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双底
“ 磢底村是白陉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据点。“磢”,就像“辿”、“堖”等字一样,是山区特用的字,如这一带就有大磢、小磢、七里磢、铜鼓磢等地名。磢的意思就是两山夹缝。磢底村就在“小磢圪洞”底下,所以叫磢底村。或从孟门穿峡而来,或从横水攀山而到,必定在此歇肩打尖。因此,这里就成为山沟中的闹市。磢底村也就几十户人家,但在山沟里如此密集地居住也就磢底村了。这和磢底村历史上的繁华分不开。从有了白陉,它就成了当然的驿站,并和七十二拐上的茶亭、悬天古道上的山崖驿站共同形成了一条接待链。逃荒的讨半碗粥喝,歇肩者买一碗凉茶,骡马在此添料饮水,行车在此抹油整辐。屋里热炕头品二两小酒,门外凉棚下啃一个窝头,想必十分热闹和惬意。村里除了烧水煮粥的婆姨外,还养育着一群铁石脊梁的壮汉,叫挑夫。从西而来的贩夫在七十二拐上走累了,站在山头吆喝一声,挑夫自然上山帮人将重担挑下;从东而来的客人在七十二拐下走垮了,走进村里招呼一下,挑夫随即负重而上山送人一程。挑夫们哼着过山调或喊着号子用自己的血汗挣得几枚铜板或些许银两,再养活下一代挑夫。如果历史能剪接的话,我们会将战争、军火、灾难、瘟疫带给这里的苦难记录删掉,而将勤劳、善良、和谐、安详、和诚信予以保存并复制。在磢底村口距七十二拐不远处有碑亭三间,内有石碑和名公巨儒题翰,至少创建于乾隆十九年。但遗憾的是曾经享受过古道繁华、古道文明、古道文化的村民竟亲手将它们毁于一旦。找寻到已砌入房体或院墙的残碑,不由得潸然泪下,感叹不已:人们怎么恁不把历史当回事?砌在墙里的千年历史省下来的不过是一块山区随地可以找到的石块。现在,他们醒了,开始用柿子、山楂、花椒、核桃和老玉茭米汤向游客兜售,但是历史不能挽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8 7:38: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