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布衣2012在2012-9-17 18:03:00的发言:
2005年9月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黄陂大余湾,堪称湖北的一颗璀璨明珠,发出熠熠光彩,吸引了乐呵呵的驴友们探幽访古。
2012年9月16日一大清早,入秋后,天气是出奇的舒服凉爽着,乐呵呵的“英雄们”107将(因不敢与水浒英雄们相提并论,所以只好少1将)分乘两辆旅游大巴来到了梦想中整修复容后正待揭开神秘面纱的“明清古民居,风水大余湾”,一天游程下来,真是不虚此行。
略记大余湾的独特、美丽和神秘吧。
其一:大余湾古村落的最大特色就是石头。村民所居房屋基本上是石头砌成的,一层一层大小不等的石块互相叠累,用米浆和石灰混合后糊其缝隙,非常坚固,牢不可破,历经几百年风霜刀剑仍然屹立不倒。而且有其独一无二的“木兰干砌”,就是院子的围墙等都是用石块层层累起来的,缝隙中就用小石子契入,无任何米浆石灰,更无现代的水泥、沙石等,亦是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然巍巍矗立,保护着主人一家平安,真不知那时的能工巧匠用了什么方法砌起来的,他们一定没学过现代的物理和力学吧。村民们住着这种冬暖夏凉的石头平房,过着朴实安宁的村居生活,哪“瞧得起”关在城市中那些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我想他们也一定不愿“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吹拂过去。那种原汁原味的古村居生活让他们延年益寿、安康幸福、年年有余,谓之“大余村”也。
不仅房子与石头结缘,其路面也全是青石板铺成,小巷深处,石板通幽,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大余湾村民。
其二:古村落房子的另一特色就是屋角翘翘,黑瓦白檐,有着徽派建筑的韵味,因为那里的居民是几百年前因为战乱由江西婺源搬去的(江西、安徽一带的建筑特色应该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是双开木门,挂大小不一的明锁,可见民风淳朴,互相信任,路不拾遗,肯定没小偷小摸人物,因为力稍大之人能将那种锁一捶就掉。
有好几部电影,如《杂技皇后夏菊花》就在大余湾古村落取实景拍摄。
开放前的大余湾仍是古色古香、黑瓦白檐、木门木窗、石墙石路、流水清清。。。但愿今年10月份开放后仍保持其原貌,也不枉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息于斯的大余湾村民们。
修复前的意料之外,亦是意料之中的有:道路正在拓宽整修中,旅游大巴不能开进村,有大概1公里的路程步行,装运黄土的大卡来来往往,漫天灰尘、黄土迎面扑来,算是大余村给我们的特别“见面礼”。
中餐10人一桌,350元/桌,除了一条整鱼和小许瘦肉炒辣椒外,主打豆腐、千张、干子(黄陂特产豆腐)及大白菜、小白菜、竹叶菜等青菜,但用餐环境佳,而且餐主人用车部分接送我们躲过了那“黄土飞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