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又为清代所建,亭台景致与江南无二,禅房花木、曲水玲珑不多言,还有书房卧厢宜人倦,闲来烟视听雨楼。古来帝王多情怀,造一座亭子,躲雨还不够,还要用来听雨,听雨还不足,还要看面前的荷花池上氤氲而升袅袅的烟雾,仿佛醉眼一忪,烟姿曲娜就能变成美人腰.看着朦胧梦幻的美景未满,还需留一点遐想的意想,酒满好吟诗,人醉易抒怀.纵横史千载,尘土尽风流.联想到今人,恐怕连坐下来品口茶吟口诗的光景,都疑似惺惺作态了吧.没了那自自然然风雅流缓的大环境,仿拟古人都要从穿越中寻温暖了.
帝王将相铁骨柔情,刚柔并济且能造物移情,而寻常的阡陌陋巷就只能就地取物,寄山野寻常于性灵了.也好.就像天地造设日月养,一如美人多民间.惟其民间,不能千古.自古,民歌、民谚、民俗、民风就千古流长,因此才有了民族的瑰丽文化。自然清丽,隽永洄长。王权富贵,只在占有,怎么也不上源源不断的大隐隐于市吧。
清代的建筑,尤其是豪门贵胄,大都有私家戏台应景。几经曲折,在深远的角落里,才看到的这个戏台。繁树庭院,重门深锁。王谢堂前燕,纵有檐廊些须啼,怕也敌不过时间苍白,光景太虚,何况是人。。。而为了践行钟爱的元曲之慕,每到一处戏台,我都会留影驻足。虽然窄仄,虽然不曾芳华,依然不舍那份绵延。遥想当年,穿越其中,挥动水袖,轻抚着花黄,逶迤莲动,回眸一水间。咿呀的婉转,盈盈的期盼落入日影西斜,把满墙的碎金转成暗夜的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