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继“五一”雁荡山之行过后,大家一直游兴未减。在湖司令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一行39人于13日下午2:15分出发,把自己三天的端午假期献给了湖北边关:郧西
第一章:上津古城
也许是上苍的造化,重峰叠嶂的秦岭大山在它正东偏南的地方甩出了一串肤美富庶的跑马平川,桀骜不驯的金钱河也许是在崇山峻岭里束缚得太久了,故而,拐过了陕西的漫川,便扭头向南,朝着湖北,款款走来,到了郧西上津,行了一个奠基礼后,便冲破六郎、夹河两关,向东到海不回头了。于是一个带头浓郁山地特色的城廓便在这方土地上悄然诞生——这便是上津。
上津古城依然保持着昨日的风貌,像一位历史老人静观了数百年的激流涌进和历史变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城东西长1007米,南北宽306米,面积8万平方米。城开五门,东门通郧,北门接秦,南门达楚,西门抵汉,西南还有一便民门。当年,这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用*桥将城内城外相连着的城门,呵护着城里百姓的平安。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古城,遥想当年,竟然自立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的建起了一个与外界无争的小小世界。让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军义兵到此,油然而生一种金城汤池、万夫莫开的感叹!
细细地审视,上津古街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折“原汁原味”。这老街,并不宽,街道原是青石辅就的,是历史、是无数双远去的脚,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这辅街的青石踩得油光发亮。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什么人失去了理智,也许是为了标新立异,搬走了那无数的青石,留下了深深的叹息。显然,如今当政的的官员们醒来了,他们多次在这水泥街道上徘徊,但还没来得及为游人作出应有的安排。幸运的是这街道两旁的建筑还保持着往日的风貌,青砖上顶,灰瓦遮阳,有钱人家的住宅还有朱红漆柱,青石台阶,长龙卧脊,两端还有杨鬃啸天的龙头,叫人看了恍若回到了久远的大明王朝。叫人觉得古城的历史建筑与自然人情,搭配得是无比的巧妙。在一个古老的四合院,我们看到这精细的雕刻,除了花卉图案外,还有小说《封神演义》里的神话传说,一走进去,数百年前的居家礼仪,仿佛就在眼前。这种建筑呈纵深推进状,一层一层的,总以为看完了一层就没有了,不想一个月亮门又带给我们一个新境界,虚虚浮浮,却又充满了生机。
我们的思绪还沉浸在对老街的无边无际的遐想里,迷失在古色古香的庭院里时,眼前突然一亮,又走进了一条新街里。这便是上津镇近年来兴建的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现代街道。这条街道长1.5公里,房屋风格是木板门、青灰瓦、女儿墙。活泼翘起的,那就是墙头上的空中飞檐,它们本质上是物体,形式上却有生命,像历史的老人,诉说着往日的故事,像年轻的鸟儿,憩于枝头,振翅欲飞……走在这条新街上,心里有说不出的洋气和俗气,又有说不出的霸气和帅气,想那小巷之中古朴典雅的小院,想那蜗居其中粗衫步履的老人,恍若走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不同的世界。
上津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以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上津又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明星口子乡镇,正以其显明的色彩、稳健步伐向世人展示着独有的魅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古城上津将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迷人风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7 13:27: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