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睛空万里 春联逸事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朱元璋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祝枝山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正门上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侧门上是: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乾隆皇帝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某城,时值除夕。他看到满城挂红灯贴对联,唯见一鞋铺十分冷落,鞋匠闷闷不乐,遂上前问其何故?鞋匠说生意不好,难以为生。乾隆说,你拿纸笔砚墨来,我替你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就会好起来。鞋匠备好文房四宝,乾隆御笔一挥,一副对联龙飞凤舞:上联:大鞋楦,小鞋楦,楦楦砸出穷鬼去;下联:麻线绳,棉线绳,绳绳引进财神来。横批:由贫变富乾隆皇帝为鞋铺写对联的消息传开,鞋铺名声鹊起,结果生意兴隆。
郑板桥有一年除夕前,郑板桥和苏州府的官员一道在街上巡查,他发现一户人家的门口贴着这样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看后,头也不回的向远处跑走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看见郑板桥又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只见他肩上扛着一袋大米,手中提着肉和一包衣服。他径直来到这户人家门前,并让人敲开了门。原来这户人家非常的贫寒,郑板桥立刻放下食物和衣服,并且对户主说:“如果还有什么困难,请直接来找我。”郑板桥的举动让随行的人们感到迷惑不解。官员对郑板桥说:“你简直就是个神人啊!你是怎么知道这家人缺少吃的和穿的呢?”郑板桥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这没什么,你们请看这里。”说着,郑板桥带人来到门口的对联前,“是它告诉我的。你们看,这分明不是在说缺一(衣)少十(食)吗?”一下子,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幅对联里藏着秘密。人们在赞赏郑板桥细心的同时,不由得更加敬佩他的博学多才。
解缙小时过年,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了,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员外见了,只好作罢。 过节了,给大家讲对联故事,祝大家新春快乐!猴年大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