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走回头路。这是很有道理的,改变线路往往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从喀纳斯返回乌鲁木齐,没有再走原路,而是穿越准噶尔盆地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选择这条线路,就是为了普氏野马。 关于普氏野马资料: 普氏野马原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葛尔盆地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 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1986年8月,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此帖子已被 烟头废墟 在 2008-10-16 16:37: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