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跃过山丘

我笔书我心

[复制链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驴友整日都在浮夸地呼喊“青春远去,时光不再”之时,每个人的精力及光阴就真地冷笑着在我们身上呼啸而过。


等你在怀念路网往日之热闹时,你会为自已的不作为而羞愧吗?


路网热闹时,你的驴途身影、声音可有闪光的时刻?时光不再,再后悔也没用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2-20 14:22:08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学典:

1、伯牛之疾:
典出《论语》卷三《雍也》。伯牛:人名,即冉耕(约公元前544年—?),汉族,字伯牛,世称“冉伯牛”或“冉子”。生于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县冉堌镇),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受儒教祭祀。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东平公”、“郓公”、“先贤冉子”等封号。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不幸生了癞疮,那时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袜线之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韩昭 、仕 王氏 ,至礼部尚书、文思殿大学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於 后主 。时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韩八座 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后因谓艺多而无一精者。亦比喻才学短浅。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袜线之才,勉奉王命,深媿无功。”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线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绣斧:

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斧”。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亦省称“绣衣”、“绣衣吏”。

用典示例: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不堪鶗鴂》:“江东日暮,道绣斧、人去未多时。”宋 刘辰翁 《归朝歌·最是一人称好处》:“扫尽窝蜂闲绣斧。叠鼓春声欢岁暮。”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汉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饬,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4、展草 :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后即以“展草”指报恩事。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人叫上元节,这一天不仅是耍社火、赏花灯的“狂欢节”,而且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情人节”。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另一个是七夕节。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说法由来已久,它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未婚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平时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至于七夕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节”。后来,因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七夕节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色彩。


451345125155658974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2-22 10:59:5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你喜欢唐诗宋词,爱读历史故事,就不难发现,元宵节往往与爱情紧密相连。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就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继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也是在元宵夜得以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更是在元宵节订情。

2324138882701146602.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庆祝元宵节具有“纵偷”、“纵情”的特点,而“纵偷”是“纵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古时的人们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情。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偷菜节”恰在正月十五,这天姑娘们可以去偷人家菜园子里的菜,以此表达对失主家小伙儿的爱慕之情。

而在金代,元宵节又称为“纵偷日”,人们偷的不是东西,而是“人”,并且这种行为是被法律认可的。

有句老话叫“黄土打墙墙不倒,小伙子翻墙狗不咬”,讲的就是男子偷偷跑到女子家中的情景。而狗不咬翻墙入室的小伙儿,可以理解为这对男女已经是被双方父母认可的情人,俩人需要选在正月十五,用所谓“偷”的方式来完成婚姻,所以“狗不咬”应是女方家里事先安排好的。

120207144537f1705d5b038462.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但民俗学者认为,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虽然浪漫、凄美,却让七夕节多少带有“悲凉”的味道。纵然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天动地,但终究两个人一年只能见一面,谁会向往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中国人讲究讨吉利、讨口彩,电话、车牌都喜好“8”和“6”,恐怕很少有人会选择七夕节与情人约定终身。

而元宵节就比七夕节浪漫得多,至少出游时能实实在在地看见意中人,能够纵情地爱上一把。两相比较,元宵节作为我们的情人节更容易被接纳。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节,你与心上人约会了吗?你向暗恋的人表达爱意了吗?缘分千万别错过,就在这个情人节。

_sam6837.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unds of SilenceWayra Nan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古代,因男女“授手不亲”,普通夫妻是婚后才知对方长什么样子,也就是在入洞房后掀起红盖头刹那间,才知道对方长着什么样子;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更没有微信,女人又不能随便外出,“三寸金莲”也不允许满世界逛悠,仅凭着红娘三寸不烂之舌,把对方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有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元宵节为古代男女约会提供了便利条件,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代,元宵赏灯已开始十分兴盛起来,无论是京城或是乡村,处处张挂彩灯,制作出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同代诗人苏道味在《正月十五夜》中描写了这一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420-16012fu502.jpg

元宵夜,古代那些平时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们,便趁着结伴出来游玩、借着赏赏花灯猜谜语之际,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纵情出去找自己中意的情郎。明代诗、书、琴、画皆精的唐寅在《元 宵》一诗中再现了当年情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在宋代元宵夜鼎盛时期,可以“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著名词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就是在元宵节相识、继之相爱、最后结亲。所以说,元宵是地道的古代中国女人约的日子。


20080221_88341c09526cb23c37cac5juqgu8sdnl.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确切地说,元宵节更是中国古代女人名符其实“约”的日子。

201131110217990.jpg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已广为人知,说的就是元宵夜与佳人约会的情形,来自于宋代大家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真个是满满的惆怅意。

cg-4v1k37n-ixondaajzgywjmfkaapfbqkeincaanoz632.jpg

当然,也有意外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在《青玉案 元夕》写下了“约”时的意外收获和惊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逐渐演变为“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而据史料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古代中国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的活动。

cg-4wlk3702ist0naaso72rew1maapfmweir-gabi8h084.jpg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唐末才偶称元宵;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元夕;到了清朝,又称灯节。元宵在海外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userid324868time20130224140126.jpg


古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到清代,元宵节又与时俱进地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来源于凤凰网:元宵节是古代女人“约”的日子?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6.02.022    周一   阴转晴

元宵节,晚上应该有月亮,应当好好地看上一看。
元宵节具有“纵偷”、“纵情”的特点,而“纵偷”是“纵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古时的人们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情。

2012213135717776.jpg

我欣赏金代的人和金代的元宵“纵偷日”,人们偷的不是东西,而是“人”;我为啥欣赏?人家不“作”!“纵偷日”不同于偷情节,这种行为是被法律认可的。它提供了女子选择、甄别未来丈夫的机会。“黄土打墙墙不倒,小伙子翻墙狗不咬”的老话多有味儿阿,这是天下男人都梦寐以求的心愿!

那怕他已耄耋之年,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虽说,他再也干不动那种钻洞翻墙的体力活,不是还有另一句老话吗:贼心不死!干不动,劳资挂哈眼科总行吧?眼睛坏了,看都看不清了,劳资想哈意淫哈子总也行吧,哈哈!

b74543a98226cffcaba7c607b9014a90f703eaf2.jpg

偷,一般有窃取;行动瞒着人; 抽出时间;苟且的意思。抢也好,偷也好,不就是行动瞒着人、悄悄地窃取吗?抢和偷,虽非君子本色,其实也是人之本性的一种。

女人们都非常看重2月14这天的情人节,无论和男人处多久高低都要过一下子,整点玫瑰,吃个烤串,要个包……不是图男人送啥礼物,就是怕男友在外头有人儿,趁着日子宣誓下主权,栓在身边。

d1a20cf431adcbef4b627db3acaf2edda3cc9f34.jpg


偷情节在情人节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13日。现在有情人的为了安抚好小三,都流行提前在2月13过把偷情节;带着情人去寻欢作乐,以及最原始的偷合,自然是偷的锣儿敲不得。

a12c8a8ba61ea8d30e1b6465960a304e241f58e8.jpg

“情人节”怎么成了“偷情节”?这也许就是中国特色的理解。什么东西一旦到了国人这里,便走了样、变了形,多么强悍的中国文化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2-22 17:17:1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我最欣赏的词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20141215165505.jpg

《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280027903609857436.jpg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2010021014083220950.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她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读者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那个青年男子呢,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他视若未见、毫不在乎,他只关心那些花枝召展从他面前飘然而过的少女,急切地想从中寻出那张可爱的熟悉的面孔。假若寻不到自己心爱的人,那么整个元宵佳节将黯然失色,所有的热闹只会让他倍感失落倍感孤单。只有与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见,整个欢乐的场面才会被激活,才会真正享受节日带来的双倍的欣狂。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129652602229.jpg

【鉴赏】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啊!”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129652602238.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情感起伏的极端典型人,情绪飘浮的波动指数蛮大起点蛮低,容易受外界感染和左右,常常不能自的感慨万千。我的笑点和哭点也都蛮低,看电影看电视看小说都能心潮起伏至内牛满面,也可以笑得接不上气,读一篇好文章好诗好词也能欣喜雀跃地手舞足蹈。每逄绝妙好词,便如获至宝似的爱不释手(其实从小至今,已不知诵过多少遍了),朗朗诵来仍是湿润了眼眶……

我问过好几个学友,我是不是忒多情善感了点,忒没用?寒雪告诉我,这就是诗词人的特质阿!现代著名的词人:林若宁、黄伟文、姚谦、周耀辉、黄沾、陈少琪、林振强、姚若龙、郑国江、独立清微,无不如此,并勉励我会成为一个好词人的。
我满面绯红,隔着荧屏的脸也热辣辣的……

独立清微,女子,嗜词如命,认定诗词是上天赐予凡俗女子最动听韵情话。抚今追昔,即景生情,睹物思人,万般情思,都能在诗词之中得到倾诉。读词有心得,遂付诸笔端,邀好词者同游,读遍天下好词。

诗庄词媚。词更温情婉约,是真的人心的拨弄思量,是留给后人一场华丽而隐秘的心事,也是一串从平平仄仄中走来的天籁之音。

说她美,她美如玉人,光彩照人,平和静谧,是食了人间烟火的小家碧玉,永远不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可她又是古色古香、温婉典雅的代表,一回首,就是万种风情,绝代风华。于是黄卷孤窗,有着蛊惑人心的吸引力。那些曾经的过往,那些已经老去的人和事,当词人用婉约的心绪写下十里春风,写下三分明月,写下一庭落花,写下半棹流云,写下两处幽梦,写下满纸凄清的时候,它们就因为词曲的魅力而鲜活和生动。

栩栩如生的诉说,像一场意外的相逢,穿过的光的屏障,触动心底。所有的悲喜,都在某一刻被无声唤起,轻轻一碰,就如落花一样满地残缺,措手不及。词的魅力,就在于会不期而遇地与我们相遇。人世的悲欢离合,都是在词中凝结成的一曲轻吟,像流星一样闪亮旋火,舞尽繁华,重归寂寂。那么,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尘世的一段轮回。走过的路,便是最好的回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2-23 15:33:1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具有“纵偷”、“纵情”的特点,而“纵偷”是“纵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古时的人们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爱情。

正月初七的人节太古老,七夕节太悲情有凄凉感,元宵节就浪漫得多,至少出游时能实实在在地看见意中人,能够纵情地爱上一把。两相比较,元宵节作为我们的情人节更容易被接纳。

我为正月十五的元宵情人节呐喊!这是宣传我中华文化的正能量,请天下一切有情人来过我们的“中华元宵.情人节”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的中华元宵.情人节”,你与心上人或所爱的人约会了吗?你向暗恋的人表达爱意了吗?

缘分千万别错过,就在这个中华元宵.情人节”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4-8 06:17 , Processed in 0.18027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