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是个优秀而又“敬业”的户外强驴兼职“战地记者”,在她持之以恒的发帖图片和说明下真实再现了此行太白穿越的风光和团队的“不容易”,在此,代表全体11位队员向她致敬!
每次户外,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小结或者总结,然后与路上的驴友们分享或者共勉,本次仍然也有强烈的想法总结下,尽管全国驴友在很多路网上有不少的感悟,但是,本人想写点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感受,绝对是边想边码字的做法,所以也许有不成熟的地方,各位驴友看到后包涵。
首先谈下太白穿越的“强度”:关于“户外强度”的理解,个人认为是一个综合指标,不是简单的体能需求多少和穿越时间的长短的衡量,需要从难度、危险性等等方面全面统合考虑,也许用“自虐度”更合适。路上有驴友喜欢用“武功山”与“太白山”比强度,本人想就以此加以比较,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也对那些走过武功但是目前还没有走太白山的驴友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比较的前提条件是:1、重装负重穿越;2、线路上:武功山从沈子村-金顶-吊马桩-发云界-羊狮幕-明月山;3、扎营、自带路餐、穿越无人区。在以上前提条件下根据个人的感悟,结论如下(个人理解):单纯的强度上,二者差不多,也许武功山稍微偏重点点,但是,太白山属于高海拔地区,最大的问题是高原反应,需要克服,我习惯把“高反”比如“鱼离开水”,再凶狠的鱼一旦离开水,那是狠不起来的,相反,死亡随时在向它呼唤;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装负重情况下穿越,无疑需要更多的耗氧量,所以经常看到在太白的穿越途中的驴友很多是行进快不起来,经常停下来大口喘粗气,也有匀速行进的驴友们,呼吸比平时的频率高很多,做到这样的驴友是幸运的,遗憾的是经常看到很多强驴们中途也不得不下撤,也有不幸的驴友,甚至领队级的强驴(有带队走过不只一次)最后倒在那里,永远与太白山作伴,此外因为“高反”,你在山上或者正式上山前不能感冒,一旦感冒,无论你以前走过没有,理智的人一定会果断地选择急救并下撤(或者马上寻求救援);太白穿越的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天气气候恶变,很多驴友习惯出行前关注太白的天气预报,这没有错,但是太白山山上的小气候是无法预测的,谁也说不准,也就是这个“说不准”才是考验你的准备工作,考验的你的心里强大程度,也有不少因为天气恶变而造成驴友最后永远留在太白山上;再说说太白与武功的穿越难度和危险度:武功山穿越,走过的驴友都知道难度不大,仅从沈子出发开始登山至金顶时有一段悬崖边缘穿越时,有一定危险性,其后线路相对危险性小多了,而太白穿越的难度体现在,一是陡峻,二是全程大多穿越在乱石堆路面,要求平衡能力并且步步为营,不能有半点大意,稍有不慎,后果极其严重,这也是驴友经常出事的环节,很多驴友走过后,想起来才后怕。综合以上比较,太白穿越强度无疑远远大于武功山,当然,如果你重装负重成功穿越过武功并且有过高原经历且高反不明显,知道预防和自救,那么,你肯定可以成功穿越太白。
后续相关个人感悟或者小结随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