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1051年,又作毕晟),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过去亦有一说毕升为徽州(今安徽歙县)人。中国古代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毕升墓碑在英山盘地五桂村家坳发现,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原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者鉴定,确认无疑。从此毕升出生地之争尘埃落定! 毕升墓座落在半山腰上,背对西北,面朝东南,用青石砌成的石阶和墓台,青苔遍布,斑剥纵横,半人高的石碑静静的耸立在墓前,几株不知名的野草紧紧偎依在墓碑的两旁,象是同这位古人诉说些什么,在墓的背后,为防止山体滑坡对墓地的侵蚀,当地政府花了几千元用当地特产的鹅卵石砌成了一个半圆弧的墙,在墙的外面,是整齐的青松、翠柏相伴。近墓碑前细观,碑文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但仍能清晰可辨,中间阳刻着两行字,“故先考毕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其下共一“墓”字,碑左阴刻“孝子毕嘉、毕成、毕荣,孝孙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碑右刻“皇祜四年十二月初七日”,左右幡饰圆圈阴刻“日”“月”二字,经国家、省、地市三级文物专家的鉴定,此墓为宋碑无疑,墓主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毕升是英山人,英山是毕升的故里的千古之谜终成定论,英山也因此海内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