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分享一段音乐,转自我的一篇博文。
关于影片的音乐
《魔鬼雷普利》的音乐配得很有张力、抓人心,网上一查,居然是为《杀死比尔》、《海上钢琴师》、《洛丽塔》、《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等影片配乐的电影配乐家Ennio Morricone,难怪!《美国往事》中的Deborah's Theme(《黛博拉的主题》)一曲,由小号手Chris Botti吹奏,收在他的专集Italia里,曾是我百听不厌的小号曲目。
在《魔鬼雷普利》一片中,当杀手们要杀来时,雷普利送走女佣和妻子后,在家中做“厮杀”准备。他轻抚墙上的维纳斯壁画(虽然他一向冷静、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个动作却“暴露”了他对美与生的眷恋),这时我又一次听见了Dead Can Dance乐队演唱的歌曲《The Host Of Seraphim》,音乐更渲染出他内心深处的炽热、狂烈。这种内热外冷的反差,令人泫然泪下。
这首曲子,也曾出现在美国恐怖片《迷雾》的片尾。《迷雾》是根据美国以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著称的畅销小说家斯蒂芬·金(Steven King)的小说改编。我曾在博文中推荐过由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两部豆瓣高分监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绿色奇迹》——以及几部惊悚电影:《闪灵》、《幻影凶间 1408》、 《迷雾》、《危情十日》。在看《迷雾》时,我曾在影片结尾的大逆转中(影片因最后几分钟而不再平庸)目瞠口呆、震撼无比。那种勇于行动反而导致悲剧、耐心等待反而得救(可见“坐以待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荒谬,命运的残酷和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渺小、无助,让我百感交集、叹息不已。因此那空旷、大悲、充满来自冥冥上苍之悲悯的旋律,就此铭刻在我脑海中。
现在听来,此曲依然震撼人心。特在网上搜出此曲,转发在此。有人觉得此曲令人绝望窒息,我却觉得它在给人悲感的时候,并非只是悲哀、悲伤,更有一种“悲壮”(因此让人不屈服、折翼于人生的黑暗面)和“悲悯”(因此深具“抚慰性”,犹如上帝之眼在注视你,或上帝之手在抚摸你)。此曲绝非那些哼哼唧唧、无病呻吟的所谓“悲情歌曲”可望其项背的。此曲传达的是人生的大悲。大悲与小悲不同,具有强大的力度,可以穿透人心,让人升华,而非坠落。
另外,片中还用了不少波兰作曲家亨瑞克·戈莱斯基(Henryk Gorecki)的《第三交响曲》(“悲痛之歌”)。
视频: 无比悲壮氛围的及至Dead Can Dance-The Host Of Seraphim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jUyMzQw.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wMjUyMzQw/v.swf
关于Dead Can Dance乐队演唱的歌曲《The Host Of Seraphim》的一些网上评论:
让人听着绝望到想死的曲子
觉得凄凉沧桑的乐曲,让人着迷
音乐家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呢?——流逝
听完有种绝望窒息的感觉,围绕在心头,仿佛就融入到了电影那个情节里面
很虚幻伤感的感觉
绝望痛楚
《迷雾》是我唯一一部看完电影之后还把音乐完整听完的很震撼。
《迷雾》片尾曲,今天一直在找与暗潮相关的乐队以及歌曲,所以心有所悟的发现曾经看过的这部影片的片尾曲,正好是这个曲风。前奏的嘈杂,古风乐器和民族乐器的交融,饱满而不虚幻。质朴的女声,辽远空旷的意境,给人以空灵冥想和神秘的气息。迷雾中悲伤欲绝。找不到生存的希望。其实片子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歌曲却真正的有震撼到我。以至于找这花费了很长时间。现在听来依旧如此天籁,音质的空灵跨越了新世纪音乐的给人的意境,却从中愈加的折合出窒息的抑郁。悲伤不绝而来。民族融合暗潮,很棒。
视频: 电影《迷雾》片尾曲《The Host Of Seraphim》(也是《魔鬼雷普利》中的配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3NjcxMDA0.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3NjcxMDA0/v.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