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水年华(茫思或本无因)2015-04-17 00:10 回复 为什么这么多批评的,戏曲feat.电子 还是 电子feat.戏曲? 其实可以换个思路。 就第一首来讲,与其说是戏曲重新包装,不如说是戏曲采样地整段使用,本质还是在做电子。不足在于混搭元素太多,所以变得不伦不类,如果去掉那个印度舞娘的前奏,只保留电子和古筝,简化一些,相信效果会好很多。第二首的评弹不就好多了么,编曲新颖但不过分,没有喧宾夺主的错位感。 说到底,大家就不要把这个东西当戏曲来听,你严肃了就不好玩了。 我觉得没必要提到“糟蹋了艺术”的高度来批评,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指望单靠着这种形式就可以复兴传统艺术,但有人在尝试总是好的不是吗?只要有人通过这个媒介和契机愿意多去了解、多去关注我们的传统艺术,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
﹏听云水声寒一曲中(虾米小编全家傻逼不服憋着)2015-04-16 14:19 回复 杜丽娘来了一段肚皮舞旋转跳跃我闭着眼之后,再凄凄惨惨戚戚地抱住梅树吟唱“生生死死随人愿” 这种混搭真是可怕至极。还好,圈外人怎么搞还是没啥大影响。毕竟不能要求非戏迷去挖掘和遵循原作的内涵 昆曲需要这样创新吗?本身昆曲的传承就是一板一眼一唱三叹带下来的,板不正调不合即为庸劣,不需要降低身价去迎合大众。毕竟昆曲现在已经被摆进博物馆,消逝不过是时间问题,也许未来还是会有三两曲友拍谱来个两段,自娱自乐。但是要靠着商业化和所谓的创新来让昆曲复兴?笑话而已。
PIPI(我不能强迫自己天天签到)2016-02-06 09:55 回复 很好,没有改变的传承不能顺应时代。 对于已经听不懂老文化的我,这里我会很用心的去听,如有词,更秒。 不要批评,没人能做出如此的音乐,至少这里我能感受到不屈的坚韧,谢谢,谢谢你们。 我还能看到传统的未来,多点,再多点,请再多来点,我会给儿子听,告诉他这是我们老底子的音乐。希望他能耐心的听完。 一样的精髓,不一样的味道。
鸡朋狗友天涯追2016-01-13 10:43 回复 昆曲创新,看看张军那张水磨新调。品质是摆着的,走上摇滚音乐节一样一样的轰动,五分好评。搞新音乐的人们实际上钻了传统演员的空子,他们多半不会走上流行舞台,要是上了,有机会吗? 抓紧时机,抓紧机会,努力上进,好好思考怎么在传统上做点好文章。大家都是为传统文化复兴做贡献,勤动脑,勤动手。
音乐节的水平,可以提高大家对传统艺术的认知,这是很好的。但是要更进一层,让大家看到不仅仅是惊艳,而是真的力量,真的品质,在编曲上,唱力上更多努力。
Ohili2016-01-12 00:47 回复
创新是可以。不过听起来美感不够啊!!不管是从电子乐角度还是昆曲角度。都不够,还需要研究如何磨合。两个搭配是可取的。我觉得可以做的更有味道更精致,让人听起来更舒服。现在二者是有些分开的,从感觉上感受,两者是没什么关系的。
我一直觉得昆曲的节奏太慢,旋律太不明显,而弥补节奏和旋律缺陷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编曲。无论新乐府的离经叛道之举在艺术上究竟有何价值,能作出让人耳目一新且容易让大众接受的传统作品重新演绎,总不是件坏事。
保留原汁原味的唱腔,用现代的演奏方式传播传统的曲艺,要力挺!愿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