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字句 意思与意境 诗词 所谓对联,说白了不过是百家兴盛之时,文学大昌之下,文人游戏,娱乐,调侃,戏谑,攀比;以及各家、个人文斗的工具而已。 对联谈意境?有,但相对极少。这对联,最多,也最普遍常见的,乃是字句文章。 对联要讲意境?是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的意境。还是两手劈开生死路,一刀了断是非根的意境?
看看那些流传最广,最有名,最为人所熟知的对联,有多少是有意境的?是两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中水中天。还是楼上人看人上楼,桥下人看人下桥,或者说那尽人皆知的大登科状元及第,小登科洞房花柱;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这对联的意境,顶破天,也不过如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破绿烟。而已。但是这种对联,对于那万千无尽的辞海联山,又真就能有多少——端还不到九牛之一毛。 (当然你要认为像“雄鸡三唱送腊去,喜鹊一声迎春来”,也能算作是意境的话,那我也拿你没则) 就以那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那琴瑟琵琶八大王,魑魅魍魉四小鬼有意境吗?没有。甚至连意思都有些个····怎么说了,只有字的意思,但是却连个景,意,都无。 什么叫意境。最简单的,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这就是意境。意境和意思,更本就是一天一地。 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这对联,包括春联在内,除了一部分以寓意为目的意外,不过是文人娱乐、斗笔的工具而已。对联要最求意境,那只能是牵强,纠结,没事找事,甚至是找死(自己把自己愁死困死)。咱中华那所有的文人摘句,斗笔,娱乐,侃攀的绝联,佳对,全都要一棍打死。 对联要谈意境,你干嘛不去些诗作赋。真就比穷酸还烂,比孔乙己还究。 对联,其因为这字数有限(长联不算,太少),以致于在对比那无论是诗、词,还是辞、曲。要谈所谓的意境,其首先的,在这先天上便就已然的不足。 更且这对联,对比那诗词,更加注重上下联字词的对偶,对仗,而要在字面文章的同时,能做到意思通顺,上下通惯,实在是已然不易。若还要过分,执着的讲求什么意境,则实在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般。 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出对联,考对联,比对联。极少要考意境的——几乎就没听说过——只是考的是字词,以及意思通顺,上下相同,最多再加个横批做鲠。 而那些有意境的对联,一般,八成以上,都是寻章摘句,或诗、词、辞、赋中的绝句,佳句。或道藏,佛经中的巧句迷禅。 对联,除开那些有目的,以意巧为先的,如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之外,最多的,还是那文人比斗,求乐;或是互相调侃所用。意境谈不上,最多就是有些新颖,新意而已。 例如几点梅花添逸兴,数声鸟语助吟怀。意思清楚,通感,也巧。但若非要说意境······随便一个数数的诗,都····! 对联,首先便是字句文章。对联,最多的也是斗字、斗巧。至于斗意的,有!但是一比之下,那端的是少的没影啦。 所谓对联,最多的两类,一类就是想这楼上桥下,琴瑟琵琶一般的斗笔,娱乐;一类则是如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这类似乎春联一般有目的的,对仗但不绝,意思清明或巧,但还谈不上意境的美联。 意思,文字所描绘的景象、情景,以及意境;这三个概念,当要分清。想那就连作画都有意境之说,意境有能等于画否。 天高梵悠远,地阔如苍穹。 九头飞天欲,孤影望月心。 有心醉,无心碎,痛苦没烂海枯石,更只待,天崩地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