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道:
虽然我曾泡过户外论坛,因此混进了武汉的户外圈子,结识了一些户外强驴,随他们一起参加过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野外游泳、露营、纵山、穿越活动,比如强度较大的溪降、瀑降活动,比如横渡长江、在川西爬雪山,等等,但实际上我属于伪“驴”。我贪图安逸,属于“能躺着就不愿坐着,能坐着就不愿站着”的“懒人”,而且身体素质也不好。比如我不能负重,所以不喜欢重装活动。而且我对帐篷的新鲜、好奇、浪漫感早就消失,觉得还是睡床上舒服、有益健康。所以后来一些户外朋友们的活动邀约,我都推掉了。随着我离开户外论坛,又淡出户外朋友们的圈子,我基本上已把自己封闭起来,又变成了数年前“自闭”的我。
我发觉自己甚至不喜欢旅行。除非是情感因素导致的心灵风暴让自己不安宁,于是拿旅行疗伤,我一般不愿意旅行。每次车票或机票一买下,我就开始对自己的家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我会徘徊在每个房间,轻抚每一样物品,心中充满依恋,就好像它们是我的挚友一样。家一向是我的堡垒或避风港。我对家中的一切都感觉亲切。每一本书放在哪个位置,我都了熟于心,几乎闭着眼就可摸到。在外地时我总是会想家。我想念自己穿着家居服慵懒地躺在沙发上读书的那份闲适,想念家中自己那份随意自在、无拘无束、安定感和安全感。在外地,即使风景再美丽,我也很难放松,总有一种紧张感、焦虑感、孤寂感、漂泊感,或者说是心底总有一份莫名的不踏实、惶惶然的感觉。所以,我曾梦想过的晚年生活,比如什么“一袭红衣的白发老太太独自开着越野车奔驰在荒野、沙漠”,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即使我真的去荒野,一定也是身边有亲朋的陪伴,而不会是孤身一人。我早已没那个“野”劲。人的心灵老化,真的是一个“渐”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曾经的“狂野不羁”就变成了“循规蹈矩”或“中规中矩”。现在,我经常编织的晚景,在我年轻时看来是相当庸俗的:拥有一个种满各色花草的小院子,四季都有花香可嗅。我坐在自己种的果树下戴着老花镜读书或打瞌睡,平时可以吃自己种的菜或水果。
在博文“《回家,回家》之一:郑州、开封行”我写道:
虽然S君很盛情,老同学相见很快乐,校庆很热闹,但我从上火车起,就有一种漂泊感,一直在想家,想家。自己一个人的家,也是家呀!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的确!
当我与S君一起午餐毕,与他在郑州火车站安检处告别时,我简直有“归心似箭”感。晚上8点当我走进家门时,我有与至亲小别后重逢的激动。当我冲洗完毕,穿上宽松、舒适的家居服,弹起巴赫的平均律时,我有一种真正的“回家”感——宁静,踏实,放松,惬意,满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 22:18: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