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主要是以欧洲乡村别墅风格为主要形式。它们多数用石墙围合,用木质材料做成门窗,并在主立面形成石木外廊;用四坡红瓦盖顶,屋顶设有精致的老虎窗、石烟囱;主房后设附房,满足生活的其它功能,造型相互呼应。在这种格调的基础上,经过变异,融入其它“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型风格。据调查,现存的636栋别墅中,没有一栋式样是相同的。别墅四周用毛石矮墙分隔成庭院,有些仅膝盖高,不过是对相邻别墅领地的区分,不影响院内眺望风景。据说,这种粗毛石的矮墙,具有英国泰晤士河上游的牛津小城镇的地方传统。它使得空间流畅开阔,从单体到群落,都与长冲河谷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协调。
牯岭的异国情调愈来愈浓,从教堂里传出来的钟声、赞美诗和唱诗班美妙的歌声,在牯岭山谷中荡漾。西学文化之东渐,很快在庐山形成气候。特别是许多外国人,更是把牯岭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逐步形成了一个近代别墅的群落。并形成了今天的庐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它们的风格受欧洲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双重影响。牯岭真的成了这方面的“领军者”,这是清朝和后来的官员们始料不及的。
文化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多元共存的建筑风格,凸现出现代文明的光辉。
各国房主把自己国家的建筑风格带上了庐山。他们聘请本地工匠营造,并选用本地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都是采用中国的传统工艺来营造。从石料开采,到打磨、砌筑,建筑多元的别墅风格,都是地道的本地“货”。不同的是,其中搀杂着许多外来文化的“元素”,中西合璧,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现象。它们是建筑师和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
庐山别墅在不断地向观众传达着它的独特风情。漫步东谷,有人说它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中国人却说它是欧美风格,而欧美人士说它骨子里是地道的中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