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harz

以偶遇和艳遇人物为主线的滇缅黔游记

[复制链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 T30数码相机曾经在旅途出现过一阵子开机抖动而罢工,不知道是不是高原反应还是潮湿反应,后来休息一阵子,自己又好了。不知道大家使用数码相机是否有遇到类似问题。

    所以,路途很多地方只能用30万像素的手机拍点PP留作纪念。

    能看清楚大概意境就行了,大家可别在照片质量上太挑剔哟!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主题

5423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81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2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傻瓜鸡子而言,索尼不如奥林巴斯的。
我爱猪头 胜过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295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9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2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rz:

   

好好看哈:这个人的左手(我们看就是右边的)咬着牙地往回缩,不知道右手是不是也这样!

喂婶馍会酱紫呢?

读读书 喝喝酒 旅旅游 http://weibo.com/u/2542974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650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2931
发表于 2008-9-12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很难得的把一个帖子从头看到尾。吸引人哦,顶!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58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435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2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的快乐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4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910
发表于 2008-9-13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拉

好人—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向北:
charz:

   

好好看哈:这个人的左手(我们看就是右边的)咬着牙地往回缩,不知道右手是不是也这样!

喂婶馍会酱紫呢?

戴眼镜的居然还能看得这么透彻啊!莫非是透视眼啊?!

PFPF!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细节地方,是我平时转悠比较感兴趣的,比如:

    云南地区的藏式建筑和西藏的还真是不大一样,应该和就地取材的可取之材有关。比如这个屋顶的黑瓦,看仔细了才发现是木板,里外一共两层半,据说藏家每年要花一天时间上房把外面的那一层半瓦翻一遍。而且,这木瓦和人的皮肤看起来差不多,日晒雨淋,也比较容易变黑,不过所不同的是,木瓦晒黑了就不大会再变白了,皮肤有时候还能变白一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随处可见的树胡子,别处确实没有见过。

这是比较清晰一点的树胡子,据说只存活于空气清新的地区。

位于香格里拉的大宝寺是游客很少去的,那里的经幡阵势,是我见到的最强大的。
缅甸的稻田里布满了吊脚小木屋,据说是用于她们干活累了休息的,比国人会享受啊!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发表于 2008-9-13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ZI  的帖子 果然很黄很暴力

日本无码AV 女优都出来鸟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发表于 2008-9-13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学的十四种死状
 
 

        文学死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思想,可以让我们重估文学在今天的价值。关于文学有太多的伪问题,而“文学死了”是一个值得我们面对的真问题。对作家而言,如果文学死了,你将如何写作?对大众来说,如果文学死了,是否意味着一种观念的解放?

       中国当代文学确实死了,任何对当代文学体制有所了解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

       1、文学理论死了!
       文学理论人士都在叫喊“文学理论危机”。知名文学理论教授们纷纷转行,很多人转向了文化、图像、媒介、思想史的研究。人们惊叹文学研究人员流失,文学理论教学也举步维艰。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孟繁华研究员就说文学理论死了,他认为传统的文学理论无法在新时代生存。

       2、文学批评死了!
       文学批评的“造假”与“甜蜜”,文学圈内人所共知。文学批评臣服于商业利益,批评变成了炒作,商业早已改变了文学批评的本质。读者对文学批评毫不买帐,要么说的听不懂,要么说的都是假话。作家对文学批评更懒得理睬,认为隔靴搔痒,自说自话。批评家自己也牢骚满腹,抱怨批评劳动不受尊重。批评家谢有顺认为今天的文学批评“表扬信”铺天盖地,“和稀泥”者比比皆是。他总结过,“文学批评更像是文学族类里的贱民”。

       3、文学史死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直是政治意识的附庸,是不争的事实。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家们又开始对文学界不断涌出的“运动”“圈子”“口号”有了热情,这种“准政治法则”使文学史家们漠视文本,作家、诗人们也热衷生产观念,文学史沦为“文学观念运动史”,文本沦为图解观念的奴隶。此外,产生于大众中的一切新的文本样式,皆被斥为庸俗文学,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永不可能进入文学史。文学史,成了一部分人、一部分意识的文学史。

       4、文学研究机构死了!
       文学研究机构的考评大搞形式主义,从来都把发表文学论文的数量、是否核心刊物等作为指标,从无论文质量一说。研究人员花钱发表论文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所有的文学研究必须完全服从基金意志的要求,能研究什么、不能研究什么,早有明确规定。这种划地为牢的文学研究机制,使近几十年的中国文学研究只能靠借鉴与抄袭西方文论度日。可以说,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从未诞生过一篇超越文学流水线标准的论文。

       5、文学学术刊物死了!
       所有的文学学术刊物只要花钱就可发表论文,你可以平庸到极至,但不能有任何鲜明的观点。如不符合它们荒谬绝伦的审稿要求,即使一字千金,你也无法发表。特别是一些国家级核心刊物,除了编委与少数名家外,发表论文一律收费,每篇最低2万元。而且大学也出台相应规定,发表可受到奖励,多则6万元,发一篇可赚4万元,少的也有7、8千元。我们必须清楚,他们花的是教育的钱与纳税人的钱!国家核心刊物的编辑们富得流油。

       6、文学教授与研究者死了!
       文学教授、研究者们都在“跑硕士点”“跑博士点”“报项目”“找基金”,根本无心教学与研究。关键时刻,拼凑抄袭内容苍白、空洞的著作,使粗制滥造的文学研究著作风行天下,少数学者号称自己“著述过千万”,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能有多少?基本上全是翻样的“文学学术泡沫”。还有一些文学教授组织弟子每人几章编写书籍、教材,毫无羞耻感地算在自己的名下。

       7、文学硕士生与博士生死了!
       文学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们,都沦为教授们的义务打工仔,为教授跑腿、干活、编书、赚钱,而自己既无利也无名,敢怒不敢言。大量时间被耗在了学业外,编书、写论文东拼西凑在所难免,因有导师兜底撑腰,抄出笑话也无关痛痒。学风浮躁,日甚一日。

       8、文学教材死了!
       各种文学教材汗牛充栋,因为那个大家心知肚明的机制,虽然所编内容不同,但都透出一股腐朽之气。只要出版社愿出,谁都可以拉一帮人马编写。当今凡有点名气的大学,差不多都有自编的各类文学教材。与过去统一编写、千部一腔状况相反,现在又都成了个人化或小圈子化的编写。不同教材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甚至相去甚远。教材的粗制滥造,使换校考研的学生有时无所适从,甚至要从头学过。

       9、文学报刊死了!
       文学报纸、刊物都在垂死线上挣扎,反正没人看了,也不存在了市场竞争与信誉问题,发“关系稿”“收费稿”、交换发稿,成为行业惯例。每年文学报、刊浪费国家大量纸张,为了满足一小群人自慰般的意淫。

       10、出版社文学编辑死了!
       很多出版社文学编辑,转向了做教材、童书、生活、娱乐书。大量的文学编辑靠卖书号度日,从文学爱好者手中抠出他们的血汗钱。因为出版社定下了他们不能不完成的利润指标,文学编辑们成了文学坚定的背叛者。或者将一些劣质文学,通过大肆炒作,混淆文学视听。真真能帮助大家了解生活真相的文学书,他们不能做、也不敢做。

       11、作家协会死了!
       作家协会成了豢养文学官僚、奴才与假作家的集散地。他们就是一群没有灵魂的太监,每日无所事事,为了一点残存的文学既得利益,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今天互骂,明日对打。

       12、作家死了!
       作家的创作欲,今天,只随着市场行情波动。他们把文学看作应市的蔬菜,都想赶个早市,都想取得文学小贩与买菜婆的欢心。为此,他们倒是用尽了心机。

       13、文学读者死了!
       严肃的文学读者正在绝迹,偷窥、猎奇成了他们搜寻文学书籍的主要动力。他们正在成为盛放文学这具庞然大尸最好、最结实的棺材。

       14、文学奖死了!
       最荒唐的是今天的文学奖,经常假借既往的文学大师的名义,奖励一些非文学作品。它们的存在,甚至会损害到我们对过去文学的记忆。

        文学死了!我说的文学,不过是那件皇帝的新装。我相信,参与到今天文学机制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心怀对文学的梦想。然而,因为这个梦想,却与文学成为相互谋杀的一对凶手。我们为何还要继续假借文学的名义,苟延残喘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为何要把我们的文本,称之为文学?

       我的好朋友梁小斌、芒克、杨键、康赫等,他们都是默默奉献文本的人,他们亲历的遭遇,就是中国当代文学死了的明证。

       文学这具尸体,现在已被运进了停尸房,我们目前还不能把它开膛破肚,查明死因。原因很简单,还有一个人没出来签字。

       无论它是怎么死的,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们还是为它一起默哀吧……

 

 

观点不错

不过49年以后 大陆只有一种工具

什么文艺都是我党我国的喉舌

政府明令发表的也只有一种歌功颂德的  歌德派

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作品

本就连生都没有,也就无所谓死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79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013
发表于 2008-9-1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入点很特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问题浅研
这个话题,是我此行的最想赋予重笔的一部分。

    民族和宗教问题一直是我在游历了以后不敢轻易涉及评论的,因为这些个问题都是绝对敏感的问题,而且,本身没有研究,只知一点表观现象,自然不敢随意发表什么评论,怕的是搞不好伤害民族感情,得罪宗教神灵,于人于己都不好。
    这次斗胆冒然谈及一下民族问题,确系在去过黔东南的岜沙苗寨和当地半苗半汉的村民聊过一阵子以后斗胆而发一点感慨。
    在我看来,苗族应该已经是很汉族化的民族了,所以先去的是侗族的高增侗寨,可是我发现,侗族的汉族化倾向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年轻人最热衷于的休闲项目麻将上就可见一斑,他们甚至因为不想拆了麻将台子而放弃我这单小生意不做。
    从高增坐摩的到了岜沙,住在当地村民易忠成开的“呈祥苗家”家庭旅馆里,相比就比侗族农家乐的卫生条件要好多了,好像这得归功于岜沙的旅游开发比高增搞得好。
    因为就我一个住客,所以店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我聊我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很热情地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吃晚餐,因为我在高增吃了碗米粉和烧豆腐,所以假惺惺地拒绝了。可是当他们的饭菜端上来以后,我还是有点嘴馋他们的那些看起来不熟悉的菜肴,于是我尝了一口一样黑黑的菜,感觉味道非常不一般,里面还有小骨头什么的,这是我在其他农家很少能够品尝到的荤菜。猜了半天主人才告诉我,这是他们自己用猎枪打的野鸟,也只有在岜沙,他们作为仅存的允许扛枪的村子,才可以打鸟和其它野兽,才有机会品尝农家正宗烹野鸟。
……
    饭后我们主要就是谈论岜沙苗寨的现状和未来话题。
    这个散住在山顶公路边的村民其实是汉族,据说清朝的时候,祖上看到苗族人喜欢刺绣,所以卖红线给她们是可以做的一单生意,就在容易抵达的山顶盖了小屋住下来,贩运丝线给苗家,到他儿子一代已经8代人了,并繁衍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家族。不过,尽管政府认可他们是村民,还分了田给他们家种,但是相比于周围的四大苗寨的苗族大家族,他们还是属于绝对的少数民族的,所以他们行事还是很低调的,尽量不与苗族人发生矛盾,况且,苗族人依然是他家现在的杂货店的最大客户群。
    相比于苗族人,这位汉族兄弟及其家族俨然对文化和受教育的重要性看得要比苗族兄弟重要,他非常支持我敦促他不想做作业的儿子闺女赶紧做作业,好好读书,力争用知识改变命运。事实上,他也非常为自己作为至少排名在全村第四位的有学问的人而自豪,因为他说,他前面,最多只有三个人读过初中,而苗族村干部也差不多都只是小学毕业。相比之下,隔壁的外来资本经营的“枪手部落”,就显得比他经营的“呈祥苗家”更有文化,所以明显经营得更好。他也很羡慕人家那边有很多通过网上的信息找过去的客户,而他却只能苦等过路散客。
    他说,苗族人,至少这个村子的苗族人非常不注重读书和受教育,只知道勤扒苦干,可是依然无法摆脱掉贫穷的局面,因为,在他们的群体中似乎至今还没有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走向成功的案例可以去激励他们。他们普遍觉得,让孩子去放牛比去读书更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成效。直到目前基础义务教育完全免费也没有改变她们的想法,政府不得已采取不让孩子去学校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去学校读书,按照孩子数量对家庭进行罚款的制度出台以后,就学率才被迫得到了提高。
    这个汉族兄弟还告诉我,这个寨子的苗族人在传统方面确实保留得很好。男孩15岁以前要留传统发行,这样祖上才会保佑他们没病没灾,所以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留着传统发型。
    男人们都必须勤劳肯干,农闲时谁如果在家闲着不出门打工挣钱,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嗤笑,所以绝没有能够在侗族寨子里随处能够看到的麻将大战场景。如果你能够在岜沙看到有人打麻将,绝对就是他们易家的汉族兄弟们在杀家麻雀。
    苗族的汉族兄弟因为要去丙妹镇上打工挣钱,就自然要和汉族人打交道,自然就学会了汉语。往返15公里的山路,基本上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每天往返,因为如果乘车,往返得10元,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奢侈了。寨子里的妇女确实不怎么出门的,所以她们基本上都不会说汉语。
    寨子的村民居住得很集中,所以,分到每家每户的山腰或者山沟里的农田有近也有远,远的可能往返有几十华里,因此,种田以及收获所需的交通成本是相当的高。易家兄弟因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所以就放弃了种植几十华里外的田的谋生手段而把那部分天转租给了别人。但是,苗族兄弟还是愿意依靠自己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和勤劳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这让我想起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红军每到少数民族地区,毛主席就说要赶紧把队伍带去汉族地区,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是无法得到兵员的补充的,他们一般都不大会跟着别人走,特别是去打仗。他们,只为生存,不多考虑什么主义不主义的。
    我也曾试图了解这些寨子有没有成功改变维持生计的盈利模式的个体,得到的答案是,仅有他们易氏家族的叔伯堂兄的两个儿子成功移民去了从江县城,盈利模式是开车和当教员。
    在从江县城看到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形势还是比较好的,我问他们是否考虑过买套房子到城里享受一下近现代化生活的方便的问题。
    这位易老弟的回答也很实在:城里有人有房子不要钱让我搬去住,我拒绝了,因为城里出门不出门都要花钱,干什么都要花钱。可是我们在城里又没有什么好的手段赚到钱,倒不如在家里,守着这家小店,每天都还有一点收入来源,生活还是能够过得去的。据说苗族打工和种田攒了很多钱,从江银行里苗族人的钱比汉族多多了,因为他们比汉族人勤劳得多,节俭得多,但是他们攒着钱,就是都是准备以防万一的。
    想想他说的话,我也觉得很有道理。除了生病,苗族人的那些木屋子,烧着了,一切就都化为乌有了。所以,整个寨子在进行了道路、电网、供水系统和电视信号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改造以后,我去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在进行排水设施和厨房灶台和灶具的半现代化改造,灶台的位于房内的核心部位,全部都改为使用木料以外的非易燃建筑材料。

    所以,您要是再去,看到的绝对就是改造后的不伦不类的岜沙苗寨了。因为没有办法,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已经势不可挡了……

岜沙童男的传统发型,15岁前一直得这样。

 

易家的不喜欢读书的儿子,因为是汉族,所以可以不留那样的发型。他的爹真是为他不好好读书而伤脑筋。

 

自己也还是要秀一秀的,背景是早上上学的苗家女。她们家长不让她们读书,就罚她们家长的款。

 

    希望小学,这是寨子里最好也是最现代化的建筑了,也是规划上允许的唯一的外观上看起来的非木结构建筑物。
    每到一处,能够看到穷困的山里在最好的地点建的最好的建筑是学校,真是一件感到可喜的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真心希望,这样的建筑能够抗击住8级地震,永保孩子们平安。

 

[此帖子已被 charz 在 2008-9-20 7:01:09 编辑过]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867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164
发表于 2008-9-15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谚语和偶遇的好象哈没有我和爸爸遇到的好看列。

找机会给你看看我们路上遇到的人物照片。

我8岁,你几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贝驴:

你谚语和偶遇的好象哈没有我和爸爸遇到的好看列。

找机会给你看看我们路上遇到的人物照片。

我觉得你爸爸真大很不象话撒!

他总是自己玩,不带你玩,

再就是专门送你去培优,不让你到处玩咧!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140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167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5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得远啊!楼主的视角总是很特别!

心存自在天.足踏安乐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主题

5423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81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6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头那些苗族小学生看着好有感觉

我爱猪头 胜过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1629

回帖

1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3184
发表于 2008-9-18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杈子一个人的游记很精彩,但文章长了,还是应该加上空格,你不知道,我们看起来眼睛很累啊。。。。。。(个见)

http://blog.sina.com.cn/KALAXIONG0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492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309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紧,没看完,文散而形不散。喜欢一个人的旅途,孤寂的自由,落寞 的潇洒……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8 10:00 , Processed in 0.0605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