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留下的疑问还有更多:
这座寺究竟是因何种原因而修建至今仍存在着争论。
僧道各说其缘由,是悬空寺主要谜团之一。一种说法是,相传当时浑河连年肆虐,有个法号叫了然的和尚,为治水患,故在此建寺以救苍生,又碍于“佛不上山”的忌讳,所以将寺庙修建在半山腰。
但更多的史料,则论定是道家所修建的道观,地处金龙峡谷口的翠屏山,远离人烟,更符合道家的“不闻鸡鸣犬吠”的建观理念。目前说法占上风的观点是:
悬空寺地处的峡谷历史上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浑河河水从寺前的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伤及路人。人们以为有鬼怪作祟,就想到要建浮屠来镇压。当然,要建这样一座寺庙,仅靠民间的力量是不够的。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北魏皇家的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也就是说,让人们上了这座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的烦恼忘掉。
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寇谦之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终于建成了这座震古烁今的空中寺庙。
悬空寺始建名称叫“玄空观”,后因释迦牟尼与众第子移驾于此,孔大圣人也看好这块风水宝地,所以改名叫“玄空寺”。后人依建筑地形,取名“悬空寺”到至今。
因为历史悠久,且又是木制结构,据说管理者目前对于进入悬空寺的人数进行了控制,以对这座国宝进行保护,尽量延长其寿命。还有一种说法:悬空寺故意把门票价格提的很高,来吓退一部分参观者,从而靠自然减少游客流量来保护古建筑。
此时不是旅游最旺季节,人流虽不至于像潮水,但也是络绎不绝,接踵而来。据说在旅游旺季时,悬空寺每天要接待游客两千多人,每次只允许一百人登山进寺,我虽然对于像敦煌莫高窟那样限制普通游客参观人数(加钱后还可参观更多精美石窟)很有反感,但我还是感觉这里的管理者们限制和保护看上去都显得粗放和随意:我进入时里面的游客估计已经不止100人了,也没有谁在限制大批旅游团队的进入。还没进去参观,我对这座绝世无双建筑未来的命运已经有了几分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