霍姆斯问题,叙利亚就会重归平静。”但多数叙利亚人对未来很茫然。在采访中,一些叙利亚人甚至反问《环球时报》记者:“你觉得叙利亚未来会怎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3 8:26:18编辑过]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狠,领导人狠就可以说这样的狠话,没有人敢放个屁说个不!

 

但是小国比如叙利亚就不行,说这样的狠话,很容易倒霉的!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逻辑!

 

俄总统谴责外国势力干涉俄内政 称俄需要民主而非混乱

    摘要: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不允许极端分子将社会拉入“冒险行动”,也不会容许外部干涉俄内务。他强调,俄罗斯需要的是民主而非混乱。

      环球网12月22日消息,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不允许极端分子将社会拉入“冒险行动”,也不会容许外部干涉俄内务。他强调,俄罗斯需要的是民主而非混乱。


      据报道,梅德韦杰夫是22日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时做这番表态的。他说:“人们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受法律保障,但操纵和误导俄国公民以及煽动社会纠纷的企图是不能被接受的。我们不会让挑拨者和极端分子把社会拉入他们的冒险行动中。我们不容许外部干涉我国内务。”  他还表示,俄罗斯需要的是民主,而不是混乱。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应该允许的!

     

    英高官称苏格兰独立压力增大 大不列颠王国面临解散

      摘要:据法新社12月22日报道,英国政府最高公务员——内阁秘书奥唐纳尔(Gus O''Donnell)22日表示,随着苏格兰独立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列颠王国面临维护统一的“巨大挑战”。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报道,据法新社12月22日报道,英国政府最高公务员——内阁秘书奥唐纳尔(Gus O''Donnell)22日表示,随着苏格兰独立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列颠王国面临维护统一的“巨大挑战”。


        报道称,即将于2012年1月1日卸任的奥唐纳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苏格兰民族党(SNP)的崛起对拥有300年历史的不列颠王国构成巨大考验。他说:“未来几年,(英联邦)将面临极大挑战,比如是否保持联邦统一。”


        据悉,大不列颠王国于1707年建立,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一个主权国家。苏格兰1997年通过投票,最终于1998年成立苏格兰议会。苏格兰议会对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2007年选举过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成为苏格兰议会最大的政党,当时还只是一个少数党,直到2011年成为多数党。


        报道称,苏格兰将通过在2014年或2015年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大不列颠王国之中。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的博文,一家之言不予评论!

       

      但是仅仅从一点看:比较天朝搞核武器之难,小小的朝鲜居然可以成功!可见其精神力量不可小视!

      当我们很多人抛出一句独裁者去死时,其实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远远不及人家的强大!

       

      金正日为何赢得世界尊重?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后,世界各国反映不一。但无论是哀悼还是表示关切,都体现出逝者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既有出自对朋友的尊重,也有出自对对手的尊重,一位政治家最后有此殊荣,也足以瞑目了。

      金正日为何赢得世界尊重?这里最重要的一点,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在金日成去世后,他以坚强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带领朝鲜人民在反对外来威胁和压迫,战胜国内自然灾害,建设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朋友还是对手,都不可能无视这种业绩。

      今天的朝鲜,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国内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面前,能够风雨如磐,屹立不倒,这里当然有中俄等大国长期支持、援助的因素,但朝鲜自身所具有的凝聚力特别是领导人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

      一个三千多万人的小国,一个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威胁并长期被“国际社会”所制裁的国家,建设并保持了一支令人不敢小视的武装力量,搞出了自己的原子弹、导弹,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国家没有一种精神力量做支撑,没有领导人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去运筹和推动,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果的。

      这些年,朝鲜被迫实施的“先军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难免带来影响,高度的“封闭性”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在朝鲜,并不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免费的,人民虽未过上“小康”生活,但不用担心失业,也不必承受“房奴”的重负,更不需要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而“裸奔”。尽管有时候会饿饭,但原因老百姓都清楚,至少不会因“朱门酒肉臭”而寒心。一百多万枝枪都在民众手中,试想如果没有民心做基础,哪个国家敢于做出这样的事情?

      在某些人看来,朝鲜是个“不讲信誉”的国家,出尔反尔的事情经常发生。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退出“六方会谈”,这些举动都曾让人们瞠目结舌。但谁能否认,朝鲜如此而为,不是事出有因,不是对强权的反抗,不是一个小国被迫采取的斗争策略?更何况,朝鲜并不死板,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强硬,什么情况下该做出让步和妥协,这种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成熟性,比中东某些国家的领导人要高明得多。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在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他为这个国家付出了毕生精力,也为他所热爱的人民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让朝鲜人民活得有骨气,有尊严,也让朝鲜成为诸多大国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东北亚稳定的关键一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者,朝鲜人民为他流泪是情理所在,朋友对他哀悼是情出于心,而对手对他的尊重,自然也是对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的尊重。因为,紧紧依靠人民并借助人民的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强者的人,需要而且也应该赢得这个世界的尊重!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刊年终特刊!

       

      俄刊:2011,严重超载的一年

      2011年12月23日

      【俄罗斯《权力》周刊12月19 日一期文章】题:严重超载的一年(作者政治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等人)

      原编者按 正如本刊今年年初所预言的,2011年没能让世界更加稳定。应付经济危机的方法还没找到,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在加深,伊朗继续搞自己的核计划,莫斯科与华盛顿关系“重启”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对立,革命浪潮席卷了阿拉伯世界。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在年末出现了4年来美最激烈的争吵。罪魁祸首是美国早就制定的在欧俄洲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莫斯科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试图与华盛顿和北约就建立共同反导系统达成一致,甚至建议将欧洲单独划分出来,由自己来承担防御其中一个方向的导弹来袭的任务。这个建议遭到拒绝。于是克里姆林宫要求美国签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白纸黑字地向俄罗斯保证欧洲反导系统不针对俄核潜力。

      得知美国人不会签订有关反导的任何协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了愤怒的讲话,指出美国背信弃义,华盛顿和北约阴谋让俄罗斯的核潜力失去作用,从而威胁俄安全;其次表明将采取反击措施,包括在俄罗斯的西部和南部部署现代化的攻击系统,可以火力摧毁反导系统的欧洲组成部分,同时装备弹道导弹全面对付反导系统。最后,梅德韦杰夫还威胁退出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它往往被看作是俄美关系“重启”的唯一重要成果。

      问题不在于俄罗斯能否吓退西方,而在于梅德韦杰夫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宣布“重启”已经结束。那个曾令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都自豪的俄美关系“重启”在今年戛然而止了。双方又开始相互指责,如同小布什执政时期。在国家杜马选举之后,俄罗斯重新指责西方支持俄反对派。普京指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教唆俄罗斯的反对派。在明年3月总统大选前,俄罗斯政府的反西方情绪只会增长。

      俄罗斯重建联盟

      今年年底,俄罗斯当局改变了对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态度。现在可以明确地说,俄罗斯对像独联体这样的组织不感兴趣了。俄罗斯也无法使独联体变得比辩论俱乐部更好,一些成员国关系不好,例如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一些成员国甚至处于战争状态,如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因此这些年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忙于其他的一体化项目,包括建立关税同盟和改革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这里指提高该组织的有效性,同时完善法律基础,以便在保卫成员国的宪法制度时可动用集安组织的部队。这一点在爆发“阿拉伯之春”后变得特别紧迫。

      莫斯科和普京个人决定集中精力做到的主要一点是:建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普京多次谈到这个组织,从中可以判断,他打算在即将执政的6年里致力于建立和加强这个联盟。第一阶段已经完成,1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宣布,已成立的关税同盟正在转向一体化的下一个阶段——建立统一的经济区,到2015年统一经济区将丝毫不逊于欧盟,这就是最终目标。俄罗斯当局一再说,联盟是平等的,并对后苏联地区的其他国家开放,只要它们有这样的愿望。

      中东北非动荡

      对于北非和中东来说,2011年是最动荡不安的一年。年初未必有谁会想到,从突尼斯开始的反政府示威和通过社交网络组织起来的抗议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赶走了4位执政时间加起来长达130年的统治者。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人民起义的压力下被迫逃到沙特阿拉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被收押遭审判,有可能被判死刑。也门总统萨利赫在宫邸差点被炸死,他一直不肯交权,11月被迫在海合会制定的调解协议上签字,将权力交给副总统哈迪,同意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下场最惨。10 月末在反对派武装和北约空军对其家乡的进攻中,卡扎菲被捕并被枪杀。

      阿尔及利亚、约旦、摩洛哥、阿曼和这一地区不断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其他国家,统治者保住了政权,但都不得不满足反对派提出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经济要求。让步和进行改革的许诺没能帮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专家们不排除事态会按利比亚模式发展,该国的内战可能会更血腥,支持他的是人数众多的阿拉维派穆斯林,占总人口的 15%,此外基督徒(占l0%)也支持他。如果与阿萨德对立的激进逊尼派掌权,那么阿拉维派和基督教徒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年底,“阿拉伯之春”逐渐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埃及议会第一阶段选举中,获胜的不仅有温和的伊斯兰教派(穆斯林兄弟会),还有十分激进的萨拉菲派,令人震惊。在利比亚,推翻卡扎菲也没有带来和平。专家们担心,2012年这一地区将会出现新的浪潮、起义和革命。

      欧元区面临危机

      一年来,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革命不仅影响着中东和北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横扫了富裕、自由的欧洲。无论是阿拉伯世界还是欧洲的青年都对 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机后出现的经济停滞反应强烈。他们纷纷走上街头。 “推特”和“脸谱”网站成为欧洲的主要宣传者和组织者,其影响甚至比在阿拉伯世界还大。始于2010年希腊、并在2011年席卷欧盟许多国家的欧洲青年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和平行动。欧洲由于有民主制度,青年人没有必要要求改朝换代,尽管发生在英国的冲突形式上粗野了点儿。

      与此同时,欧盟一年来都在忙于解决成员国的债务问题,首先是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债务问题。希腊的消息不断引发世界证券市场的恐慌。债务危机迫使欧洲的几个政府相继辞职,甚至连意大利也没能幸免。欧盟领导人对如何系统性地解决积累的大量债务争论不休,直到12月的欧盟峰会上才拿出解决方案。27国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对预算赤字规模实行更为严厉的监督。

      这一年,危机以及从利比亚和突尼斯涌向欧洲的移民潮令右翼情绪加剧,如生活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右派进入议会以及挪威枪击事件,此后右翼浪潮有所收敛。

      美中博弈加剧

      在2011年,21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中国的对立继续加剧。起初以为,中美领导人1月的会面有助于消除分歧,但是看来缓和只是暂时的。不久美国国会再次开始积极讨论如何制裁中国,理由是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照顾自己的出口商。尽管目前美国尚未大规模地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但是实行关税壁垒的可能性比任何时候都大。

      美中两国领导人的经济辩论几乎主导了有奥巴马和胡锦涛参加的所有国际会议,但情况并不局限于全球大经济体之间的争吵。今年,美国几乎不再掩饰它今后10年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遏制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奥巴马11月的亚洲之行宣布在澳大利亚建立新军事基地,目标是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希拉里国务卿在《外交政策》杂志上郑重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在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后,太平洋正是美国关注的焦点。同时华盛顿开始煽动中国的那些担心帝国崛起的邻国,希拉里宣布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几乎公开站在无力与中国分享大陆架油气田的东南亚国家一边。此外,希拉里成为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访问缅甸的美国国务卿。在2010年缅甸文官政府取代军政府之后,华盛顿打算离间缅甸与中国。中国也明显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军事对峙。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艘航母下水,第五代战斗机首次升空。现在只有美国有这种飞机,俄罗斯正在研制之中。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看看!

      米国人乱卖武器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

      害人同时砸自己的脚!

       

      杜平:美国不回应运载爱国者导弹或有不可告人秘密

      2011年12月23日

      杜平:对,这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事件,为什么叫国际事件?你看从这个船的拥有者,他挂的旗帜是英国的国旗,然后装的导弹是美国的导弹,然后从德国港口出发,然后经过芬兰,然后停靠了一下,准备装的东西时候被发现了,目的地又是韩国或者是中国,所以牵涉到五六个国家的时候确确实实是国际事件。

      但是下面有几个疑问?大家可能都在问这些导弹从哪里来的,是从美国本土来的还是从其他的国家上船的,因为有些国家是从美国购买了“爱国者”导弹。

      另外就说运往哪里去?这个也搞不清楚,新闻里面也没有提到。一会儿说是到中国,一会儿说是到韩国,但是后来说这个导弹的箱子上写的是韩国的人的名字,可能是到韩国。但是就是说谁发货的,当然就是说肯定不是政府。如果是政府的话,现在应该有政府来承认了,肯定不是政府。应该是商人,但是接货的人是谁呢?应该不是商人,而是政府,所以现在大家都不说话,这个所有的疑问,都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情况。

      但是我对这些问题其实不是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美国为什么不说话,因为这个导弹是从美国出发的。“爱国者”导弹是美国制造的,美国制造导弹,现在沦落到其他的地方,完了以后也没有人认领,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吗?你可以想想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银河号”的货轮在波斯湾被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说是上面装了一个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然后强行的登船去查,完了以后什么都没有查到。

      但是现在轮到它自己了,它自己的导弹,自己的武器出口了以后,沦落到海外以后,没有人认领,自己为什么不说话呢?而且很奇怪的是,美国的媒体也没有说话,难道这里面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我们拭目以待。

      你猜敲木鱼儿的猴子心里会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185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18
      发表于 2011-12-23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仗剑走天涯在2011-12-23 8:48:00的发言:

      就是看看!

      米国人乱卖武器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

      害人同时砸自己的脚!

       

      杜平:美国不回应运载爱国者导弹或有不可告人秘密

      2011年12月23日

      杜平:对,这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事件,为什么叫国际事件?你看从这个船的拥有者,他挂的旗帜是英国的国旗,然后装的导弹是美国的导弹,然后从德国港口出发,然后经过芬兰,然后停靠了一下,准备装的东西时候被发现了,目的地又是韩国或者是中国,所以牵涉到五六个国家的时候确确实实是国际事件。

      但是下面有几个疑问?大家可能都在问这些导弹从哪里来的,是从美国本土来的还是从其他的国家上船的,因为有些国家是从美国购买了“爱国者”导弹。

      另外就说运往哪里去?这个也搞不清楚,新闻里面也没有提到。一会儿说是到中国,一会儿说是到韩国,但是后来说这个导弹的箱子上写的是韩国的人的名字,可能是到韩国。但是就是说谁发货的,当然就是说肯定不是政府。如果是政府的话,现在应该有政府来承认了,肯定不是政府。应该是商人,但是接货的人是谁呢?应该不是商人,而是政府,所以现在大家都不说话,这个所有的疑问,都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情况。

      但是我对这些问题其实不是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美国为什么不说话,因为这个导弹是从美国出发的。“爱国者”导弹是美国制造的,美国制造导弹,现在沦落到其他的地方,完了以后也没有人认领,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吗?你可以想想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银河号”的货轮在波斯湾被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说是上面装了一个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然后强行的登船去查,完了以后什么都没有查到。

      但是现在轮到它自己了,它自己的导弹,自己的武器出口了以后,沦落到海外以后,没有人认领,自己为什么不说话呢?而且很奇怪的是,美国的媒体也没有说话,难道这里面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蛮好处理的呀,不是说运往中国吗?中国就可以合理派人登船核查是否有禁运物质,如果有,就扣留下来并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哈哈,看他NND谁来认领;给个认领期限,过期限就拍卖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边防根据两国之间的协定,只能把越境的朝鲜人送回去。朝方来接人的警察不用手铐,而用8号铅丝从逃跑者(包括妇女和小孩)手心穿过去,把手绑在一起押回去,一路走一路滴血。回去后,要把叛逃者的亲属和邻居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亲眼看着把这个人绞死或者用其他方式处死……
      叔年轻时也是一头日货,可TMD后来被岁月给抵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385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978
      发表于 2011-12-23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朝鲜的新闻,看过之后还是觉得不看的好。黑暗,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我读我写不求人懂,我行我路不与彼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185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18
      发表于 2011-12-23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最牛的作弊方式

        成绩最好的同学提前交卷,告诉监考老师要通知事情,接着在黑板上写:

        1、4、6、9、12、17号考完试留下作清洁;

        2、3、8、14、18号考完去找班主任;

        5、10、11、15、19号考完了去找数学老师补作业;

        其他同学考完了回寝室。

        其实真正的意思是:第一行代表选A的题号,第二行代表选B的,以此类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185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18
      发表于 2011-12-23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俄罗斯拒绝为金正日默哀

       

      联合国安理会相关人士22日向共同社透露,朝鲜要求安理会为金正日默哀的要求已遭到拒绝。上述人士称,12月主席国俄罗斯做出了拒绝默哀的决定。

      安理会曾谴责朝鲜实施2次核试验,并通过了要求朝鲜弃核的制裁决议,但朝鲜未接受这一决议,因此安理会认为进行默哀不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185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18
      发表于 2011-12-23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称韩国未发出哀悼声明将产生“严重后果”

      2011年12月23日 14:37
      来源:凤凰卫视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后未来政治发展还不明朗,在去年朝鲜炮击的韩国延坪岛居民担心再遭袭击,都加强了戒备。另一方面,朝鲜方面表示将接受所有来自韩国的吊唁代表团.

      在靠近朝韩边境的延坪岛士兵加强巡逻,海上也有军舰待命戒备。有居民就表示有人担心朝鲜会再发动袭击,但也有居民认为如果朝鲜再有动作韩军一定会还击报复。另外,韩联社引述朝鲜官方网站的报道说朝鲜当局表示已经采取措施,接受韩国的吊唁团体通过陆路或空路进入朝鲜。并保证吊唁团体的安全与便利。

      朝鲜官方网站也批评韩国没有发出表示哀悼的声明是对朝鲜领导人的侮辱不可原谅。朝鲜指韩国应该表现出应有的敬意,否则可能面对严重后果。1994年,金日成逝世时韩国也没有派出官方代表团到朝鲜吊唁。

      凤凰卫视  综合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185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18
      发表于 2011-12-23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外媒报道,朝鲜23日称,叙利亚政府已就金正日逝世致唁电。

      朝中社报道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将唁电发给金正恩。阿萨德称金正日的去世“不仅是朝鲜人民的巨大损失,而且是所有为自由、公正和和平而奋斗的国家人民的损失,愿他的灵魂安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5 01:32 , Processed in 0.0742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